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聲聲教學設計
課文《爆竹聲聲》出自三年級下冊語文書,其原文如下:
【課文】
每逢新春佳節,人們都要燃放爆竹。街頭巷尾,村里村外,爆竹聲震耳欲聾。也許你會感到奇怪,爆竹明明不是用竹子做的,為什麼叫爆竹呢?
說來有趣,最早的爆竹真是用竹子做的。那時,人們把竹子鋸成一段一段的竹筒,保留兩頭的竹節,把竹筒扔進火盆里,竹筒一受熱,密封在竹筒里的空氣就會膨脹,於是“啪”的一聲,竹筒爆裂了。爆竹的名字就是這樣得來的。
為什麼新春時家家燃放爆竹呢?
傳說在我國南方有一座山,漫山遍野長滿了竹子。山上有一種怪物。每當新年臨近時,這種怪物都要到山下村子裡偷東西吃。凡是與怪物接觸過的人,都會得一種怪病,不是冷得瑟瑟發抖,就是熱得渾身出汗,難受極了。
大家正苦於無法對付這討厭的怪物時,碰到一件意外的事。一次,幾個村民到山腰砍竹子,肚子餓了,就用幾個竹筒煮飯。這時,幾個怪物下山了。燃燒的竹筒發出“畢畢剝剝”的聲音,遠處的幾個怪物竟不敢走近。有個機靈的村民又在火里添加了不少竹筒,“畢剝”聲更響了,嚇得怪物拚命往山頂逃去。從此,每逢過年,人們就要燒竹子來嚇跑怪物,以求得新年的安寧。
燃放爆竹的風俗,我國早就有了。到了唐朝,火藥已經得到廣泛的套用。用竹筒來做爆竹太不方便了,有人就想到了火藥。他們仿照竹筒的樣子,用紙捲成一個個紙筒,裡面放上火藥,一點火,就會bao6*炸,發出“嘭啪”的聲響。
春節放爆竹的風俗一直延續到現在。爆竹的製作越來越精巧了,有響一下的,有響兩下的;有大如竹筒的,有小如麥稈兒的,真是五花八門,品種繁多。
【前言】
《爆竹聲聲》一課選自教科版國小語文第六冊第四單元“爆竹聲聲”是說爆竹的聲音一聲連一聲,連續不斷.它告訴人們:中國的爆竹之聲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從古代延續到現在,還將永遠地一聲聲地延續下去。
【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的9個生字,理解14個新詞語的意思。
2、會按照課文後面的思考題邊讀邊想,理解課文內容;能藉助課文的重點詞句講述爆竹的傳說。
3、通過討論,明確燃放爆竹的利弊,注意安全。
【教學設計】
(一)、談話揭示課題。
誰能說出過年時人們喜歡用哪些方式慶祝節日?
燃放煙花爆竹是過年時我國人民喜愛的傳統的慶祝方式,在爆竹聲聲中讓人感到濃厚的節日氣氛。
出示課題:爆竹聲聲。
(二)、聽錄音思考問題。
(三)、自學課文。
1、讀通課文,生字多讀幾遍,記字形。
2、劃出生字組成的新詞,想詞義,完成課堂作業.
3、思考課後問題,找找對應的課文。
(四)、檢查自學。
1、認讀生字,識記字形(提示用形聲字的規律記字形)。
2、說說接觸、風俗、延續的意思。
3、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要求正確、通順。重點指導:膨脹(péng zhàng) 瑟瑟(sè sè ) 畢畢(bì bì) 剝剝(bō bō )
4、課文哪幾自然段是說同一個意思?用自然段歸併法給課文分段。
(爆竹名稱的由來;燃放爆竹的來歷;禁止燃放爆竹原因。)
(五)、學習課文第一段。
1、帶著問題邊思考問題邊默讀課文,劃出有關的詞句。
2、完成口頭填空:
爆竹的名字是這樣來的:最早的爆竹是用( )做的,先( ),再( ),然後竹節( ),竹筒內空氣( ),最後竹子( )。
3、討論,說說爆竹名字的由來;理解詞語:竹節、密封、膨脹。
4、讀第1自然段,找一找哪兩句話說明了爆竹是人們喜愛的慶祝新年的方式?(理解:震耳欲聾。)讀一讀哪句話引出了爆竹名字的由來?
5、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第一段。
(六)、作業。
(1)抄寫生字詞語。
(2)完成課堂作業第3題。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