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
○舊唐書本傳(劉昫)
柳宗元,字子厚,河東人。後魏侍中濟陰公之系孫。曾伯祖奭,高祖朝宰相。
父鎮,太常博士,終侍御史。宗元少聰警絕眾,尤精西漢詩騷,下筆構想,與古
為侔。精裁密緻,璨若珠貝。當時流輩鹹推之。登進士第,應舉宏辭,授校書郎、
藍田尉。貞元十九年,為監察御史。
順宗即位,王叔文、韋執誼用事,尤奇待宗元,與監察呂溫密引禁中,與之
圖事。轉尚書禮部員外郎。叔文欲大用之,會居位不久,叔文敗,與同輩七人俱
貶。宗元為邵州刺史,在道,再貶永州司馬。既罹竄逐,涉履蠻瘴,崎嶇堙厄,
蘊騷人之郁悼,寫情敘事,動必以文。為騷文十數篇,覽之者為之悽惻。
元和十年,例移為柳州刺史。時朗州司馬劉禹錫得播州刺史,制書下,宗元
謂所親曰:“禹錫有母年高,今為郡蠻方,西南絕域,往復萬里,如何與母偕行?
如母子異方,便為永訣。吾於禹錫為執友,胡忍見其若是?”即草章奏,請以柳
州授禹錫,自往播州。會裴度亦奏其事,禹錫終易連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質錢,過期則沒入錢主。宗元革其鄉法,其已沒者,仍出
私錢贖之,歸其父母。江、嶺間為進士者,不遠數千里,皆隨宗元師法;凡經其
門,必為名士。著述之盛,名動於時,時號柳州雲。有文集四十卷。元和十四年
十月五日卒,時年四十七。子周六、周七,才三四歲。觀察使裴行立為營護其喪
及妻子還於京師,時人義之。
○新唐書本傳(宋祁)
柳宗元,字子厚,其先蓋河東人。從曾祖奭為中書令,得罪武后,死高宗時。
父鎮,天寶末遇亂,奉母隱王屋山,常閒行求養,後徙於吳。肅宗平賊,鎮上書
言事,擢左衛率府兵曹參軍。佐郭子儀朔方府,三遷殿中侍御史。以事觸竇參,
貶夔州司馬。還,終侍御史。宗元少精敏絕倫,為文章卓偉精緻,一時輩行推仰。
(行,胡浪切。)第進士、博學宏詞科,授校書郎,調藍田尉。貞元十九年,為
監察御史里行。善王叔文、韋執誼。二人者奇其才。及得政,引內禁近,與計事,
擢禮部員外郎,欲大進用。俄而叔文敗,貶邵州刺史,不半道,貶永州司馬。既
竄斥,地又荒癘,因自放山澤間,其堙厄感郁,一寓諸文,仿《離騷》數十篇,
讀者鹹悲惻。雅善蕭俛,詒書言情。又詒京兆尹許孟容。然眾畏其才高,懲刈
復進。(“刈”,與“艾”同。)故無用力者。宗元久汩振,其為文,思益深。
嘗著書一篇,號《貞符》。宗元不得召,內閔悼,悔念往吝,作賦自儆,曰《懲
咎》。元和十年,徙柳州刺史。時劉禹錫得播州,宗元曰:“播非人所居,而禹
錫親在堂,吾不忍其窮,無辭以白其大人,如不往,便為母子永決。”即具奏,
欲以柳州授禹錫而自往播州。會大臣亦為禹錫請,因改連州。柳人以男女質錢,
過期不贖,子本均,則沒為奴婢。宗元設方計,悉贖歸之。尤貧者,令書傭,視
直足相當,還其質。已沒者,出己錢助贖。南方為進士者,走數千里從宗元游,
經指授者,為文辭皆有法。世號柳柳州。十四年卒,年四十七。宗元少時嗜進,
謂功業可就。既坐廢,遂不振。然其才實高,名蓋一時。韓愈評其文曰:“雄深
雅健似司馬子長,崔、蔡不足多也。”(司馬遷、崔駰、蔡邕。)既沒,柳人懷
之,託言降於州之堂,人有慢者輒死。廟於羅池,愈因碑以實之雲。
○柳子厚墓志銘(韓愈)
子厚諱宗元。七世祖慶,為拓跋魏侍中,封濟陰公。曾伯祖奭,為唐宰相,
與褚遂良、韓瑗俱得罪武后,死高宗朝。皇考諱鎮,以事母,棄太常博士,求為
縣令江南。其後,以不能媚權貴,失御史。權貴人死,乃復拜侍御史,號為剛直。
所與游皆當世名人。
子厚少精敏,無不通達。逮其父時,雖少年,已自成人,能取進士第,嶄然
見頭角,眾謂柳氏有子矣。其後以博學宏詞授集賢殿正字,俊傑廉悍,議論證據
今古,出入經史百子,踔厲風發,率常屈其座人,名聲大振,一時皆慕與之交。
諸公要人爭欲令出我門下,交口薦譽之。貞元十九年,由藍田尉拜監察御史。順
宗即位,拜禮部員外郎。遇用事者得罪,例出為刺史。未至,又例貶州司馬。居
間,益自刻苦,務記覽,為詞章,泛濫停蓄,為深博無涯涘,而自肆于山水間。
元和中,嘗例召至京師。又偕出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既至,嘆曰:是豈不足
為政邪?因其土俗,為設教禁,州人順賴。其俗以男女質錢,約不時贖,子本相
侔,則沒為奴婢。子厚與設方計,悉令贖歸。其尤貧力不能者,令書其傭,足相
當,則使歸其質。觀察使下其法於他州,比一歲,免而歸者且千人。衡湘以南,
為進士者,皆以子厚為師。其經承子厚口講指畫,為文詞者悉有法度可觀。其召
至京師而復為刺史也,中山劉夢得禹錫亦在遣中,當詣播州。子厚泣曰:“播州
非人所居,而夢得親在堂,吾不忍夢得之窮,無辭以白其大人,且萬無母子俱往
理。”請於朝,將拜疏願以柳易播,雖重得罪,死不恨。遇有以夢得事白上者,
夢得於是改刺連州。
嗚呼!士窮乃見節義。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悅,酒食遊戲相徵逐,詡詡強笑語
以相取下,握手出肺肝相示,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負,真若可信,一旦臨
小利害,僅如毛髮比,反眼若不相識,落陷井不一引手救,反擠之,又下石焉者,
皆是也。此宜禽獸夷狄所不忍為,而其人自視以為得計,聞子厚之風,亦可以少
愧矣。
子厚前時少年,勇於為人,不自貴重顧藉,謂功業可立就,故坐廢退。既退,
又無相知有氣力得位者推挽,故卒死於窮裔,材不為世用,道不行於時也。使子
厚在台省時,自持其身已能如司馬、刺史時,亦自不斥。斥時,有人力能舉之,
且必復用不窮。然子厚斥不久,窮不極,雖有出於人,其文學辭章,必不能自力
以致必傳於後如今無疑也。雖使子厚得所願,為將相於一時,以彼易此,孰得孰
失,必有能辨之者。
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以十五年七月十日歸葬萬年先
人墓側。子厚有子男二人:長曰周六,始四歲;季曰周七,子厚卒乃生。女子二
人,皆幼。其得歸葬也,費皆出觀察使河東裴君行立。行立有節概,重然諾,與
子厚結交,子厚亦為之盡,竟賴其力。葬子厚於萬年之墓者,舅弟盧遵。遵,涿
人,性謹慎,學問不厭。自子厚之斥,遵從而家焉,逮其死不去。既往葬子厚,
又將經紀其家,庶幾有始終者。銘曰:
是惟子厚之室。既固既安,以利其嗣人。
○祭柳子厚文
維年月日,韓愈謹以清酌庶羞之奠,祭於亡友柳子厚之靈。
嗟嗟子厚,而至然邪!自古莫不然,我又何嗟?人之生世,如夢一覺。其間
利害,竟亦何校?當其夢時,有樂有悲。及其既覺,豈足追惟?凡物之生,不願
為材。犠罇青黃,乃木之災。子之中棄,天脫馽羈。玉佩瓊琚,大放厥辭。
富貴無能,磨滅誰紀?子之自著,表表愈偉。不善為斫,血指汗顏。巧匠旁觀,
縮手袖間。子之文章,而不用世。乃令吾徒,掌帝之制。子之視人,自以無前。
一斥不復,群飛刺天。
嗟嗟子厚,今也則亡。臨絕之音,一何琅琅?遍告諸友,以寄厥子。不鄙
謂余,亦託以死。凡今之交,觀勢厚薄。余豈可保,能承子託。非我知子,子實
命我。猶有鬼神,寧敢遺墮?念子永歸,無復來期。設祭棺前,矢心以辭。嗚乎
哀哉!尚饗。
○柳州羅池廟碑(韓愈)
羅池廟者,故刺史柳侯廟也。
柳侯為州,不鄙夷其民,動以禮法。三年,民各自矜奮,曰:“茲土雖遠京
師,吾等亦天氓,今天幸惠仁侯,若不化服,則我非人。”於是老少相教語,莫
違侯令。凡有所為,於其鄉閭,及於其家,皆曰:“吾侯聞之,得無不可於意否?”
