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二 列傳第五十二

○馬懷素 褚無量 劉子玄(兄知柔 子貺 餗匯 秩 迅 迥) 徐堅
元行沖 吳兢 韋述(弟逌 迪 蕭直 蕭穎士 母 煚殷踐猷附)
馬懷素,潤州丹徒人也。寓居江都,少師事李善。家貧無燈燭,晝採薪蘇,
夜燃讀書,遂博覽經史,善屬文。舉進士,又應制舉,登文學優贍科,拜郿尉,
四遷左台監察御史。
長安中,御史大夫魏元忠為張易之所構,配徙嶺表,太子仆崔貞慎、東宮率
獨孤禕之餞於郊外。易之怒,使人誣告貞慎等與元忠同謀,則天令懷素按鞫,遣
中使促迫,諷令構成其事,懷素執正不受命。則天怒,召懷素親加詰問,懷素奏
曰:“元忠犯罪配流,貞慎等以親故相送,誠為可責,若以為謀反,臣豈誣罔神
明?昔彭越以反伏誅,欒布奏事於其屍下,漢朝不坐,況元忠罪非彭越,陛下豈
加追送之罪。陛下當生殺之柄,欲加之罪,取決聖衷可矣。若付臣推鞫,臣敢不
守陛下之法?”則天意解,貞慎等由是獲免。時夏官侍郎李迥秀恃張易之之勢,
受納貨賄,懷素奏劾之,迥秀遂罷知政事。懷素累轉禮部員外郎,與源乾曜、盧
懷慎、李傑等充十道黜陟使。懷素處事平恕,當時稱之。使還,遷考功員外郎。
時貴戚縱恣,請託公行,懷素無所阿順,典舉平允,擢拜中書舍人。開元初,為
戶部侍郎,加銀青光祿大夫,累封常山縣公,三遷秘書監,兼昭文館學士。
懷素雖居吏職,而篤學,手不釋卷,謙恭謹慎,深為玄宗所禮,令與左散騎
常侍褚無量同為侍讀。每次閣門,則令乘肩輿以進。上居別館,以路遠,則命宮
中乘馬,或親自送迎,以申師資之禮。是時秘書省典籍散落,條疏無敘,懷素上
疏曰:“南齊已前墳籍,舊編王儉《七志》。已後著述,其數盈多,《隋志》所
書,亦未詳悉。或古書近出,前志闕而未編;或近人相傳,浮詞鄙而猶記。若無
編錄,難辯淄、澠。望括檢近書篇目,並前志所遺者,續王儉《七志》,藏之秘
府。”上於是召學涉之士國子博士尹知章等,分部撰錄,並刊正經史,粗創首尾。
會懷素病卒,年六十,上特為之舉哀,廢朝一日,贈潤州刺史,謚曰文。
褚無量,字弘度,杭州鹽官人也。幼孤貧,勵志好學。家近臨平湖,時湖中
有龍斗,傾里閈就觀之,無量時年十二,讀書晏然不動。及長,尤精《三禮》及
《史記》,舉明經,累除國子博士。景龍三年,遷國子司業,兼修文館學士。是
歲,中宗將親祀南郊,詔禮官學士修定儀注。國子祭酒祝欽明、司業郭山惲皆希
旨,請以皇后為亞獻,無量獨與太常博士唐紹、蔣欽緒固爭,以為不可。無量建
議曰:
夫郊祀者,明王之盛事,國家之大禮。行其禮者,不可以臆斷,不可以情求,
皆上順天心,下符人事,欽若稽古,率由舊章,然後可以交神明,可以膺福祐。
然禮文雖眾,莫如《周禮》。《周禮》者,周公致太平之書,先聖極由衷之典,
法天地而行教化,辯方位而敘人倫。其義可以幽贊神明,其文可以經緯邦國,備
物致用,其可忽乎!至如冬至圓丘,祭中最大,皇后內主,禮位甚尊。若合郊天
助祭,則當具著禮典。今遍檢《周官》,無此儀制。蓋由祭天南郊,不以地配,
唯將始祖為主,不以祖妣配天,故唯皇帝親行其禮,皇后不合預也。
謹按《大宗伯》職云:“若王不祭祀,則攝位。”《注》云:“王有故,代
行其祭事。”下文云:“凡大祭祀,王后不與,則攝而薦豆籩,徹。”若皇后合
助祭,承此下文,即當雲“若不祭祀,則攝而薦豆籩。”今於文上更起凡,則是
