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行德,并州榆次人,身長九尺余”閱讀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譯
武行德,并州榆次人,身長九尺余,材貌奇偉,家甚貧,常采樵鬻之自給。晉祖鎮並門,暇日,從禽郊外,值行德負薪趨拱於道左,晉祖見其魁岸,又所負薪異常,令力士更舉之,俱不能舉,頗奇之,因留帳下。
晉天福初,授奉國都頭,遷指揮使,改控鶴指揮使、寧國軍都虞候。開運中,契丹至汴,行德被獲,乃偽請於契丹以自效。契丹信之,方具舟數十艘載鎧甲,令行德率將校軍卒送歸其國。溯汴至河陰,行德謂諸將曰:“我輩受國厚恩,而受制於契丹,與其離鄉井、投邊塞,為異域之鬼,曷若與諸君驅逐凶黨共守河陽姑俟契丹兵退視天命所屬歸之建功業定禍亂以圖富貴可乎?”眾素服行德威名,皆曰:“所向惟命,不敢愛死。”行德即殺契丹監使,分授器甲,由汜水倍道抵河陽。契丹節度使崔廷勛出兵來拒,行德麾眾逆擊,自旦及午殊死戰,廷勛大敗,棄城走。行德遂據河陽,盡以府庫分給將士,因推行德知州事。時契丹兵尚充斥,行德厲士卒,繕甲兵,據上游,士氣益奮,人望歸之。
廣順初,加兼侍中,俄改忠武軍節度,遷河南尹、西京留守。時禁鹽入城,犯者法至死,告者給厚賞。洛陽民家嫗將入城鬻蔬,俄有僧從嫗買蔬,就筥翻視,密置鹽筥中,少答其
直,不買而去。嫗持入城,抱關者搜得鹽,擒以詣府。行德見盛鹽襥非村嫗所有,疑而詰之,嫗言:“適有僧自城外買蔬,取視久之而去。”即捕僧訊治之,具伏與關吏同誣嫗以希賞。行德釋嫗,斬僧及抱關吏數輩。人畏之若神明,部下凜然。三年,丁外艱,起復。
宋初,加中書令,進封韓國公,再授忠武軍節度,改封魏國公。乾德二年冬,移鎮安州,加開府儀同三司。開寶二年,入為太子太傅。太平興國三年,以本官致仕。四年,卒,年七十二,贈太師。
(選自《宋史》,有刪改)
4.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曷若與諸君驅逐/凶黨共守河陽/姑俟契丹兵退/視天命所屬/歸之建功業/定禍亂/以圖富貴可乎?
B.曷若與諸君驅逐凶黨/共守河陽/姑俟契丹兵退/視天命所屬/歸之建功業/定禍亂/以圖富貴可乎?
C.曷若與諸君驅逐凶黨/共守河陽/姑俟契丹兵退/視天命所屬歸之/建功業/定禍亂/以圖富貴可乎?
D.曷若與諸君驅逐/凶黨共守河陽/姑俟契丹兵退/視天命所屬歸之/建功業/定禍亂/以圖富貴可乎?
5.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致仕”在古代指交還官職,即退休。古人還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稱指官員辭職歸家。
B.“棄城走”中的“走”為逃跑的意思。現代的“走”在古代常用“行”來表示,現代的“散步”在古代用“步”。
C.“丁外艱”在古代指遭逢母親喪事,等同於“丁母憂”。與之相對的“丁內艱”指的是居父喪。
D.“進封韓國公”中的“公”是爵位,中國古代置五等爵:公、侯、伯、子、男。五等之首曰公。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武行德身材相貌奇特偉岸,力量很大。他在路邊賣柴時,晉祖手下的大力士都不能舉起他背上的柴,晉祖因此收留了他。
B.武行德頭腦機智,善於變通。在契丹人攻到汴京時,他被俘後假裝投降,趁契丹人不備,將其幾十條船上的鎧甲運回自己的國家。
C.武行德對待手下很好,深得手下佩服。河陽一役,他率眾打敗崔廷勛的大軍,將府庫里的東西分給士兵,士兵推舉他管理州中事務。
D.武行德心思縝密,斷案如神。在審理村嫗帶私鹽進城一案時,他由盛鹽的袋子推斷不是村嫗所為,最終查出真正的罪犯,並嚴加懲治。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開運中,契丹至汴,行德被獲,乃偽請於契丹以自效。(5分)
(2)時契丹兵尚充斥,行德厲士卒,繕甲兵,據上游,士氣益奮,人望歸之。(5分)
參考答案
4C
5C
6B
7.(1)開運年間,契丹人攻入汴京,武行德被俘獲,於是他假裝向契丹人請求為他們效力。
(2)當時契丹人還遍布各地,武行德訓練士卒,修繕鎧甲兵器,占據上游,軍隊的士氣更加高漲,人們都願意歸順他。
參考譯文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