莫不忖度而後從事。凡令之期,民勸趨之,無或後先,必以其時。於是民業有經,
公無負租,流逋四歸,樂生興事,宅有新屋,步有新船,池園潔修,豬牛鴨雞,
肥大蕃息。子嚴父詔,婦順夫指,嫁娶葬送,各有條法,出相弟長,入相慈孝。
先時,民貧以男女相質,久不得贖,盡沒為隸。我侯之至,按國之故,以傭除本,
悉奪歸之。大修孔子廟,城郭巷道,皆治使端正,樹以名木,柳民既皆悅喜。
嘗與其部將魏忠、謝寧、歐陽翼飲酒驛亭,謂曰:“吾棄於時,而寄於此,
與若等好也。明年吾將死,死而為神。後三年,為廟祀我。”及期而死。三年孟
秋辛卯,侯降於州之後堂,歐陽翼等見而拜之。其夕,夢翼而告曰:“館我於羅
池。”其月景辰,廟成。大祭,過客李儀醉酒,慢侮堂上,得疾,扶出廟門即死。
明年春,魏忠、歐陽翼使謝寧來京師,請書其事於石。余謂柳侯生能澤其民,死
能驚動福禍之,以食其土,可謂靈也已。作迎享送神詩遺柳民,俾歌以祀焉,而
並刻之。
柳侯,河東人,諱宗元,字子厚。賢而有文章,嘗位於朝,光顯矣,已而擯
不用。其辭曰:
荔子丹兮蕉黃,雜餚蔬兮進侯堂。侯之船兮兩旗,度中流兮風泊之,待侯不
來兮不知我悲。侯乘駒兮入廟,慰我民兮不嚬以笑。鵝之山兮柳之水,桂樹團團
兮白石齒齒。侯朝出遊兮暮來歸,春與猨吟兮秋鶴與飛。北方之人兮為侯是非,
千秋萬歲兮侯無我違。福我兮壽我,驅厲鬼兮山之左。下無苦濕兮高無乾秔充
羨兮蛇蛟結蟠。我民報事兮無怠其始,自今兮欽於世世。
○祭柳柳州文(皇甫湜)
嗚呼柳州,秀氣孤稟。弱冠遊學,聲華籍甚。肆意文章,秋濤瑞錦。吹回蟲濫,
王風凜凜。連收甲科,驟閱班品。青衿縉紳,屬目斂衽。公卿之祿,若在倉廩。
至駿難馭,太白易慘。華鍾始撞,一頓聲寢。梧山恨望,桂水愁飲。鬱郁群議,
悠悠積稔。竟奄荒獐,遂絕羈枕。
嗚呼柳州,命實在天。賢不必貴,壽不必賢。雖聖與神,無如命何。自古以
然,相視咨嗟。歸葬秦原,即路江皋。聲容蔑然,相嘆增勞。惟有令名,日遠日
高。式薦誠詞,以佐羞醪。尚饗。
○祭柳員外文(劉禹錫)
維元和十五年歲次庚子正月戊戌朔日,孤子劉禹錫銜哀扶力,謹遣所使黃孟
萇具清酌庶羞之奠,敬祭於亡友柳君之靈。
嗚呼子厚!我有一言,君其聞否?惟君平昔,聰明絕人;今雖化去,夫豈無
物?意君所死,乃形質耳;魂氣何托?聽余哀詞。嗚呼痛哉!嗟余不天,甫遭閔
凶。未離所部,三使來吊。憂我衰病,諭以苦言。情深禮至,款密重複。期以中
路,更申願言。途次衡陽,雲有柳使。謂復前約,忽承訃書。驚號大叫,如得狂
病。良久問故,百哀攻中。涕淚迸落,魂魄震越。伸紙窮竟,得群遺書。絕弦之
音,悽愴徹骨。初托遺嗣,知其不孤。末言歸輤,(輤,音茜,載柩車。)
從祔先域。凡此數事,職在吾徒。永言素交,索居多遠。鄂渚差近,表臣分深,
想其聞訃,必勇於義。已命所使,持書逕行,友道尚終,當必加厚。退之成命,
改牧宜陽。亦馳一函,候於便道。勒石垂後,屬於伊人。安平、宣英,(韓泰,
字安平。韓曄,字宣英。)會有還使。悉已如禮,形於具書。嗚呼子厚!此是何
事?朋友凋落,從古所悲。不圖此言,乃為君發。自君失意,沉伏遠郡。近遇國
士,方伸眉頭。亦見遺草,恭辭舊府。志氣相感,必逾常倫。顧余負釁,營奉方
重。猶冀前路,望君銘旌。古之達人,朋友則服。今有所厭,其禮莫申。朝晡臨
後,出就別次。南望桂水,哭我故人。孰雲宿草,此慟何極!(《禮記》云:朋
友之墓有宿草則不哭。)嗚呼子厚,卿真死矣!終我此生,無相見矣!何人不達?
使君終否。何人不老?使君夭死。皇天后土,胡寧忍此?知悲無益,奈恨無已。
君之不聞,余心不理。含酸執筆,輒復中止。誓使周六,(子厚之子。)同於己
子。魂兮來思,知我深旨。嗚呼哀哉!尚饗。
○重祭柳員外文(劉禹錫)
嗚呼,自君之沒,行已八月。每一念至,忽忽猶疑。今以喪來,使我臨哭。
安知世上,真有此事?既不可贖,翻哀獨生。嗚呼!出人之才,竟無施為。炯炯
之氣,戢於一木。形與人等,今既如斯。識與人殊,今復何托?生有高名,沒為
眾悲。異服同志,異音同嘆。唯我之哭,非吊非傷。來與君言,不言成哭。千哀
萬恨,寄以一聲。惟識真者,乃相知耳。庶幾倘聞,君倘聞乎?嗚呼痛哉!君有
遺美,其事多梗。桂林舊府,感激主持。俾君內弟,得以義勝。平昔所念,今則
無違。旅魂克歸,崔生實主。幼稚在側,故人撫之。敦詩、退之,各展其分。
(崔群,字敦詩。韓愈,字退之。)安平來賵,禮成而歸。其它赴告,鹹復於素。
一以誠告,君倘聞乎?嗚呼痛哉!君為已矣,余為苟生。何以言別,長號數聲。
冀乎異日,展我哀誠。嗚呼痛哉!尚饗。
○為鄂州李大夫祭柳員外文(劉禹錫)
嗚呼!至人以在生為傳舍,(傳,音轉,驛也。)以軒冕為倘來。達於理者,
未嘗惑此。昔余與君,諭之詳熟。孔子四科,罕能相備。惟公特立秀出,幾於全
器。才之何豐,運之何否。大川未濟,乃失巨鑒。長途始半,而喪良驥。搢紳之
倫,孰不墮淚?昔者與君,交臂相得。一言一笑,未始有極。馳聲日下,騖名天
衢。射策差池,高科齊驅。攜手書殿,分曹藍曲。心志諧同,追歡相續。或秋月
銜觴,或春日馳轂。甸服載期,同升憲府。察視之列,斯焉接武。君遷外郎,予
侍內闈。出處雖間,音塵不虧。勢變時移,遭罹多故。中復賜環,上京良遇。曾
不逾月,君又即路。遠持郡符,柳水之壖。居陋行道,疲人歌焉。予來夏口,忽
復三年。離索則久,音貺屢傳。篋盈草隸,架滿文篇。鍾、索繼美,班、揚差肩。
(鍾隸、索靖善書,班固、揚雄善文。)賈誼賦鵩,屈原問天。自古有死,奚論
後先?痛君未老,美志莫宣。邅回世路,奄忽下泉。嗚呼哀哉!令妻蚤謝,稚子
四歲。天喪斯文,而君永逝。翩翩丹旐,來自遐裔。聞君旅櫬,既及岳陽。寢門
一慟,貫裂衷腸。執紼禮乖,出疆路阻。故人奠觴,莫克親舉。馳神假夢,冀動
晤語。平生密懷,願君遣吐。遺孤之才與不才,敢同己子之相許。嗚呼哀哉!尚
饗。
○祭柳侯文(曹輔)
維紹聖二年歲次乙亥十有一月癸巳朔十二日甲辰,朝奉郎、權提點廣南西路
刑獄公事兼本路勸農提舉河渠公事、飛騎尉、借紫曹輔,謹以清酌時羞之奠,敬
祭於柳侯子厚靈文之祀。惟三元之默運兮,初渾淪而絪縕。惟萬生之並騖兮,悉
坯陶乎一鈞。物有大小之不齊兮,人亦智愚之莫倫。何夫子之毓質兮,獨爽邁秀
發而不群。其學也囊括今古而該百氏兮,或參之駁雜而取之粹純。若大田之揪斂
兮,莫知其千倉與萬囷。其文也若秋濤之鼓雷風兮,洶湧澎湃而無垠。若八駿之
騁通衢兮,王良執策而造父挾輪。老韓駭汗以縮手兮,翱湜喪氣而噤唇。(韓愈、
李翱、皇甫湜。)夫何天命之不畀兮?亶遇蹇而罹屯。三湘一斥之十年兮,悵遠
符之再分。意冥冥以即夜兮,志鬱郁而不伸。彼高爵厚祿以誇耀於一時之人兮,
皆泯沒而無聞。惟夫子之名不可以既兮,愈遠而彌新。柳江演漾以清泚兮,鵝山
奇秀而嶙峋。惟夫子血食於此千祀兮,民至今而懷仁。余幼服夫子之遺言兮,不
足以追逸軌而襲游塵。刺嶺嶠之荒服兮,吊蒼梧之愁雲。奠桂酒之旨潔兮,薦蘭
餚之苾芬。物雖至薄兮,吾誠甚勤。嗚虖其來享兮靈文。尚饗。
○祭柳侯文(黃翰)
世傳不朽,文學辭章。惟公之文,駕韓蹴張。(韓愈、張籍。)雄深雅健,
實比子長。(司馬遷,字子長。)民思無斁,政事循良。惟公之政,祖龔述黃。
(龔遂、黃霸。)深仁遺愛,實比甘棠。孔門四科,達者升堂。公兼得之,光於
有唐。天才俊偉,議論慨慷。交口薦譽,名聲益彰。要路立登,台省翱翔。擢列
御史,拜尚書郎。時將大用,器博難量。譬如八駿,奔逸康莊。追風掣電,萬里
騰驤。亦如利器,鏌鎁干將。直視無前,其鋒孰當。不慎交友,玷於韋王。
(韋執誼、王叔文。)群飛刺天,讒口如簧。一斥不復,困於三湘。譬如鸞鳳,
不巢高岡。棲之枳棘,六翮摧傷。亦如巧匠,睥睨觀旁。縮手袖間,善刀以藏。
一麾出守,惠此南方。龍城雖遠,(龍城,柳州也。)毋敢怠荒。動以禮法,率
由典常。公無負租,私有積倉。居處有屋,濟川有航。黃柑綠柳,至今滿鄉。修
夫子廟,次治城隍。農歌於野,士歌於庠。孝弟怡怡,弦誦洋洋。生能ze6*民,死
且不亡。春秋享祀,旱潦祈禳。四百餘年,血食不忘。翰幼學公文,久服余芳。
遺風善政,凜若冰霜。日想英靈,如在其傍。桂酒清旨,餚蔬雜香。拜獻蕪詞,
公其來饗。
○祭柳侯文(許尹)
惟先生德厚而位不稱,仁深而年不長。斂此大惠,施於一方。終焉廟食,如
古桐鄉。(前漢循吏朱邑病且死,屬其子曰:“我故桐鄉吏,其民愛我,必葬桐
鄉。”桐鄉民立祠祀祭,至今不絕。)雖去此幾於千祀,而至今猶有耿光。尹以
不才,嗣守封疆。顧取法於何有,賴先生之循良。蒞事之始,奠酒一觴。神兮歸
來,鑒茲不忘。
○永州柳先生祠堂記(汪藻)
先生以永貞元年冬,自尚書郎出為邵州刺史,道貶永州司馬。至元和九年十
二月,詔追赴都,復出為柳州刺史。蓋先生居零陵者十年,至今言先生者必曰零
陵,言零陵者亦必曰先生。零陵去長安四千餘里,極南窮陋之區也,而先生辱居
之。零陵徒以先生居之之故,遂名聞天下。先生為之不幸可也,而零陵獨非幸歟?