別生餘事。夫事與上異,則別起凡。凡者,生上起下之名,不專繫於本職。《周
禮》一部之內,此例極多,備在文中,不可具錄。又王后助祭,親薦豆籩而不徹。
案《九嬪》職云:“凡祭,贊後薦,徹豆籩。”《注》云:“後進之而不徹。”
則知中徹者,為宗伯生文。若宗伯攝祭,則宗伯親徹,不別使人。又案“外宗掌
宗廟之祀,王后不與,則贊宗伯”。此之一文,與上相證。何以明之?案外宗唯
掌宗廟祭祀,不掌郊天,足明此文是宗廟祭也。案王后行事,總在《內宰》職中。
檢其職文,唯云:“大祭祀,後稞獻則贊,瑤爵亦如之。”《鄭注》云:“謂祭
宗廟也。”《注》所以知者,以文雲“稞獻”,祭天無稞,以此得知。又祭天之
器,則用陶匏,亦無瑤爵,《注》以此得知是宗廟也。又內司服掌王后六服,無
祭天之服;而巾車職掌王后之五輅,亦無後祭天之輅;祭天七獻,無後亞獻。以
此諸文參之,故知後不合助祭天也。
唯《漢書》《郊祀志》則有天地合祭,皇后預享之事,此則西漢末代,強臣
擅朝,悖亂彝倫,黷神諂祭,不經之典,事涉誣神。故《易傳》曰:“誣神者,
殃及三代。”《太誓》曰:“正稽古立功立事,可以永年,承天之大律。”斯史
策之良誡,豈可不知。今南郊禮儀,事不稽古,忝守經術,不敢默然。請旁詢碩
儒,俯摭舊典,采曲台之故事,行圓丘之正儀,使聖朝葉昭曠之塗,天下知文物
之盛,豈不幸甚。
時左僕射韋巨源等阿旨,葉同欽明之議,竟不從無量所奏。
尋以母老請停官歸侍。景雲初,玄宗在chun6*宮,召拜國子司業,兼皇太子侍讀,
嘗撰《翼善記》以進之,皇太子降書嘉勞,齎絹四十匹。太極元年,皇太子國學
親釋奠,令無量講《老經》、《禮記》,各隨端立義,博而且辯,觀者嘆服焉。
既畢,進授銀青光祿大夫,兼賜以章服,並彩絹百段。玄宗即位,遷郯王傅,兼
國子祭酒。尋以師傅恩遷左散騎常侍,仍兼國子祭酒,封舒國公,實封二百戶。
未幾,丁憂解職,廬於墓側。其所植松柏,時有鹿犯之,無量泣而言曰:“山中
眾草不少,何忍犯吾先塋樹哉!”因通夕守護。俄有群鹿馴狎,不復侵害,無量
因此終身不食鹿肉。服闋,召拜左散騎常侍,復為侍讀。以其年老,每隨仗出入,
特許緩行,又為造腰輿,令內給使輿於內殿。無量頻上書陳時政得失,多見納用。
又嘗手敕褒美,賜物二百段。
無量以內庫舊書,自高宗代即藏在宮中,漸致遺逸,奏請繕寫刊校,以弘經
籍之道。玄宗令於東都乾元殿前施架排次,大加搜寫,廣采天下異本。數年間,
四部充備,仍引公卿已下入殿前,令縱觀焉。開元六年駕還,又敕無量於麗正殿
以續前功。皇太子及郯王嗣直等五人,年近十歲,尚未就學,無量繕寫《論語》、
《孝經》各五本以獻。上覽之曰:“吾知無量意無量。”遽令選經明篤行之士國
子博士郄恆通郭謙光、左拾遺潘元祚等,為太子及郯王已下侍讀。七年,詔太子
就國子監行齒胄之禮,無量登座說經,百僚集觀,禮畢,賞賜甚厚。明年,無量
病卒,年七十五。臨終遺言以麗正寫書未畢為恨。上為舉哀,廢朝兩日,贈禮部
尚書,謚曰文。
初,無量與馬懷素俱為侍讀,顧待甚厚;及無量等卒後,秘書少監康子原、
國子博士侯行果等又入侍講,雖屢加賞賜,而禮遇不逮褚焉。
劉子玄,本名知幾,楚州刺史胤之族孫也。少與兄知柔俱以詞學知名,弱冠
舉進士,授獲嘉主簿。證聖年,有制文武九品已上各言時政得失,知几上表陳四
事,詞甚切直。是時官爵僣濫而法網嚴密,士類競為趨進而多陷刑戮,知幾乃著
