“劉敬者,齊人也。漢五年,戍隴西,過洛陽”閱讀答案解析及翻譯

劉敬者,齊人也。漢五年,戍隴西,過洛陽,高帝在焉。婁敬脫挽輅,衣其羊裘,見齊人虞將軍曰:“臣願見上言便事。”虞將軍欲與之鮮衣,婁敬曰:“臣衣帛,衣帛見,衣褐,衣褐見,終不敢易衣。”於是虞將軍入言上。上召入見,賜食。
已而問婁敬,婁敬說曰:“陛下都洛陽,豈欲與周室比隆哉?”上曰:“然。”婁敬曰:“陛下取天下與周室異。周之先自后稷,堯封之邰,積德累善十有餘世。公劉避桀居豳。太王以狄伐故,去豳,杖馬箠居岐,國人爭隨之。及文王為西伯斷虞芮之訟始受命呂望伯夷自海濱來歸之武王伐紂不期而會孟津之上八百諸侯皆曰紂可伐矣遂滅殷。成王即位,周公之屬傅相焉,乃營成周洛邑,以此為天下之中也,諸侯四方納貢職,道里均矣,有德則易以王,無德則易以亡。凡居此者,欲令周務以德致人。今陛下起豐沛,收卒三千人,以之逕往而卷蜀、漢,定三秦,與項羽戰滎陽,爭成皋之險,大戰七十,小戰四十,使天下之民肝腦塗地,父子暴骨中野,不可勝數,哭泣之聲未絕,傷痍者未起,而欲比隆於成、康之時,臣竊以為不侔也。且夫秦地被山帶河,四塞以為固,卒然有急,百萬之眾可具也。因秦之故,資甚美膏腴之地,此所謂天府者也。陛下入關而都之,山東雖亂,秦之故地可全而有也。夫與人斗,不搤其亢,拊其背,未能全其勝也。今陛下入關而都,案秦之故地,此亦搤天下之亢而拊其背也。”
高帝問群臣,群臣皆山東人,爭言周王數百年,秦二世即亡,不如都周。上疑未能決。
及留侯明言入關便,即日車駕西都關中。
太史公曰:語曰“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也;台榭之榱,非一木之枝也;三代之際, 非一士之智也”。信哉!夫高祖起微細,定海內,謀計用兵,可謂盡之矣。然而劉敬脫挽輅一說,建萬世之安,智豈可專邪!
(節選自《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
註:①劉敬,本姓婁,後受賜姓劉。挽輅:綁在車轅上供人拉車使用的橫木。②周公:周成王姬誦的叔叔,周公旦。③成、康之時:指西周成王、康王的鼎盛時代。④榱:椽子。⑤三代之際:夏、商、周三代盛世的功業。
9.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及文王為西伯/斷虞芮之訟/始受命呂望/伯夷自海濱來歸之/武王伐紂不期/而會孟津之上八百諸侯/皆曰/紂可伐矣/遂滅殷
B.及文王為西伯/斷虞芮之訟/始受命/呂望/伯夷自海濱來歸之/武王伐紂/不期而會孟津之上八百諸侯/皆曰/紂可伐矣/遂滅殷
C.及文王為西伯/斷虞芮之訟始受命/呂望/伯夷自海濱來歸之武王/伐紂不期而會/孟津之上八百諸侯皆曰/紂可伐矣/遂滅殷
D.及文王為西伯/斷虞芮之訟/始受命/呂望/伯夷自海濱來歸之武王/伐紂不期而會孟津之上/八百諸侯皆曰/紂可伐矣/遂滅殷
10.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向是(3分)
A.陛,是宮殿。古代臣子不敢直達皇上,就告訴在陛下的人,請他們轉達,所以用陛下代稱皇上。殿下,也是對皇上的尊稱。
B.項羽滅秦後將秦國本土關中地區分封給秦軍三位降將,封章邯為雍王,轄鹹陽以西及甘肅東部地區;封司馬欣為塞王,轄鹹陽以東;封董翳為翟王,轄陝北。合稱“三秦”。鹹陽成了三秦的分界點。
C.戰國、秦、漢時代,通稱崤山或華山以東為山東。山東,有時也泛指戰國時秦國以外的六國領土。今天的山東省指的是太行山以東。
D.秦朝建都鹹陽,漢朝建都長安,因這個地區位於函谷關以西,大散關以東,武關以北,蕭關以南,處四關之中,故稱關中。
1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周公之屬傅相焉 相:察看
B.臣竊以為不侔也 侔:等同
C.卒然有急 卒:突然
D.案秦之故地 案:控制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劉敬希望晉見劉邦,同鄉虞將軍要求婁敬換上好衣服,婁敬卻堅持穿著粗布短衣去拜見,這體現了他在立身行事上保持本色的一面。
B.劉敬述說了周王朝遷徙繁榮的過程,從部落始主后稷到公劉、太王、文王、武王,直到周成王定都洛陽,是用德政來取得民心。
C.劉敬去隴西戍守路過洛陽,便主動勸說高祖建都關中,因群臣大都不是關中之人,滿朝皆是反對之聲,但高祖最終採納了他的意見。