先生始居龍興寺西序之下,間坐法華西亭,見西山愛之,命僕夫過瀟水,翦薙榛
蕪,(薙,他計切,芟草也。)搜奇選勝,自放于山水之間。入冉溪二三里,得
其尤絕者家焉。因結茅樹蔬,為沼沚,為台榭,目曰“愚溪”,而刻《八愚詩》
於溪石之上。其謂之鈷鉧潭、西小丘、小石潭者,循愚溪而出也。其謂之南澗、
朝陽岩、袁家渴(音褐。)蕪江、百家瀨者,溯瀟水而上也,皆在愚溪數裡間,
為先生杖屨徜徉之地。唯黃溪為最遠,去郡城七十餘里,游者未嘗到,豈先生好
奇如謝康樂,伐木開徑,窮山水之趣,而亦游之不數耶?(數,所角切。)紹興
十四年,予來零陵,距先生三百餘年,求先生遺蹟,如愚溪、鈷鉧潭、南澗、
朝陽岩之類皆在,獨龍興寺並先生故居曰“愚堂”、“愚亭”者,已湮蕪不可復
識。《八愚詩》石亦訪之無有,黃溪則為峒獠侵耕,嶝危徑塞,無自而入。郡人
指高山寺曰:“此法華寺故處。”而龍興者,今太平寺西瞰大江者是也。其果然
歟?周衰,言文章之盛者,莫如漢唐。賈誼馳騁於孝文之初,時漢興才三十餘年
耳。其談治道,述騷辭,已追還三代之風如此,自是踵相躡有之。末而至於劉向、
揚雄,益精深不可及,去古未遠故也。唐承貞觀、開元習治之餘,以文章顯者,
如陳子昂、蕭穎士、李邕、燕、許之徒,(燕公張說,許公蘇頲。)固不為無人。
而東漢以來猥並之氣未除也。至元和,始粹然一返於正。其所以臻此者,非先生
及昌黎韓公之力歟?故以唐三百年所以推尊者,曰韓柳而已,豈非盛哉!先生雖
坐貞元黨與劉夢得同,夢得會昌時猶尊顯於朝,先生未及為時君所省,而遽歿於
元和之世,事業遂不大見於時,可深惜哉。然零陵一泉石、一草木,經先生品題
者,莫不為後世所慕,想見其風流。而先生之文載集中,凡瑰奇絕特者,皆居
零陵時所作,則予所謂幸不幸者豈不然哉!零陵人祠先生於學、於愚溪之上,更
郡守不知其幾,而莫之敢廢,顧未有求其遺蹟而紀之者。余於是采先生之集,與
劉夢得之詩可見者,書而置之祠中,附零陵圖志之末,庶幾來者有考焉。
○柳先生年譜(文安禮)
柳氏之先,自黃帝歷周魯孝公子夷伯展孫無駭生禽,為魯士師,謚曰惠。食
采於柳下,遂姓柳氏。楚滅魯,仕楚。秦並天下,柳氏遷於河東。秦末,柳下惠
裔孫安,始居解縣。安孫隗,漢齊相。六世孫豐,後漢光祿勛。六世孫軌,晉吏
部尚書。生景猷,晉侍中。二子耆、純。(耆號西眷,純號東眷。)耆,汝南太
守。二子恭、璩。恭,後魏河東郡守,南徙汝、潁,遂仕江表。曾孫緝,宋州別
駕,宋安郡守。生僧習,與豫州刺史裴叔業據州歸於後魏,為揚州大中正、尚書
右丞、方與公。五子:鷟、慶、虬、檜、鸑。慶,後魏侍中、左僕射、平齊公。
(於子厚為七代祖。)三子:機、旦、肅。旦,隋黃門侍郎、新城男。(於子厚
為六代祖。)五子:燮、則、綽、楷、亨。則,隋左衛騎曹參軍。生奭,唐中書
令。(《新唐史·宰相世系表》云:奭字子燕。而《列傳》則雲字子邵。按子厚
有《先侍御史府君神道表》,雲曾伯祖諱奭,字子燕。則當以《世系表》為正。
然奭於侍御史為曾伯祖,則於子厚為高伯祖矣。而《新史·子厚傳》及韓退之
《子厚墓誌》皆雲曾伯祖奭,恐誤。)楷,隋濟、房、蘭、廓四州刺史。(於子
厚為五代祖。)三子:融、子敬、子夏。子夏,徐州長史。(於子厚為高祖。)
△大曆八年癸丑
子厚生。代宗之十一年也。
△大曆十一年丙辰
《集》有《先太夫人盧氏歸祔志》,云:“宗元始四歲,居京城西田廬中,
先君在吳,家無書,太夫人教古賦十四首,皆諷傳之。”即此年也。
△貞元元年乙丑
按《唐·本紀》:德宗興元元年二月甲子,李懷光反。貞元元年八月甲戌,
伏誅。是年有《為崔中丞賀平李懷光表》。劉夢得作《集序》云:“子厚始以童
子有奇名於貞元初。”貞元五年己巳
《與楊誨之書》云:“吾年十七,求進士。”即此年也。有《為文武百官請
復尊號表三首》。貞元六年庚午
是年有《與權補闕書》,注云:“時年十八。”《為文武百官請復尊號表三
首》,又《大會議表二首》。(並見《外集》。)
△貞元八年壬申
是年,貢於京師。有《送苑論詩序》,云:“八年冬,余與馬邑苑言揚聯貢
於京師。……是歲小司徒顧公守春官之缺,而權擇士之柄。明年春,同趨權衡之
下。並就重輕之試。……二月丙子。有司題甲乙之科,揭於南宮,余與兄又聯登
焉。”
△貞元九年癸酉
是年登進士第。《集》有《先侍御史府君神道表》,云:“貞元九年,宗元
得進士第。上問有司曰:‘得無以朝士子冒進者乎?’有司以聞。上曰:‘是故
抗奸臣竇參者邪?吾知其不為子求舉矣!’”是年,有《送苑論詩序》。
△貞元十二年丙子
按《唐史》言:“宗元少精敏絕倫,為文章卓偉精緻,一時輩行推仰。第進
士博學宏辭科,授校書郎,調藍田尉。”其《與楊誨之書》云:“吾年二十四,
求博學宏辭科。”即貞元十二年也。是歲,有《終南山祠堂碑》、《太白山祠堂
碑》、《邠寧進奏院記》、《與大理崔少卿啟》、《叔父殿中侍御史墓版文》、
《殿中侍御史柳公墓表》、《叔妣陸氏夫人遷祔志》、《萬年縣丞柳君墓誌》、
《監察御史周君墓表》。
△貞元十四年戊寅
《與楊誨之書》云:“二十四,求博學宏辭,二年乃得仕。”蓋此年也。
△貞元十五年己卯
是年,有《柳常侍行狀》、《亡妻弘農楊氏志》、《國子司業陽城遺愛碣》、
《與太學諸生書》。《書》之首云:“二十六日,集賢殿正字柳宗元。”則子厚
是時蓋在書府也。有《辯侵fa6*論》,注云:“在集賢院,為征天下兵討淮西作。”
△貞元十六年庚辰
是年,有《賀嘉瓜白兔等表》、《溫縣主簿韓君墓誌》、《伯祖妣李夫人墓
志》、《亡姊裴氏夫人墓誌》。
△貞元十七年辛巳
是年,有《南嶽雲峰寺和尚碑》、《叔父祭六伯母文》、《亡姑陳氏夫人墓
志》。
△貞元十八年壬午
是年,有《武功縣丞廳壁記》、《盩厔縣新食堂記》、《京兆府請復尊號表
三首》、《為耆老等請復尊號表》、《為京畿父老上宰相狀》、《為京畿父老上
尹狀》、《亡友校書郎獨孤君墓誌》。
△貞元十九年癸未
是年,為監察御史里行。劉夢得《集序》云:“十有九年,為材御史”是也。
有《讓監察御史狀》、《礻昔說》、《朝日說》、《為李京兆祭楊郎中文》、
《兵部楊君墓碣》、《弘農令柳府君墳前石表》、《送文暢上人序》。
△貞元二十年甲申
是年,有《監祭使壁記》、《南嶽般舟和尚第二碑》、《祭李中丞文》、
《尚書戶部郎中魏府君墓誌》。
△永貞元年乙酉
順宗以貞元二十一年正月丙申即位。三月癸巳,立廣陵郡王為皇太子。有
《賀立皇太子表》。八月庚子,立皇太子為皇帝,自稱太上皇。有《百寮賀表》。
辛丑,改元永貞。有《賀改元赦表》。乙巳,憲宗即位。有《即位禮畢賀表》、
《賀冊太上皇后及禮畢表》、《請聽政表三首》。是年,入尚書為禮部員外郎。
《與蕭俛書》云:“仆當時年三十三,甚少,自御史里行得禮部員外郎,超取
顯美,欲免世之求進者怪怒媢嫉,其可得乎?”蓋是年子厚年三十三也。以王
叔文黨貶邵州刺史,又貶永州司馬。有《陳給事行狀》、《戶部侍郎王公太夫人
劉氏墓誌》、《潞州兵曹柳君墓誌》。
△元和元年丙戌
正月丁卯,大赦,改元。有《賀改元赦表》、《劍門銘》、《嚴東川啟》、
《先侍御史府君神道表》、《東明張先生墓誌》、《陸文通先生墓表》、《連州
司馬凌君權厝志》、《哭連州凌司馬詩》。
△元和二年丁亥
有《懲咎賦》、《送趙大秀才往江陵序》、《先太夫人盧氏歸祔志》。
△元和三年戊子
有《貞符》、《非國語》、《與呂道州書》、《與王參元書》、《答吳武陵
書》、《同吳秀才贈李睦州詩序》。《貞符》序言:“臣所貶州,有流人吳武陵
為臣言董仲舒對三代受命之符。”而元和四年,有《與楊京兆書》云:“去年吳