《思慎賦》以刺時,且以見意。鳳閣侍郎蘇味道、李嶠見而嘆曰:“陸機《豪士》
所不及也。”
知幾長安中累遷左史,兼修國史。擢拜鳳閣舍人,修史如故。景龍初,再轉
太子中允,依舊修國史。時侍中韋巨源紀處訥、中書令楊再思、兵部尚書宗楚客、
中書侍郎蕭至忠並監修國史,知幾以監修者多,甚為國史之弊。蕭至忠又嘗責知
幾著述無課,知幾於是求罷史任,奏記於至忠曰:
仆自策名士伍,待罪朝列,三為史臣,再入東觀,竟不能勒成國典,貽彼後
來者,何哉?靜言思之,其不可者五也。何者?古之國史,皆出自一家,如魯、
漢之丘明、子長,晉、齊之董狐、南史,鹹能立言不朽,藏諸名山,未聞藉以眾
功,方雲絕筆。唯後漢東觀,大集群儒,而著述無主,條章靡立。由是伯度譏其
不實,公理以為可焚,張、蔡二子紀之於當代,傅、范兩家嗤之於後葉。今史司
取士,有倍東京,人自以為荀、袁,家自稱為政、駿。每欲記一事,載一言,皆
閣筆相視,含毫不斷。故首白可期,而汗青無日。其不可一也。
前漢郡國計書,先上太史,副上丞相;後漢公卿所撰,始集公府,乃上蘭台。
由是史官所修,載事為博。原自近古,此道不行,史臣編錄,唯自詢采。而左右
二史,闕注起居;衣冠百家,罕通行狀。求風俗於州郡,視聽不該;討沿革於台
閣,簿籍難見。雖使尼父再出,猶且成其管窺,況限以中才,安能遂其博物。其
不可二也。
昔董狐之書法也,以示於朝;南史之書弒也,執簡以往。而近代史局,皆通
籍禁門,幽居九重,欲人不見。尋其義者,由杜彼顏面,防諸請謁故也。然今館
中作者,多士如林,皆願長喙,無聞<齒責>舌。倘有五始初成,一字加貶,言未
絕口而朝野具知,筆未棲毫而搢紳鹹誦。夫孫盛實錄,取嫉權門;王韶直書,見
讎貴族。人之情也,能無畏乎!其不可三也。
古者刊定一史,纂成一家,體統各殊,指歸鹹別。夫《尚書》之教也,以疏
通知遠為主;《春秋》之義也,以懲惡勸善為先。《史記》則退處士而進奸雄,
《漢書》則抑忠臣而飾主闕。斯並曩賢得失之例,良史是非之準,作者言之詳矣。
頃史官註記,多取稟監修,楊令公則雲“必須直詞”,宗尚書則雲“宜多隱惡”。
十羊九牧,其事難行;一國三公,適從焉在?其不可四也。
竊以史置監修,雖無古式,尋其名號,可得而言。夫言監者,蓋總領之義耳。
如創紀編年,則年有斷限;草傳敘事,則事有豐約。或可略而不略,或應書而不
書,此失刊削之例也。屬詞比事,勞逸宜均;揮鉛奮墨,勤惰須等。某帙某篇,
付之此職;某紀某傳,歸之此官。此銓配之理也。斯並宜明立科條,審定區域,
倘人思自勉,則書可立成。今監之者既不指授,修之者又無遵奉。用使爭學苟且,
務相推避,坐變炎涼,徒延歲月。其不可五也。
凡此不可,其流實多,一言以蔽,三隅自反。而時談物議,焉得笑仆編次無
聞者哉!比者伏見明公每汲汲於勸誘,勤勤於課績。或雲墳籍事重,努力用心;
或雲歲序已淹,何時輟手?竊以綱維不舉,而督課徒勤,雖威以次骨之刑,勖以
懸金之賞,終不可得也。語曰:“陳力就列,不能則止。”仆所以比者布懷知己,
歷詆群公,屢辭載筆之官,願罷記言之職者,正為此耳。當今朝號得人,國稱多
士。蓬山之下,良直差肩;芸閣之中,英奇接武。仆既功虧刻鵠,筆未獲麟,徒
殫太官之膳,虛索長安之米,乞以本職,還其舊居,多謝簡書,請避賢路。惟明
公足下哀而許之。
至忠惜其才,不許解史任。宗楚客嫉其正直,謂諸史官曰:“此人作書如是,
欲置我何地!”