D.西漢建都長安,在這個問題上,固然說明劉敬胸懷大局,頗具政治眼光;也不能不說劉邦慧眼識人,不以人廢言,能擇善而從。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因秦之故,資甚美膏腴之地,此所謂天府者也。
(2)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也;台榭之榱,非一木之枝也;三代之際,非一士之智也。
參考答案
9.(3分) B
10.(3分)A(陛,是宮殿的台階。殿下,是對太子的稱呼。)
11.(3分)A(相,輔助。)
12.(3分)C(留候張良是贊同的。)
13.(1)(5分)憑藉著秦國原來經營的底子,依託非常良好肥沃的土地,這就是所說的物產豐饒之地啊。(因,憑藉。故,就有的底子。資,依託。以上各1分。句意2分。)
(2)(5分)價值千金的皮衣,不是一隻狐狸的腋下的皮能製成的;樓台亭榭的椽子,也不是一棵樹上的枝條能築成的;夏、商、周三代的業績,也不是一個賢士的智慧能成就的。(裘,皮衣。腋,腋下的皮。補出謂語製成、築成、成就。以上各1分)
參考譯文:
劉敬是齊國人,漢高帝五年(前202),他到隴西戍守邊塞,路過洛陽,當時高帝正住在那裡。婁敬進城後就摘下拉車子用的那塊橫木,穿著羊皮襖,去見齊人虞將軍說:“我希望見到皇帝談談適宜國家發展的事。”虞將軍要給他一件鮮潔的好衣服換上,婁敬說:“我穿著絲綢衣服來,就穿著絲綢衣服去拜見;穿著粗布短衣來,就穿著粗布短衣去拜見:我是決不會換衣服的。”於是虞將軍進宮把婁敬的請求報告給皇帝。皇帝召婁敬進宮來見,並賜給他飯吃。
等了一會兒,皇帝就問婁敬要談什麼事,婁敬便勸說皇帝道:“陛下建都洛陽,難道是要跟周朝比試一下興隆嗎?”皇帝說:“是的。”婁敬說:“陛下取得天下跟周朝是不同的。周朝的先祖從后稷開始,堯封他於邰(tái,台),積累德政善事十幾代。公劉為避開夏桀的bao6*政而到豳(bīn,賓)居住。太王因為狄族侵擾的緣故,離開豳,驅趕著牲口移居到岐山,國內的人都爭相跟著他去岐山。到了周文王做了西方諸侯之長時,他曾妥善地解決了虞國和芮(ruì,瑞)國的爭端,從此才成了稟受天命統治天下的人,賢能之士呂望、伯夷自海邊回來歸附於他。周武王討伐殷紂時,不相約而自動到孟津會盟的八百諸侯,大家都說,殷紂可以討伐了,於是就滅掉了殷。周成王即位,周公等人輔佐他,就在洛邑營造成周城,把它作為天下的中心,四方各地的諸侯來交納貢物賦稅,道路都是均等的。這樣君主有德行就容易靠它稱王統治天下,沒德行就容易因此滅亡。凡是建都於此的,都想要像周朝一樣務必用德政來感召人民。如今陛下從豐邑沛縣起事,招集三千士卒,帶著他們直接投入戰鬥便席捲蜀、漢地區,平定三秦,與項羽在滎陽交戰,爭奪成皋之險,大戰七十次,小戰四十次,使天下百姓血流大地,父子枯骨曝露於荒郊之中,橫屍遍野不可勝數,悲慘的哭聲不絕於耳,傷病殘疾的人們欲動不能,這種情況卻要同周朝成王、康王的興盛時期相比,我私下認為這是不能同日而語的。再說秦地有高山被覆,黃河環繞,四面邊塞可以作為堅固的防線,即使突然有了危急情況,百萬之眾的雄兵是可備一戰的。借著秦國原來經營的底子,又以肥沃的土地為依託,這就是所說的形勢險要、物產豐饒的‘天府’之地啊。陛下進入函谷關把都城建在那裡,崤山以東地區即使有禍亂,秦國原有的地方是可以保全並占有的。與別人搏鬥,不掐住(“搤”è譯出)他的咽喉(“亢”gāng譯出),擊打他的後背,是不能完全獲勝的。如果陛下進入函谷關內建都,控制著秦國原有的地區。這也就是掐住了天下的咽喉而擊打它的後背啊。”
漢高帝徵求大臣們的意見,大臣們都是崤山以東地區的人,爭先恐後地申辯說周朝建都在洛陽稱王天下幾百年,秦朝建都在關內只到二世就滅亡了,不如建都在周朝都城。皇帝猶疑不決。等到留侯張良明確地闡述了入關建都的有利條件後,皇帝當日就乘車西行到關中建都。
太史公說:俗語說“價值千金的皮衣,不是一隻狐狸的腋下的皮能製成的;樓台亭榭的椽子(“ 榱” cuī譯出),也不是一棵樹上的枝條能築成的;夏、商、周三代的業績,也不是一個賢士的智慧能成就的。”。確實如此呀!高祖從低微的平民起事,平定了天下,謀劃大計,用兵作戰,可以說極盡能事了。然而劉敬摘下拉車的橫木去見皇帝一次進言,便建立了萬代相傳的穩固大業,才能智慧怎么能會少數人專有呀!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劉敬者,齊人也。漢五年,戍隴西,過洛陽”閱讀答案解析及翻譯0
“劉敬者,齊人也。漢五年,戍隴西,過洛陽”閱讀答案解析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