武陵來,美其齒少,才氣壯健,可以興西漢之文章。”則吳武陵之來永州,蓋在
是年也。有《龍安海禪師碑》、《凌君墓後志》、《送婁圖南遊淮南序》、《酬
婁秀才早秋月夜病中見寄》、《酬婁秀才將之淮南見贈之作》、《游南亭夜還敘
志七十韻》、《特進南公睢陽廟碑》。
△元和四年己丑
是年,子厚年三十七,在永州。有與裴塤、蕭俛、李建、楊京兆、許京兆
等書,與蕭書云:“人生少得六七十者,今已三十七矣。”與李書云:“前過三
十七年,與瞬息無異。”又云:“裴應叔、蕭思謙,各有書,足下求取觀之。”
應叔,塤也。思謙,俛也。與楊京兆書云:“永州多火災,五年之間,四為大
火所迫。”答許京兆書云:“伏念得罪來五年,未嘗有故舊肯以書見及者。”則
子厚自永貞元年貶,至是五年也。又有《為南承嗣請從軍狀》、《送南涪州量移
澧州序》、《送內弟盧遵游桂州序》、《寄桂州李中丞薦盧遵啟》、《新作法華
寺西亭記》、《始得西山宴遊記》、《鈷鉧潭記》、《鈷鉧潭西小丘記》、
《丘西小石潭記》、《小侄女子墓磚記》。
△元和五年庚寅
是年,有《與揚州李相公第二啟》、《與楊誨之書》、《說車贈楊誨之》、
《送從弟謀序》、《讀韓愈所作毛穎傳後題》、《太府李卿外婦馬淑志》、《趙
秀才群墓誌》、《下殤女子墓磚記》、《聞籍田有感詩》。
△元和六年辛卯
有《上西川武相公啟》、《再與楊誨之書》、《為柳公綽謝上表》、《祭呂
化光文》、《衡州刺史東平呂君誄》、《試大理評事柳君墓誌》、《同劉二十八
哭呂衡州詩》。
△元和七年壬辰
有《賀皇太子箋》、《上嶺南鄭相公啟》、《弘農公左官三歲復為大僚獻詩
五十韻》、《送崔策序》、《武岡銘》、《袁家渴記》、《石渠記》、《石澗記》、
《小石城山記》、《永州刺史崔君權厝志》、《祭崔使君文》。
△元和八年癸巳
有《逐畢方文》、《黃溪記》、《鐵爐步志》、《答韋中立書》、《呂侍御
墓誌》、《祭呂敬叔文》。
△元和九年甲午
有《囚山賦》、《起廢答》、《段太尉逸事狀》、《與韓愈書》、《上河陽
烏尚書啟》、《斥鼻亭神記》、《文宣王道州廟碑》、《南嶽大明寺律和尚碑》、
《湘源二妃廟碑》、《處士段弘古墓誌》、《詔追赴都回寄零陵親故詩》、《過
衡山見新花開卻寄弟詩》、《汨羅遇風詩》、《北還登漢陽北原題臨川驛詩》、
《界圍岩水簾詩》、《戲贈詔追南來諸賓詩》。
△元和十年乙未
有《詔追赴都二月至灞亭上詩》,云:“十一年前南渡客,四千里外北歸人。”
又《酬竇員外見促行騎詩》云:“投荒垂一紀,新詔下荊扉。”蓋子厚之貶,至
是十一年也。退之《墓誌》云:“元和中,嘗例召至京師。又皆出為刺史,而子
厚得柳州。”有《衡陽與夢得分路贈別詩》、《重別夢得詩》、《三贈詩》、
《再上湘江詩》。其《贈別詩》云:“十年憔悴到秦京,誰料翻為嶺外行?”而
夢得《酬贈詩》云:“去國十年同赴召,渡湘千里又分歧。重臨事異黃丞相,三
黜名慚柳士師。”蓋夢得初貶連州,後赴召,例授播州。子厚以播地遠,夢得親
老,欲拜疏以柳易播,會大臣亦有為夢得言者,遂改授連州,故《詩》有“重臨”
之語。子厚以是年三月徙柳州,六月到任。有《柳州謝上表》、《柳州舉自代狀》、
《柳州上中書門下狀》、《雷塘禱雨文》、《萬石亭記》、《記柳州山水近治可
游者》、《志從父弟宗直殯》、《祭弟宗直文》、《先聖文宣王柳州廟碑》、
《大鑒禪師碑》。大鑒者,佛氏之第六祖也。東坡居士云:“柳子厚南遷,始究
佛法。作《曹溪》、《南嶽》諸碑,妙絕古今。……長老重辨師,儒釋兼通,道
學純備。以謂自唐至今,頌述祖師者多矣,未有通亮簡正如子厚者。《唐史》:
元和中,馬總自虔州刺史遷安南都護,徙桂管經略觀察使。……以碑考之,蓋自
安南遷南海,非桂管也,可以正《唐史》之誤。”
△元和十一年丙申
有《井銘》、《祭井文》、《寄韋珩詩》、《別舍弟宗一詩》、《韓漳州書
報徹上人亡因寄詩》、《聞徹上人亡寄楊侍郎丈詩》,按劉夢得《靈徹集序》云:
“元和十一年,終於宣州開元寺。”即此年也。《別宗一詩》云:“一身去國六
千里,萬死投荒十二年。”自永貞元年至是,十二年矣。
△元和十二年丁酉
有《代李朔襄州謝上表》、《復大雲寺記》、《東亭記》、《祭楊詹事文》、
《朗州司戶薛君妻崔氏墓誌》、《箏郭師墓誌》。其志云:“丁酉之年秋既季。”
即是年九月也。
△元和十三年戊戌
有《平淮夷雅》、《上裴門下啟》、《上襄陽李僕射啟》、《與邕管李中丞
啟》、《為裴中丞乞討黃賊上裴相狀》、《為裴中丞伐黃賊轉牒》、《上李夷簡
書》、《答杜溫夫書》、《萬年令裴府君墓碣》、《襄陽丞趙君墓誌》。《上夷
簡書》云:“宗元曩者齒少心銳,逕行高步,不知道之艱以陷乎大厄。窮躓隕墜,
廢為孤囚,日號而望,十四年矣。”《獻淮夷雅表》曰:“臣負罪竄伏,違尚書
箋奏十有四年。”蓋自始貶至今,十四年也。韓退之《羅池碑》云:“侯為州三
年,……柳民既皆喜悅。嘗與其部將魏忠、謝寧、歐陽翼飲酒驛亭。謂曰:‘吾
棄於時而寄於此,與若等好也。明年吾將死,死而為神。後二年,為廟祀我。’
及期而死。”其與部將飲酒驛亭,蓋此年也。
△元和十四年己亥
是年,李師道伏誅。有《賀破東平表》、《為裴中丞賀破東平表》、《賀東
平赦表》、《賀分淄青為三道表》、《禮部賀冊尊號表》、《為裴中丞謝討黃賊
表》、《答鄭員外賀啟》、《答諸州賀啟》、《上中書門下狀》、《上裴相狀》、
《上裴中丞狀》、《訾家洲亭記》、《韋夫人墳記》、《嶺南鹽鐵李侍御墓誌》、
《邕管李中丞墓誌》、《處士裴君墓誌》、《試大理評事裴君墓誌》、《秘書郎
姜君墓誌》。按《唐史·吳武陵傳》云:“初宗元謫永州,而武陵亦坐事流永州,
宗元賢其人。及為柳州刺史,武陵北還,大為裴度器遇。每言宗元無子,說度曰:
‘西原蠻未平,柳州與賊犬牙,宜用武人以代宗元,使得優遊江湖。’又遺工部
孟簡書曰:‘古稱一世三十年,子厚之斥十二年,殆半世矣。霆砰電射,天怒也,
不能終朝。聖人在上,安有畢世而怒人臣耶?且程、劉、二韓皆已拔拭,或處大
州劇職,獨子厚與猿鳥為伍,誠恐霧露所嬰,則柳氏無後矣。’度未及用,而宗
元死。”武陵此書,蓋在元和十一年。又三年,而子厚死矣。墓誌云:“子厚以
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年四十七。明年七月十日,歸葬萬年先人墓側。”
○柳文年譜後序
昔之論文者,或謂文章以氣為主,或謂文窮而益工。先生與楊憑書亦曰:
“凡為文,以神志為主。”又云:“自貶官來無事,讀百家書,上下馳騁,乃少
得知文章利病。”先生自妙齡秀髮,連中異科,繼登台省,旋遭斥逐,故予以先
生《文集》與《唐史》參考,為詩年譜,庶可知其出處,與夫作文之歲月,得以
究其辭力之如何也。紹興五年六月甲子,知柳州軍州事潞國文安禮序。
《柳集》久逸《年譜》,獨存其序。廣陵馬君嶰谷涉江購《韓譜》後未久,
復收宋槧《柳集》殘帙,其中年譜完好,乃諸本所無,因與《韓譜》同梓。是
《譜》辨柳奭為柳子高伯祖,非曾伯祖,足訂前賢之疏。又陽城自國子司業出刺
道州,《唐史》無年月,《通鑑考異》據柳子所作《司業遺愛碣》,謂在貞元十
四年,《譜》則以《遺愛碣》及《與太學諸生書》並系貞元十五年,與《通鑑》
異。然諦觀《碣》文,則《譜》為是也。《集》中《與太學諸生書》題xia6*注“貞
元十四年”,乃後人承《通鑑》之文而失之,當據《譜》釐正。至於《譜》文甚
簡,蓋仿呂汲公《韓譜》體例,略具作者出處梗概,讀者更詳考之可也。雍正庚
戌春日,長洲陳景雲識。
○河東先生集序(劉禹錫)
八音與政通,而文章與時高下。三代之文,至戰國而病,涉秦、漢復起。漢