時知幾又著《史通子》二十卷,備論史策之體。太子右庶子徐堅深重其書,
嘗云:“居史職者,宜置此書於座右。”知幾自負史才,常慨時無知己,乃委國
史於著作郎吳兢,別撰《劉氏家史》十五卷、《譜考》三卷。推漢氏為陸終苗裔,
非堯之後。彭城叢亭里諸劉,出自宣帝子楚孝王囂曾孫司徒居巢侯劉愷之後,不
承楚元王交。皆按據明白,正前代所誤,雖為流俗所譏,學者服其該博。初,知
幾每雲若得受封,必以居巢為名,以紹司徒舊邑;後以修《則天實錄》功,果封
居巢縣子。又鄉人以知幾兄弟六人進士及第,文學知名,改其鄉里為高陽鄉居巢
里。
景雲中,累遷太子左庶子,兼崇文館學士,仍依舊修國史,加銀青光祿大夫。
時玄宗在東宮,知幾以名音類上名,乃改子玄。二年,皇太子將親釋奠於國學,
有司草儀注,令從塵皆乘馬著衣冠。子玄進議曰:
古者自大夫已上,皆乘車而以馬為騑服。魏、晉已降,迄乎隋代,朝士又駕
牛車,歷代經史,具有其事,不可一二言也。至如李廣北征,解鞍憩息;馬援南
伐,據鞍顧盼。斯則鞍馬之設,行於軍旅;戎服所乘,貴於便習者也。按江左官
至尚書郎而輒輕乘馬,則為御史所彈。又顏延之罷官後,好騎馬出入閭里,當代
稱其放誕。此則專車憑軾,可擐朝衣;單馬御鞍,宜從褻服。求之近古,灼然之
明驗也。
自皇家撫運,沿革隨時。至如陵廟巡謁,王公冊命,則盛服冠履,乘彼輅車。
其士庶有衣冠親迎者,亦時以服箱充馭。在於他事,無復乘車,貴賤所行,通用
鞍馬而已。臣伏見比者鑾輿出幸,法駕首途,左右侍臣,皆以朝服乘馬。夫冠履
而出,只可配車而行,今乘車既停,而冠履不易,可謂唯知其一而未知其二也。
何者?褒衣博帶,革履高冠,本非馬上所施,自是車中之服。必也襪而升鐙,
跣以乘鞍,非唯不師古道,亦自取驚今俗。求諸折中,進退無可。且長裾廣袖,
礻詹如翼如,鳴珮行組,鏘鏘奕奕,馳驟於風塵之內,出入於旌棨之間,倘馬有
驚逸,人從顛墜,遂使屬車之右,遣履不收,清道之傍,絓驂相續,固以受嗤
行路,有損威儀。
今議者皆雲秘閣有《梁武帝南郊圖》,多有危冠乘馬者,此則近代故事,不
得謂無其文。臣案此圖是後人所為,非當時所撰。且觀代間有古今圖畫者多矣,
如張僧繇畫《群公祖二疏》,而兵士有著芒屩者;閻立本畫《明君入匈奴》,而
歸人有著帷帽者。夫芒屩出於水鄉,非京華所有;帷帽創於隋代,非漢官所作。
議者豈可征此二畫,以為故實者乎?由斯而言,則《梁氏南郊之圖》,義同於此。
又傅稱因俗,禮貴緣情。殷輅周冕,規模不一;秦冠漢佩,用舍無常。況我國家
道軼百王,功高萬古,事有不便,理資變通,其乘馬衣冠,竊謂宜從省廢。臣懷
此異議,其來自久,日不暇給,未及搉楊。今屬殿下親從齒胄,將臨國學,凡
有衣冠乘馬,皆憚此行,所以輒進狂言,用申鄙見。
皇太子手令付外宣行,仍編入令,以為常式。
開元初,遷左散騎常侍,修史如故。九年,長子貺為太樂令,犯事配流。子
玄詣執政訴理,上聞而怒之,由是貶授安州都督府別駕。子玄掌知國史,首尾二
十餘年,多所撰述,甚為當時所稱。禮部尚書鄭惟忠嘗問子玄曰:“自古已來,
文士多而史才少,何也?”對曰:“史才須有三長,世無其人,故史才少也。三
長:謂才也,學也,識也。夫有學而無才,亦猶有良田百頃,黃金滿籝,而使愚
者營生,終不能致於貨殖者矣。如有才而無學,亦猶思兼匠石,巧若公輸,而家
無楩楠斧斤,終不果成其宮室者矣。猶須好是正直,善惡必書,使驕主賊臣,
所以知懼,此則為虎傅翼,善無可知,所向無敵者矣。脫苟非其才,不可叨居史
任。自敻古已來,能應斯目者,罕見其人。”時人以為知言。子玄至安州,無幾
而卒,年六十一。自幼及長,述作不倦,朝有論著,必居其職。預修《三教珠英》
、《文館詞林》、《姓族系錄》,論《孝經》非鄭玄注、《老子》河上公注,修
《唐書實錄》,皆行於代,有集三十卷。後數年,玄宗敕河南府就家寫《史通》
以進,讀而善之,追贈汲郡太守;尋又贈工部尚書,謚曰文。
兄知柔,少以文學政事,歷荊揚曹益宋海唐等州長史刺史、戶部侍郎、國子
司業、鴻臚卿、尚書右丞、工部尚書、東都留守。卒,贈太子少保,謚曰文。代
傳儒學之業,時人以述作名其家。
子玄子貺、餗、匯、秩、迅、迥,皆知名於時。
貺,博通經史,明天文、律歷、音樂、醫算之術,終於起居郎、修國史。撰
《六經外傳》三十七卷、《續說苑》十卷、《太樂令壁記》三卷、《真人肘後方》
三卷、《天宮舊事》一卷。
餗,右補闕、集賢殿學士、修國史。著《史例》三卷、《傳記》三卷、
《樂府古題解》一卷。
匯,給事中、尚書右丞、左散騎常侍、荊南長沙節度,有集三卷。
秩,給事中、尚書右丞、國子祭酒。撰《政典》三十五卷、《止戈記》七卷、
《至德新議》十二卷、《指要》三卷。論喪紀制度加籩豆,許私鑄錢,改制國學,
事各在本志。
迅,右補闕,撰《六說》五卷。
迥,諫議大夫、給事中,有集五卷。
貺子浹、滋,匯子贊。滋,貞元中位至宰輔。贊,觀察使,自有傳。
徐堅,西台舍人齊聃子也。少好學,遍覽經史,性寬厚長者。進士舉,累授
太學。聖歷中,車駕在三陽宮,御史大夫楊再思、太子左庶子王方慶為東都留守,
引堅為判官,表奏專以委之。方慶善《三禮》之學,每有疑滯,常就堅質問,堅
必能征舊說,訓釋詳明,方慶深善之。又賞其文章典實,常稱曰:“掌綸誥之選
也。”再思亦曰:“此鳳閣舍人樣,如此才識,走避不得。”堅又與給事中徐彥
伯、定王府倉曹劉知幾、右補闕張說同修《三教珠英》。時麟台監張昌宗及成均
祭酒李嶠總領其事,廣引文詞之士,日夕談論,賦詩聚會,歷年未能下筆。堅獨
與說構意撰錄,以《文思博要》為本,更加《姓氏》、《親族》二部,漸有條匯。
諸人依堅等規制,俄而書成,遷司封員外郎。則天又令堅刪改《唐史》,會則天
遜位而止。
神龍初,再遷給事中。時雍州人韋月將上書告武三思不臣之跡,反為三思所
陷,中宗即令殺之。時方盛夏,堅上表曰:“月將誣構良善,故違制命,準其情
狀,誠合嚴誅。但今朱夏在辰,天道生長,即從明戮,有乖時令。謹按《月令》:
‘夏行秋令,則丘隰水潦,禾稼不熟。’陛下誕膺靈命,中興聖圖,將弘義、軒
之風,以光史策之美,豈可非時行戮,致傷和氣哉!君舉必書,將何以訓?伏願
詳依國典,許至秋分,則知恤刑之規,冠於千載;哀矜之惠,洽乎四海。”中宗
納堅所奏,遂令決杖,配流嶺表。
睿宗即位,堅自刑部侍郎加銀青光祿大夫,拜左散騎常侍,俄轉黃門侍郎。
時監察御史李知古請兵以擊姚州西貳河蠻,既降附,又請築城,重徵稅之。堅以
蠻夷生梗,可以羈縻屬之,未得同華夏之制,勞師涉遠,所損不補所獲,獨建議
以為不便。睿宗不從,令知古發劍南兵往築城,將以列置州縣。知古因是欲誅其
豪傑,沒子女以為奴婢。蠻眾恐懼,乃殺知古,相率反叛,役徒奔潰,姚、巂路
由是歷年不通。
堅妻即侍中岑羲之妹,堅以與羲近親,固辭機密,乃轉太子詹事,謂人曰:
“非敢求高,蓋避難也。”及羲誅,堅竟免坐累。出為絳州刺史,五轉復入為秘
書監。開元十三年,再遷左散騎常侍。其年,玄宗改麗正書院為集賢院,以堅為
學士,副張說知院事,累封東海郡公。以修東封儀注及從升太山之功,特加光祿
大夫。堅多識典故,前後修撰格式、氏族及國史等,凡七入書府,時論美之。十
七年卒,年七十餘。上深悼惜之,遣中使就家吊,內出絹布以賻,贈太子少保,
謚曰文。堅長姑為太宗充容,次姑為高宗婕妤,並有文藻。堅父子以詞學著聞,
議者方之漢世班氏。
元行沖,河南人,後魏常山王素連之後也。少孤,為外祖司農卿韋機所養。
博學多通,尤善音律及詁訓之書。舉進士,累轉通事舍人,納言狄仁傑甚重之。
行沖性不阿順,多進規誡,嘗謂仁傑曰:“下之事上,亦猶蓄聚以自資也。譬貴
家儲積,則脯臘膎胰以供滋膳,參術芝桂以防疴疾。伏想門下賓客,堪充旨味
者多,願以小人備一藥物。”仁傑笑而謂人曰:“此吾藥籠中物,何可一日無也!”