之文,至列國而病,唐興復起。夫政厖而土裂,三光五嶽之氣分。(扶問切。
《群經音辯》:分,限也。)大音不完,故必混一而後大振。初,貞元中,上方
向文章,昭回之光,下飾萬物。天下文士,爭執所長,與時而奮,粲焉如繁星麗
天,而芒寒色正,人望而敬者,五行而已。河東柳子厚,斯人望而敬者歟!子厚
始以童子有奇名於貞元初,至九年,為名進士。十有九年,為材御史。二十有一
年,以文章稱首,入尚書,為禮部員外郎。是歲,以疏雋少檢獲訕,出牧邵州。
又謫佐永州。居十年,詔書征,不用。遂為柳州刺史。五歲,不得召歸。病且革,
(音亟,急也。)留書抵其友中山劉禹錫曰:“我不幸,卒以謫死,以遺草累故
人。”禹錫執書以泣,遂編次為四十五通,行於世。子厚之喪,昌黎韓退之志其
墓,且以書來吊曰:“哀哉!若人之不淑。吾嘗評其文,雄深雅健似司馬子長,
崔、蔡不足多也。”安定皇甫湜(視力切。)於文章少所推讓,亦以退之言為然。
凡子厚名氏與仕與年暨行己之大方,(暨,其冀切,及也。)有退之之志若祭文
在。今附於第一通之末雲。
○題柳柳州集後(司空圖)
金之精粗,考其聲皆可辨也,豈清於磬而渾於鍾哉!然則作者為文、為詩,
格亦可見,豈當善於彼而不善於此邪?愚觀文人之為詩,詩人之為文,始皆系其
所尚,既專則搜研愈至,故能炫其工於不朽。亦猶力巨而斗者,所持之器各異,
而皆能濟勝以為勍敵也。愚嘗覽韓吏部歌詩數百首,其驅駕氣勢,若掀雷扶電,
撐抉於天地之間,物狀奇怪,不得不鼓舞而徇其呼吸也。其次皇甫祠部文集所作,
亦為遒逸,非無意於淵密,蓋或未遑耳。今於華下方得柳詩,味其探搜之致,亦
深遠矣。俾其窮而克壽,玩精極思,則固非瑣瑣者輕可擬議其優劣。又嘗觀杜子
美祭太尉房公文、李太白佛寺碑贊,宏拔清歷,乃其歌詩也。張曲江五言沉鬱,
亦其文筆也。豈相傷哉?噫!後之學者褊淺,片詞只句,不能自辨,已側目相詆
訾矣。痛哉!因題《柳集》之末,庶俾後之詮評者,無或偏說,以蓋其全工。
○河東先生文集後序
唐之文章,初未去周、隋五代之氣。中間稱得李、杜,其才始用為勝,而號
專雄歌詩,道未極其渾備。至韓、柳氏起,然後能大吐古人之文,其言與仁義相
華實而不雜。如韓《元和聖德》、《平淮西》、柳《雅章》之類,皆辭嚴義偉,
制述如經。能崒然聳唐德於盛漢之表,(崒,倉沒切。)蔑愧讓者,非二先生之
文則誰與?予少嗜觀二家之文,常病柳不全見於世,出人間者,殘落才百餘篇;
韓則雖目其全,至所缺墜,亡字失句,獨於集家為甚。志欲補得其正而傳之,多
從好事訪善本,前後累數十,得所長,輒加注竄。遇行四方遠道,或他書不暇持,
獨齎韓以自隨。(“齎”,或作“齊”,箋西切。)幸會人所寶有,就假取正。
凡用力於斯,已蹈二紀外,文始幾定。久惟柳之道,疑其末克光明於時,何故伏
其文而不大耀也?求索之莫獲,則既已矣於懷。不圖晚節,遂見其書,聯為ba6*九
大編,夔州前序其首,以卷別者凡四十有五。真配韓之鉅文歟!書字甚朴,不類
今跡。蓋往昔之藏書也。從考覽之,或卒卷莫迎其誤,脫有一二廢字,由其陳故
劘滅。(劘,音“磨”。)讀無甚害,更資研證就真耳。因按其舊,錄為別
本,與隴西李之才參讀累月,詳而後止。嗚呼!天厚予嗜多矣,始而饜我以韓,
既而飫我以柳,謂天不吾厚,不誣也哉?世之學者,如不志於古則已;苟志於古,
求踐立言之域,舍二先生而不由,雖曰能之,非予所敢知也。天聖元年秋九月,
河南穆修伯長後序。
○柳州舊本河東先生集後序
柳侯子厚,實唐巨儒。文章光艷,為萬世法。是猶景星慶雲之在天,無不欽
而仰之。粵惟柳州,乃侯舊治。其如生為利澤,歿為福壽,以遺此土之民者,可
謂博厚無窮。然自唐迄今,垂四百年,此邦寂未有以侯文刊而為集者,殆非欽侯
英靈而慰侯惠愛,覬其顰笑降鑒而廟食於柳人也。紹興載歲,殿院常公子正,被
命守邦,至謁祠下。退而訪侯遺文,則茫然無有,獨得石刻三四,存於州治。自
余雖詩章記事,所以藻飾柳邦者,亦蔑如爾,又安得所謂全文備集者哉!因喟嘆
久之,出舊所藏及旁搜善本,手自校正,俾鳩良工,創刊此集。其編次首尾,門
類後先,文理差舛,字畫訛謬,無不畢理。且委僚屬助成其事,未克就,促召公
對,眷眷相囑焉。褫雖不才,實獲躡蹤繼軌於公之後塵,而喜公樂善之心,付託
之語,乃督余工,助成一簣。豈惟不墜侯之偉文,抑亦成公之雅志焉。紹興四年
三月初一日,右朝奉郎、特差權發遣柳州軍州兼管內勸農事、借紫金魚袋李褫序。
○河東先生集題後
石所得柳文凡四本:其一得之於鄉人蕭憲甫,雲京師閻氏本;其一得之於范
衷甫,雲晏氏本;其一得之於臨安富氏子,雲連州本;其一得之於范才叔之家傳
舊本。閻氏本最善,為好事者竊去。晏氏本,蓋衷甫手校以授其兄偃刊之,今蜀
本是也。才叔家本,似未經校正篇次,大不類富氏連州本,樸野尤甚。今合三本
校之,以取正焉。如劉賓客序雲,有退之之志並祭文附於第一通之末,蓋以退之
重子厚敘之意云爾也。蜀本往往只作“並祭文”,其他有率意改竄字句以害義理
者尚多。此類或作字、一作字、衍字、去字,此三本之相為用也。然亦未敢以為
全書,尚冀復得如閻氏本者而取正焉。方舟李石書。
○河東先生集記後
世所傳昌黎文公文,雖屢經名儒手,余昔校以家集,其舛誤尚多有之,用為
之訓詁。柳柳州文,胥山沈公謂其參考互證,是正漫乙,若無遺者。余繹既
久,稽之史籍,蓋亦有所未盡:《南嶽律和尚碑》以廣德先乾元,《御史周君碣》
以開元為天寶,則時日差矣。竇群除左拾遺而《表》賀為右拾遺;連山復乳穴而
《記》題為零陵郡,則名稱差矣。《代令公舉裴冕狀》,時柳州蓋未生;《賀冊
尊號表》,時已刺柳,而雲禮部作。其他舛誤,類是不一。用各疏於篇,視《文
公集》益詳。諸本所余,復編為一卷,附於《外集》之末,如胥山之識雲。淳熙
丁酉秋八月中瀚,臨邛韓醇記。
○跋柳柳州集(陸游)
“此一卷《集外文》,其中多後人妄取他人之文冒柳州之名者,聊且裒類於
此。子京。”
右三十一字,宋景文公手書,藏其從孫晸家。然所謂集外文者,今往往分入
卷中矣。淳熙乙巳五月十七日,務觀校畢。
○郡齋讀書志(晁公武)
《柳宗元集》三十卷、《集外文》一卷右唐柳宗元子厚也。後魏濟陰公某之
裔。貞元九年進士,中博學宏詞科,授校書郎,終於柳州刺史。宗元少精敏絕倫,
為文章,卓偉精微。既竄斥,堙厄感郁一寓諸文,仿《離騷》數十篇,讀者悲惻。
在柳州,進士走數千里從學,經指授者,文辭皆有法,世號柳柳州。韓愈評其文
曰:“雄深雅健似司馬子長,崔、蔡不足多也。”集中有《御史周君碣》,司馬
溫公《考異》以此碣為周子諒碣,實開元二十五年,宗元作天寶時,誤。按:子
諒以彈牛仙客杖流瀼州,死藍田。《舊唐書·紀》、《牛仙客傳》及《玄宗實錄》
皆載之,而此碣殊疏略。
○直齋書錄解題(陳振孫)
《柳柳州集》四十五卷、《外集》二卷唐禮部員外郎、柳州刺史河東柳宗元
子厚撰。劉禹錫作序,言編次其文為三十二通,退之之志若祭文,附第一通之末。
今世所行本皆四十五卷,又不附志文,非當時本也。或雲,沈元用所傳穆伯長本。
《柳先生集》四十五卷、《外集》二卷、《別錄》一卷、(按《文獻通考》
作二卷。)《摭異》一卷、《音釋》一卷、《附錄》二卷、《事跡本末》一卷。
方崧卿既刻《韓集》於南安軍,其後江陰葛嶠為守,復刊《柳集》以配之。《別
錄》而下,皆嶠所裒集也。《別錄》者,《龍城錄》及《法言注》五則。《龍城》,
近世人偽作。
《重校添注柳文》四十五卷、《外集》二卷姑蘇鄭定刊於嘉興,以諸家所注,
輯為一編。曰《集注》,曰《補註》,曰章,曰孫,曰韓,曰張,曰董氏,而皆