九遷至陝州刺史,兼隴右、關內兩道按察使,未行,拜太常少卿。
行沖以本族出於後魏,而未有編年之史,乃撰《魏典》三十卷,事詳文簡,
為學者所稱。初魏明帝時,河西柳谷瑞石有牛繼馬後之象,魏收舊史以為晉元帝
是牛氏之子,冒姓司馬,以應石文。行沖推尋事跡,以後魏昭成帝名犍,繼晉受
命,考校謠讖,著論以明之。
開元初,自太子詹事出為岐州刺史,又充關內道按察使。行沖自以書生不堪
博擊之任,固辭按察,乃以寧州刺史崔琬代焉。俄復入為右散騎常侍、東都副留
守。時嗣彭王志<目柬>庶兄志謙被人誣告謀反,考訊自誣,系獄待報,連坐十數人,
行沖察其冤濫,並奏原之。四遷大理卿。時揚州長史李傑為侍御史王旭所陷,詔
下大理結罪,行沖以傑歷政清貞,不宜枉為讒邪所構,又奏請從輕條出之。當時
雖不見從,深為時論所美。俄又固辭刑獄之官,求為散職。七年,復轉左散騎常
侍。九遷國子祭酒,月餘,拜太子賓客、弘文館學士。累封常山郡公。
先是,秘書監馬懷素集學者續王儉《今書七志》,左散騎常侍褚無量於麗正
殿校寫四部書,事未就而懷素、無量卒,詔行沖總代其職。於是行沖表請通撰古
今書目,名為《群書四錄》,命學士鄠縣尉毋煚、櫟陽尉韋述、曹州司法參軍殷
踐猷、太學助教余欽等分部修檢,歲餘書成,奏上,上嘉之。又特令行沖撰御所
注《孝經》疏義,列於學官。尋以衰老罷知麗正殿校寫書事。
初,有左衛率府長史魏光乘奏請行用魏徵所注《類禮》,上遽令行沖集學者
撰《義疏》,將立學官。行沖於是引國子博士范行恭、四門助教施敬本檢討刊削,
勒成五十卷,十四年八月奏上之。尚書左丞相張說駁奏曰:“今之《禮記》,是
前漢戴德、戴聖所編錄,歷代傳習,已向千年,著為經教,不可刊削。至魏孫炎
始改舊本,以類相比,有同抄書,先儒所非,竟不行用。貞觀中,魏徵因孫炎所
修,更加整比,兼為之注,先朝雖厚加賞錫,其書竟亦不行。今行沖等解征所注,
勒成一家,然與先儒第乖,章句隔絕,若欲行用,竊恐未可。”上然其奏,於是
賜行沖等絹二百匹,留其書貯於內府,竟不得立於學官。行沖恚諸儒排己,退而
著論以自釋,名曰《釋疑》。其詞曰:
客問主人曰:“小戴之學,行之已久;康成銓注,見列學官。傳聞魏公,乃
有刊易;又承制旨,造疏將頒。未悉二經,孰為優劣?”主人答曰:“小戴之禮,
行於漢末,馬融注之,時所未睹。盧植分合二十九篇而為說解,代不傳習。鄭絪
子乾,師於季長。屬黨錮獄起,師門道喪,康成於竄伏之中,理紛拿之典,志存
探究,靡所咨謀。而猶緝述忘疲,聞義能徙,具於《鄭志》,向有百科。章句之
徒,曾不窺覽,猶遵覆轍,頗類刻舟。王肅因之,重茲開釋,或多改駁,仍按本
篇。又鄭學之徒,有孫炎者,雖扶玄義,乃易前編。自後條例支分,箴石間起。
馬伷增革,向逾百篇;葉遵刪修,僅全十二。魏公病群言之錯雜,眾說之精
深。經文不同,未敢刊正;注理睽誤,寧不芟礱。成畢上聞,太宗嘉賞,齎縑千
匹,錄賜儲藩。將期頒宣,未有疏義。聖皇纂業,耽古崇儒,高曾規矩,宜所修
襲,乃制昏愚,甄分舊義。其有注遺往說,理變新文,務加搜窮,積稔方畢。具
錄呈進,敕付群儒,庶能斟詳,以課疏密。豈悟章句之士,堅持昔言,特嫌知新,
欲仍舊貫,沉疑多月,擯壓不申,優劣短長,定於通識,手成口答,安敢銓量。”
客曰:“當局稱迷,傍觀見審,累朝銓定,故是周詳,何所為疑,不為申列?”
答曰:“是何言歟?談豈容易!昔孔安國注壁中書,會巫蠱事,經籍道息。族兄
臧與之書曰:‘相如常忿俗儒淫詞冒義,欲撥亂反正而未能果。然雅達通博,不
代而生;浮學宋株,比肩皆是。眾非難正,自古而然。誠恐此道未申,而以獨智
為議也。’則知變易章句,其難一矣。
“漢有孔季產者,專於古學;有孔扶者,隨俗浮沉。扶謂產云:‘今朝廷皆
為章句內學,而君獨修古義,修古義則非章句內學,非章句內學則危身之道也。
獨善不容於代,必將貽患禍乎!”則知變易章句,其難二矣。
“劉歆以通書屬文,待詔官署,見《左氏傳》而大好之,後蒙親近,欲建斯
業。哀帝欣納,令其討論,各遷延推辭,不肯置對。劉歆移書責讓,其言甚切,
諸博士等皆忿恨之。名儒龔勝,時為光祿,見歆此議,乃乞骸骨;司空師丹,因
大發怒,奏歆改亂前志,非毀先朝所立。帝曰:“此廣道術,何為毀耶?”由是
犯忤大臣,懼誅,求出為河南太守,宗室不典三河,又徙五原太守。以君實之著
名好學,公仲之深博守道,猶迫同門朋黨之議,卒令子駿負謗於時。則知變易章
句,其難三矣。
“子雍規玄數十百件,守鄭學者,時有中郎馬昭,上書以為肅繆。詔王學之
輩,占答以聞。又遣博士張融案經論詰,融登召集,分別推處,理之是非,具
《呈證論》。王肅酬對,疲於歲時。則知變易章句,其難四矣。
“卜商疑聖,納誚於曾輿;木賜近賢,貽嗤於武叔。自此之後,唯推鄭公。
王粲稱伊、洛已東,淮、漢之北,一人而已,莫不宗焉。鹹雲先儒多闕,鄭氏道
備,粲竊嗟怪,因求其學。得《尚書注》,退而思之,以盡其意,意皆盡矣。所
疑之者,猶未喻焉。凡有兩卷,列於其集。又王肅改鄭六十八條,張融核之,將
定臧否。融稱玄注泉深廣博,兩漢四百餘年,未有偉於玄者。然二郊之祭,殊天
之祀,此玄誤也。其如皇天祖所自出之帝,亦玄慮之失也。及服虔釋《傳》,未
免差違,後代言之,思弘聖意,非謂揚己之善,掩人之名也。何者?君子用心,
願聞其過,故仲尼曰:‘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是也。而專門之徒,恕
己及物,或攻先師之誤,如聞父母之名,將謂亡者之德言而見壓於重壤也。故王
劭《史論》曰:‘魏、晉浮華,古道夷替,洎王肅、杜預,更開門戶。歷載三百,
士大夫恥為章句。唯草野生以專經自許,不能究覽異義,擇從其善。徒欲父康成,
兄子慎,寧道孔聖誤,諱聞鄭、服非。然於鄭、服甚憒憒,鄭、服之外皆仇也。’
則知變易章句,其難五也。
“伏以安國《尚書》、劉歆《左傳》,悉遭擯於曩葉,見重於來今。故知二
人之鑑,高於漢廷遠矣。孔秀產云:‘物極則變。比及百年外,當有明直君子,
恨不與吾同代者。’於戲!道之行廢,必有其時者歟!仆非專經,罕習章句,高
名不著,易受經誣。頃者修撰,殆淹年月,賴諸賢輩能左右之,免致愆尤,仍叨
賞齎,內省昏朽,其榮已多。何遽持一己之區區,抗群情之噂<口沓>褷,舍勿矜
之美,成自我之私,觸近名之誡,興犯眾之禍?一舉四失,中材不為,是用韜聲,
甘此沉默也。”
行沖俄又累表請致仕,制許之。十七年卒,年七十七,贈禮部尚書,謚曰獻。
吳兢,汴州浚儀人也。勵志勤學,博通經史。宋州人魏元忠、亳州人朱敬則
深器重之,及居相輔,薦兢有史才,堪居近侍,因令直史館,修國史。累月,拜
右拾遺內供奉。神龍中,遷右補闕,與韋承慶、崔融、劉子玄撰《則天實錄》成,
轉起居郎。俄遷水部郎中,丁憂還鄉里。開元三年服闋,抗疏言曰:“臣修史已
成數十卷,自停職還家,匪忘紙札,乞終餘功。”乃拜諫議大夫,依前修史。俄
兼修文館學士,歷衛少卿、右庶子。居職殆三十年,敘事簡要,人用稱之。末年
傷於太簡。《國史》未成,十七年,出為荊州司馬,制許以史稿自隨。中書令蕭
嵩監修國史,奏取兢所撰《國史》,得六十五卷。累遷台、洪、饒、蘄四州刺史,
加銀青光祿大夫,遷相州長垣縣子。天寶初改官名,為鄴郡太守,入為恆王傅。
兢嘗以梁、陳、齊、周、隋五代史繁雜,乃別撰《梁》、《齊》、《周史》
各十卷、《陳史》五卷、《隋史》二十卷,又傷疏略。兢雖衰耗,猶希史職,而
行步傴僂,李林甫以其年老不用。天寶八年,卒於家,時年八十餘。兢卒後,其
子進兢所撰《唐史》八十餘卷,事多紕繆,不逮於壯年。兢家聚書頗多,嘗目錄
其卷第,號《吳氏西齋書目》。
韋述,司農卿弘機曾孫也。父景駿,房州刺史。述少聰敏,篤志文學。家有
書二千卷,述為兒童時,記覽皆遍。人駭異之。景龍中,景駿為肥鄉令,述從父
至任。洺州刺史元行沖,景駿之姑子,為時大儒,常載書數車自隨。述入其書齋,
忘寢與食。行沖異之,引與之談,貫穿經史,事如指掌,探賾奧旨,如遇師資。
又試以綴文,操牘便就。行沖大悅,引之同榻曰:“此吾外家之寶也。”舉進士,
西入關,時述甚少,儀形眇小。考功員外郎宋之問曰:“韋學士童年有何事業?”