不著其名。其曰重校,曰添注,則其所附益也。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紀昀)
《詁訓柳先生文集》四十五卷、《外集》二卷、《新編外集》一卷,唐柳宗
元撰;宋韓醇音釋。醇字仲韶,臨邛人,其始末未詳。《宗元集》為劉禹錫所編,
其後卷目增損,在宋時已有四本:一則三十三卷,為元符間京師開行本;一則曾
丞相家本;一則晏元獻家本;一則此四十五卷之本,出自穆修家,雲即禹錫原本。
案陳振孫《書錄解題》曰:“劉禹錫作序,稱編次其文為三十二通,退之之志若
祭文,附第一通之末。今世所行本皆四十五卷,又不附志文,非當時本也。”考
今本所載禹錫序,實作四十五通,不作三十二通,與振孫所說不符。或後人追改
禹錫之序以合見行之卷數,亦未可知。要之,刻韓、柳集者自穆修始,雖非禹錫
之舊,第諸家之本,亦無更古於是者矣。政和中,胥山沈晦,取各本參校,獨據
此本為正,而以諸本所余者,別作《外集》二卷,附之於後,蓋以此也。至淳熙
中,醇因沈氏之本,為之箋注,又搜葺遺佚,別成一卷,附於《外集》之末,權
知珍州事王咨為之序。醇先作《韓集全解》,及是又注柳文,其書蓋與張敦頤
《韓柳音辯》同時並出,而詳博實過之。魏仲舉《五百家注》,亦多引其說。明
唐覲《延州筆記》嘗摘其注《南霽雲碑》,不知“汧穴之奇”句,本潘岳《馬汧
督誄》。是誠一失,然不以害其全書也。
《增廣注釋音辯柳集》四十三卷舊本題宋童宗說注釋、張敦頤音辯、潘緯音
義。宗說,南城人,始末未詳。敦頤有《六朝事跡》,已著錄。緯字仲寶,雲間
人。據乾道三年吳郡陸之淵序,稱為乙丑年甲科,官灊山廣文,亦不知其終於何
官也。之淵序,但題《柳文音義》。序中所述,亦僅及韓仿祝充《韓文音義》傳
柳氏《釋音》,不及宗說與敦頤。書中所注,各以童雲、張雲、潘雲別之,亦不
似緯自撰之體例。蓋宗說之注釋、敦頤之音辯,本各自為書,坊賈合緯之《音義》,
刊為一編,故書首不以《柳文音義》標目,而別題曰《增廣注釋音辯唐柳先生集》
也。其本以宗元《本集》、《外集》,合而為一,分類排次,已非劉禹錫所編之
舊。而不收王銍偽《龍城錄》之類,則尚為謹嚴。其音釋,雖隨文詮解,無大
考證,而於僻音難字,一一疏通,以雲詳博則不足,以雲簡明易曉,以省檢閱篇
韻之煩,則於讀柳文者,亦不為無益矣。舊有明代刊本,頗多訛字。此本為麻沙
小字版,尚不失其真雲。
《五百家注音辯柳先生文集》二十卷、《外集》二卷、《新編外集》一卷、
《龍城錄》二卷、《附錄》八卷宋魏仲舉編。其版式廣狹,字書肥瘠,與所刻
《五百家注昌黎集》纖毫不爽,蓋二集一時並出也。前有評論詁訓諸儒姓氏,檢
核亦不足五百家。書中所引,僅有《集注》,有《補註》,有《音釋》,有《解
義》,及孫氏、童氏、張氏、韓氏諸解,此外罕所徵引,又不及《韓集》之博。
蓋諸家論韓者多,論柳者較少,故所取不過如此。特姑以五百家之名,與《韓集》
相配云爾。書後《外集》加封誥詞之類,而《法言注》五則,亦在其中。又附以
《龍城錄》二卷,序傳碑記共一卷,後序一卷。而《柳文綱目》,文安禮《年譜》,
則俱冠之卷首。其中如《封建論》後附載程敦夫論一篇,又揚雄《酒箴》、李華
《德銘》、屈原《天問》、劉禹錫《天論》之類,亦俱采掇附入。其體例與《韓
集》稍異。雖編次叢雜,不無繁贅,而旁搜遠引,寧冗毋漏,亦有足資考訂者。
且其本槧鍥精工,在宋板中亦稱善本。今流傳五六百年,而紙墨如新,神明煥發,
復得與《昌黎集注》先後同歸秘府,有類乎珠還合浦,劍會延津,是尤可為寶貴
矣。
○楹書隅錄(楊紹和)
宋刊《添注重校音辯唐柳先生文集》四十五卷、《外集》二卷,二十四冊、
四函此本題《添注重校音辨唐柳先生文集》,每半葉九行,行十七字。按何義門
《讀書記》云:“康熙丙戌,假吳子誠所收宋槧大字本《柳集》,緣失序文、目
錄,不知出於誰氏,合《非國語》二卷,共四十五卷,《外集》二卷附焉。雖闕
十之二,然近代所祖刊本,皆莫及也。”又云:“陳氏《書錄》曰:‘姑蘇鄭定
刊於嘉興,以諸家所注,輯為一編。曰《集注》,曰《補註》,(何跋闕此六字,
按《書錄》補。)曰章,曰孫,曰張,曰童氏,而皆不注其名。曰重校,曰添注,
則其所附益也。’疑即鄭定所刊。”又校語中稱大字本者數條,證之此本,無不
吻合,是即義門所據校、直齋所著錄者也。又予藏宋槧岳倦翁《愧郯錄》,亦剞
劂於禾中,其行式字數及板心所記刻工,若曹冠宗、曹冠英、丁松、王顯諸姓名,
悉同此本,則為鄭定嘉興所刊,愈無疑義。《愧郯錄序》署嘉定焉逢淹茂,此本
必同時受梓,蓋鄭定之知嘉興,正在寧宗朝也。斧季謂《柳集》傳志絕鮮,故義
門以得見殘帙為幸。此本通體完整,(有鈔葉數十番。)彌足珍已。往於江南獲
《百家注本》,乃傳是樓故物。此本卷首有秀水朱氏潛采堂圖書,則竹垞舊藏也。
同治丙寅購於都門。庚午山陽東郡楊紹和勰卿甫識。
○河東集敘說
東坡云:子厚之文,發纖濃於古簡,寄至味於淡泊,非餘子所及。又雲,詩
在陶淵明下,韋蘇州上。退之豪放奇險則過之,而溫麗靖深不及也。
呂居仁云:韓退之文,渾大廣遠難窺測;柳子厚文,分明見規摹次第;初學
者當先學柳文,後熟韓文,則工夫自易爾。
浮休先生云:扶導聖教,剗除異端,以經常為己任,死而無悔,韓愈一人而
已。非獨以屬辭比事為工也。如其祖述典墳,憲章騷雅,上轢三古,下籠百氏,
極萬變而不華,會眾流而有歸,逌然沛然,橫行闊視於著述之場,子厚其人也。
彼韓子者,特以醇正高雅,凜然無雜,乃得與之齊名爾。必也兼育博記,馳騖奔
放,則非柳之敵。
陳長方云:柳子厚之才,韓退之有所不逮。但韓公下筆便以三代為法,其文
章如人,少年暮年毛髮不同,而風儀皆此人也。子厚在中朝時,尚有六朝規矩,
讀之令人鄙厭。自永州以後,始以三代為師。至淮西一事,退之作碑,子厚作雅,
逞其餘力,便覺退之不逮,子厚直一日千里也。死於元和十二年。退之長慶間著
述,覺子厚瞠若其後耳。余嘗以三言評子厚文章曰:其大體如紀涓子養鬥雞,在
中朝時方虛驕而恃氣,永州以後猶聽影響,至柳州後望之似木雞矣。
《邵氏聞見錄》云:韓退之之文,自經中來;柳子厚之文,自史中來。
金華先生程子山曰:前輩謂退之、子厚皆於遷謫中始收文章之極功,蓋以其
落浮誇之氣,得憂患之助,言從字順,遂造真理耳。
○河東集凡例
韓柳二集,閣、京、杭、蜀及諸郡本,或刊韓而遺柳,或刊柳而遺韓,以故
板帙大小不相侔,而注釋亦未盡善。惟建安所刊五百家注本,二集始具。然所引
蔡夢弼、任淵、孫汝聽、劉崧、韓醇、童宗說、張敦頤、陳顎諸家注文,(蔡增
注,任、孫、劉、韓、童並全解,張音辯,陳音釋。)間多厖雜,而胥山沈晦辯,
雲間潘緯音義,卻未附見,非闕與?今並會稡增入,且板帙與韓集大小等,亦
學者之一便也。今舉凡例於左:
一、閣、京、杭、蜀及諸郡本,互有同異,今並加讎校,仍於正文之xia6*注云:
一本作某字。其間是正頗多,觀者當自知之。
一、他本所引注,有不載所出之始,而載後人所引用者,蓋未深加考索耳,
今並訂證刪改。
一、嘉禾注本引黃唐《柳文雌黃》於篇章之後,其辭每多詆訾,殊非崇尚此
集之意,今刪去。
一、卷帙所載篇章,諸本互有先後,今並從沈晦本所定次第。
一、舊注引某氏雲者,並仿朱子《離騷集注》例,皆刪去。
一、中有如騷叶音者,更不贅音,可以意求。
一、中有增注,又諸本所闕者,今擇其的當者添入。
一、每篇題xia6*注所作日月,皆參以年譜,其事關係時政及公卿拜罷日月,系
博採新舊史考定。
一、皇朝廟諱及唐舊諱,並見《昌黎集》例。
柳宗元,字子厚,河東人。後魏侍中濟陰公之系孫。曾伯祖奭,高祖朝宰相。
父鎮,太常博士,終侍御史。宗元少聰警絕眾,尤精西漢詩騷,下筆構想,與古
為侔。精裁密緻,璨若珠貝。當時流輩鹹推之。登進士第,應舉宏辭,授校書郎、
藍田尉。貞元十九年,為監察御史。
順宗即位,王叔文、韋執誼用事,尤奇待宗元,與監察呂溫密引禁中,與之
圖事。轉尚書禮部員外郎。叔文欲大用之,會居位不久,叔文敗,與同輩七人俱
貶。宗元為邵州刺史,在道,再貶永州司馬。既罹竄逐,涉履蠻瘴,崎嶇堙厄,
蘊騷人之郁悼,寫情敘事,動必以文。為騷文十數篇,覽之者為之悽惻。
元和十年,例移為柳州刺史。時朗州司馬劉禹錫得播州刺史,制書下,宗元
謂所親曰:“禹錫有母年高,今為郡蠻方,西南絕域,往復萬里,如何與母偕行?
如母子異方,便為永訣。吾於禹錫為執友,胡忍見其若是?”即草章奏,請以柳
州授禹錫,自往播州。會裴度亦奏其事,禹錫終易連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質錢,過期則沒入錢主。宗元革其鄉法,其已沒者,仍出
私錢贖之,歸其父母。江、嶺間為進士者,不遠數千里,皆隨宗元師法;凡經其
門,必為名士。著述之盛,名動於時,時號柳州雲。有文集四十卷。元和十四年
十月五日卒,時年四十七。子周六、周七,才三四歲。觀察使裴行立為營護其喪
及妻子還於京師,時人義之。
○新唐書本傳(宋祁)
柳宗元,字子厚,其先蓋河東人。從曾祖奭為中書令,得罪武后,死高宗時。
父鎮,天寶末遇亂,奉母隱王屋山,常閒行求養,後徙於吳。肅宗平賊,鎮上書
言事,擢左衛率府兵曹參軍。佐郭子儀朔方府,三遷殿中侍御史。以事觸竇參,
貶夔州司馬。還,終侍御史。宗元少精敏絕倫,為文章卓偉精緻,一時輩行推仰。
(行,胡浪切。)第進士、博學宏詞科,授校書郎,調藍田尉。貞元十九年,為
監察御史里行。善王叔文、韋執誼。二人者奇其才。及得政,引內禁近,與計事,
擢禮部員外郎,欲大進用。俄而叔文敗,貶邵州刺史,不半道,貶永州司馬。既
竄斥,地又荒癘,因自放山澤間,其堙厄感郁,一寓諸文,仿《離騷》數十篇,
讀者鹹悲惻。雅善蕭俛,詒書言情。又詒京兆尹許孟容。然眾畏其才高,懲刈
復進。(“刈”,與“艾”同。)故無用力者。宗元久汩振,其為文,思益深。
嘗著書一篇,號《貞符》。宗元不得召,內閔悼,悔念往吝,作賦自儆,曰《懲
咎》。元和十年,徙柳州刺史。時劉禹錫得播州,宗元曰:“播非人所居,而禹
錫親在堂,吾不忍其窮,無辭以白其大人,如不往,便為母子永決。”即具奏,
欲以柳州授禹錫而自往播州。會大臣亦為禹錫請,因改連州。柳人以男女質錢,
過期不贖,子本均,則沒為奴婢。宗元設方計,悉贖歸之。尤貧者,令書傭,視
直足相當,還其質。已沒者,出己錢助贖。南方為進士者,走數千里從宗元游,
經指授者,為文辭皆有法。世號柳柳州。十四年卒,年四十七。宗元少時嗜進,
謂功業可就。既坐廢,遂不振。然其才實高,名蓋一時。韓愈評其文曰:“雄深
雅健似司馬子長,崔、蔡不足多也。”(司馬遷、崔駰、蔡邕。)既沒,柳人懷
之,託言降於州之堂,人有慢者輒死。廟於羅池,愈因碑以實之雲。
○柳子厚墓志銘(韓愈)
子厚諱宗元。七世祖慶,為拓跋魏侍中,封濟陰公。曾伯祖奭,為唐宰相,
與褚遂良、韓瑗俱得罪武后,死高宗朝。皇考諱鎮,以事母,棄太常博士,求為
縣令江南。其後,以不能媚權貴,失御史。權貴人死,乃復拜侍御史,號為剛直。
所與游皆當世名人。
子厚少精敏,無不通達。逮其父時,雖少年,已自成人,能取進士第,嶄然
見頭角,眾謂柳氏有子矣。其後以博學宏詞授集賢殿正字,俊傑廉悍,議論證據
今古,出入經史百子,踔厲風發,率常屈其座人,名聲大振,一時皆慕與之交。
諸公要人爭欲令出我門下,交口薦譽之。貞元十九年,由藍田尉拜監察御史。順
宗即位,拜禮部員外郎。遇用事者得罪,例出為刺史。未至,又例貶州司馬。居
間,益自刻苦,務記覽,為詞章,泛濫停蓄,為深博無涯涘,而自肆于山水間。
元和中,嘗例召至京師。又偕出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既至,嘆曰:是豈不足
為政邪?因其土俗,為設教禁,州人順賴。其俗以男女質錢,約不時贖,子本相
侔,則沒為奴婢。子厚與設方計,悉令贖歸。其尤貧力不能者,令書其傭,足相
當,則使歸其質。觀察使下其法於他州,比一歲,免而歸者且千人。衡湘以南,
為進士者,皆以子厚為師。其經承子厚口講指畫,為文詞者悉有法度可觀。其召
至京師而復為刺史也,中山劉夢得禹錫亦在遣中,當詣播州。子厚泣曰:“播州
非人所居,而夢得親在堂,吾不忍夢得之窮,無辭以白其大人,且萬無母子俱往
理。”請於朝,將拜疏願以柳易播,雖重得罪,死不恨。遇有以夢得事白上者,
夢得於是改刺連州。
嗚呼!士窮乃見節義。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悅,酒食遊戲相徵逐,詡詡強笑語
以相取下,握手出肺肝相示,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負,真若可信,一旦臨
小利害,僅如毛髮比,反眼若不相識,落陷井不一引手救,反擠之,又下石焉者,
皆是也。此宜禽獸夷狄所不忍為,而其人自視以為得計,聞子厚之風,亦可以少
愧矣。
子厚前時少年,勇於為人,不自貴重顧藉,謂功業可立就,故坐廢退。既退,
又無相知有氣力得位者推挽,故卒死於窮裔,材不為世用,道不行於時也。使子
厚在台省時,自持其身已能如司馬、刺史時,亦自不斥。斥時,有人力能舉之,
且必復用不窮。然子厚斥不久,窮不極,雖有出於人,其文學辭章,必不能自力
以致必傳於後如今無疑也。雖使子厚得所願,為將相於一時,以彼易此,孰得孰
失,必有能辨之者。
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以十五年七月十日歸葬萬年先
人墓側。子厚有子男二人:長曰周六,始四歲;季曰周七,子厚卒乃生。女子二
人,皆幼。其得歸葬也,費皆出觀察使河東裴君行立。行立有節概,重然諾,與
子厚結交,子厚亦為之盡,竟賴其力。葬子厚於萬年之墓者,舅弟盧遵。遵,涿
人,性謹慎,學問不厭。自子厚之斥,遵從而家焉,逮其死不去。既往葬子厚,
又將經紀其家,庶幾有始終者。銘曰:
是惟子厚之室。既固既安,以利其嗣人。
○祭柳子厚文
維年月日,韓愈謹以清酌庶羞之奠,祭於亡友柳子厚之靈。
嗟嗟子厚,而至然邪!自古莫不然,我又何嗟?人之生世,如夢一覺。其間
利害,竟亦何校?當其夢時,有樂有悲。及其既覺,豈足追惟?凡物之生,不願
為材。犠罇青黃,乃木之災。子之中棄,天脫馽羈。玉佩瓊琚,大放厥辭。
富貴無能,磨滅誰紀?子之自著,表表愈偉。不善為斫,血指汗顏。巧匠旁觀,
縮手袖間。子之文章,而不用世。乃令吾徒,掌帝之制。子之視人,自以無前。
一斥不復,群飛刺天。
嗟嗟子厚,今也則亡。臨絕之音,一何琅琅?遍告諸友,以寄厥子。不鄙
謂余,亦託以死。凡今之交,觀勢厚薄。余豈可保,能承子託。非我知子,子實
命我。猶有鬼神,寧敢遺墮?念子永歸,無復來期。設祭棺前,矢心以辭。嗚乎
哀哉!尚饗。
○柳州羅池廟碑(韓愈)
羅池廟者,故刺史柳侯廟也。
柳侯為州,不鄙夷其民,動以禮法。三年,民各自矜奮,曰:“茲土雖遠京
師,吾等亦天氓,今天幸惠仁侯,若不化服,則我非人。”於是老少相教語,莫
違侯令。凡有所為,於其鄉閭,及於其家,皆曰:“吾侯聞之,得無不可於意否?”