述對曰:“性好著書。述有所撰《唐春秋》三十卷,恨未終篇。至如詞策,仰待
明試。”之問曰:“本求異才,果得遷、固。”是歲登科。
開元五年,為櫟陽尉。秘書監馬懷素受詔編次圖書,乃奏用左散騎常侍元行
沖、左庶子齊澣、秘書少監王珣、衛尉少卿吳兢並述等二十六人,同於秘閣詳
錄四部書。懷素尋卒,行沖代掌其事,五年而成,其總目二百卷。述好譜學,秘
閣中見常侍柳沖先撰《姓族系錄》二百卷,述於分課之外手自抄錄,暮則懷歸。
如是周歲,寫錄皆畢,百氏源流,轉益詳悉。乃於《柳錄》之中,別撰成《開元
譜》二十卷。其篤志忘倦,皆此類也。
轉右補闕,中書令張說專集賢院事,引述為直學士,遷起居舍人。說重詞學
之士,述與張九齡、許景先、袁暉、趙冬曦、孫逖、王幹常游其門。趙冬曦兄冬
日,弟知壁、居貞、安貞、頤貞等六人,述弟迪、逌、迥、起、巡亦六人,並詞
學登科。說曰:“趙、韋昆季,令之杞梓也。”十八年,兼知史官事,轉屯田員
外郎、職方吏部二郎中,學士、知史官事如故。及張九齡為中書令,即集賢之同
職,裴耀卿為侍中,即述之舅,皆相推重,語必移晷。二十七年,轉國子司業,
停知史事。俄而復兼史職,充集賢學士。天寶初,歷左右庶子,加銀青光祿大夫。
九載,兼充禮儀使。其載遷尚書工部侍郎,封方城縣侯。
述在書府四十年,居史職二十年,嗜學著書,手不釋卷。國史自令狐德棻至
於吳兢,雖累修撰,竟未成一家之言。至述始定類例,補遺續闕,勒成《國史》
一百一十二卷,並《史例》一卷,事簡而記詳,雅有良史之才,蘭陵蕭穎士以為
譙周、陳壽之流。述早以儒術進,當代宗仰,而純厚長者,澹於勢利,道之同者,
無間貴賤,皆禮接之。家聚書二萬卷,皆自校定鉛槧,雖御府不逮也。兼古今朝
臣圖,歷代知名人畫,魏、晉已來草隸真跡數百卷,古碑、古器、藥方、格式、
錢譜、璽譜之類,當代名公尺題,無不畢備。及祿山之亂,兩京陷賊,玄宗幸蜀,
述抱《國史》藏於南山,經籍資產,焚剽殆盡。述亦陷於賊庭,授偽官。至德二
年,收兩京,三司議罪,流於渝州,為刺史薛舒困辱,不食而卒。其甥蕭直為太
尉李光弼判官,廣德二年,直因入奏言事稱旨,乃上疏理述於蒼黃之際,能存
《國史》,致聖朝大典,得無遺逸,以功補過,合霑恩宥。乃贈右散騎常侍。
議者雲自唐已來,氏族之盛,無逾於韋氏。其孝友詞學,承慶、嗣立為最;
明於音律,則萬石為最;達於禮義,則叔夏為最;史才博識,以述為最。所撰
《唐職儀》三十卷、《高宗實錄》三十卷、《御史台記》十卷、《兩京新記》五
卷,凡著書二百餘卷;皆行於代。
逌,學業亦亞於述,尤精《三禮》,與述對為學士,迪,同為禮官,時人榮
之。累遷考功員外郎、國子司業,以風疾卒。
蕭穎士者,聰儁過人,富詞學,有名於時,賈曾、席豫、張垍及述皆引為
談客。開元二十三年登進士第,考功員外郎孫逖稱之於朝。褊躁無威儀,與時不
偶,前後五授官,旋即駁落。乾元初,終於揚府功曹。
述在秘閣時,與鄠縣尉母煚、曹州司法殷踐猷並友善,二人相次卒。踐猷,
申州刺史仲容從子,明《班史》,通於族姓。子寅,有至性,早孤,事母以孝聞。
應宏詞舉,為永寧尉。
史臣曰:前代文學之士,氣壹矣,然以道義偶乖,遭遇斯難。馬懷素、褚無
量好古嗜學,博識多聞,遇好文之君,隆師資之禮,儒者之榮,可謂際會矣。劉、
徐等五公,學際天人,才兼文史,俾西垣、東觀,一代粲然,蓋諸公之用心也。
然而子玄鬱結於當年,行沖彷徨於極筆,官不過俗吏,寵不逮常才,非過使然,
蓋此道非趨時之具也,其窮也宜哉!
贊曰:學者如市,博通甚難;文士措翰,典麗惟艱。馬、褚、兢、術,徐、
元、子玄,文學之書,胡寧比焉!
卷一百二  列傳第五十二_舊唐書原文_國學 史部0

猜你喜歡

卷一百二  列傳第五十二_舊唐書原文_國學 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