莫不忖度而後從事。凡令之期,民勸趨之,無或後先,必以其時。於是民業有經,
公無負租,流逋四歸,樂生興事,宅有新屋,步有新船,池園潔修,豬牛鴨雞,
肥大蕃息。子嚴父詔,婦順夫指,嫁娶葬送,各有條法,出相弟長,入相慈孝。
先時,民貧以男女相質,久不得贖,盡沒為隸。我侯之至,按國之故,以傭除本,
悉奪歸之。大修孔子廟,城郭巷道,皆治使端正,樹以名木,柳民既皆悅喜。
嘗與其部將魏忠、謝寧、歐陽翼飲酒驛亭,謂曰:“吾棄於時,而寄於此,
與若等好也。明年吾將死,死而為神。後三年,為廟祀我。”及期而死。三年孟
秋辛卯,侯降於州之後堂,歐陽翼等見而拜之。其夕,夢翼而告曰:“館我於羅
池。”其月景辰,廟成。大祭,過客李儀醉酒,慢侮堂上,得疾,扶出廟門即死。
明年春,魏忠、歐陽翼使謝寧來京師,請書其事於石。余謂柳侯生能澤其民,死
能驚動福禍之,以食其土,可謂靈也已。作迎享送神詩遺柳民,俾歌以祀焉,而
並刻之。
柳侯,河東人,諱宗元,字子厚。賢而有文章,嘗位於朝,光顯矣,已而擯
不用。其辭曰:
荔子丹兮蕉黃,雜餚蔬兮進侯堂。侯之船兮兩旗,度中流兮風泊之,待侯不
來兮不知我悲。侯乘駒兮入廟,慰我民兮不嚬以笑。鵝之山兮柳之水,桂樹團團
兮白石齒齒。侯朝出遊兮暮來歸,春與猨吟兮秋鶴與飛。北方之人兮為侯是非,
千秋萬歲兮侯無我違。福我兮壽我,驅厲鬼兮山之左。下無苦濕兮高無乾秔充
羨兮蛇蛟結蟠。我民報事兮無怠其始,自今兮欽於世世。
○祭柳柳州文(皇甫湜)
嗚呼柳州,秀氣孤稟。弱冠遊學,聲華籍甚。肆意文章,秋濤瑞錦。吹回蟲濫,
王風凜凜。連收甲科,驟閱班品。青衿縉紳,屬目斂衽。公卿之祿,若在倉廩。
至駿難馭,太白易慘。華鍾始撞,一頓聲寢。梧山恨望,桂水愁飲。鬱郁群議,
悠悠積稔。竟奄荒獐,遂絕羈枕。
嗚呼柳州,命實在天。賢不必貴,壽不必賢。雖聖與神,無如命何。自古以
然,相視咨嗟。歸葬秦原,即路江皋。聲容蔑然,相嘆增勞。惟有令名,日遠日
高。式薦誠詞,以佐羞醪。尚饗。
○祭柳員外文(劉禹錫)
維元和十五年歲次庚子正月戊戌朔日,孤子劉禹錫銜哀扶力,謹遣所使黃孟
萇具清酌庶羞之奠,敬祭於亡友柳君之靈。
嗚呼子厚!我有一言,君其聞否?惟君平昔,聰明絕人;今雖化去,夫豈無
物?意君所死,乃形質耳;魂氣何托?聽余哀詞。嗚呼痛哉!嗟余不天,甫遭閔
凶。未離所部,三使來吊。憂我衰病,諭以苦言。情深禮至,款密重複。期以中
路,更申願言。途次衡陽,雲有柳使。謂復前約,忽承訃書。驚號大叫,如得狂
病。良久問故,百哀攻中。涕淚迸落,魂魄震越。伸紙窮竟,得群遺書。絕弦之
音,悽愴徹骨。初托遺嗣,知其不孤。末言歸輤,(輤,音茜,載柩車。)
從祔先域。凡此數事,職在吾徒。永言素交,索居多遠。鄂渚差近,表臣分深,
想其聞訃,必勇於義。已命所使,持書逕行,友道尚終,當必加厚。退之成命,
改牧宜陽。亦馳一函,候於便道。勒石垂後,屬於伊人。安平、宣英,(韓泰,
字安平。韓曄,字宣英。)會有還使。悉已如禮,形於具書。嗚呼子厚!此是何
事?朋友凋落,從古所悲。不圖此言,乃為君發。自君失意,沉伏遠郡。近遇國
士,方伸眉頭。亦見遺草,恭辭舊府。志氣相感,必逾常倫。顧余負釁,營奉方
重。猶冀前路,望君銘旌。古之達人,朋友則服。今有所厭,其禮莫申。朝晡臨
後,出就別次。南望桂水,哭我故人。孰雲宿草,此慟何極!(《禮記》云:朋
友之墓有宿草則不哭。)嗚呼子厚,卿真死矣!終我此生,無相見矣!何人不達?
使君終否。何人不老?使君夭死。皇天后土,胡寧忍此?知悲無益,奈恨無已。
君之不聞,余心不理。含酸執筆,輒復中止。誓使周六,(子厚之子。)同於己
子。魂兮來思,知我深旨。嗚呼哀哉!尚饗。
○重祭柳員外文(劉禹錫)
嗚呼,自君之沒,行已八月。每一念至,忽忽猶疑。今以喪來,使我臨哭。
安知世上,真有此事?既不可贖,翻哀獨生。嗚呼!出人之才,竟無施為。炯炯
之氣,戢於一木。形與人等,今既如斯。識與人殊,今復何托?生有高名,沒為
眾悲。異服同志,異音同嘆。唯我之哭,非吊非傷。來與君言,不言成哭。千哀
萬恨,寄以一聲。惟識真者,乃相知耳。庶幾倘聞,君倘聞乎?嗚呼痛哉!君有
遺美,其事多梗。桂林舊府,感激主持。俾君內弟,得以義勝。平昔所念,今則
無違。旅魂克歸,崔生實主。幼稚在側,故人撫之。敦詩、退之,各展其分。
(崔群,字敦詩。韓愈,字退之。)安平來賵,禮成而歸。其它赴告,鹹復於素。
一以誠告,君倘聞乎?嗚呼痛哉!君為已矣,余為苟生。何以言別,長號數聲。
冀乎異日,展我哀誠。嗚呼痛哉!尚饗。
○為鄂州李大夫祭柳員外文(劉禹錫)
嗚呼!至人以在生為傳舍,(傳,音轉,驛也。)以軒冕為倘來。達於理者,
未嘗惑此。昔余與君,諭之詳熟。孔子四科,罕能相備。惟公特立秀出,幾於全
器。才之何豐,運之何否。大川未濟,乃失巨鑒。長途始半,而喪良驥。搢紳之
倫,孰不墮淚?昔者與君,交臂相得。一言一笑,未始有極。馳聲日下,騖名天
衢。射策差池,高科齊驅。攜手書殿,分曹藍曲。心志諧同,追歡相續。或秋月
銜觴,或春日馳轂。甸服載期,同升憲府。察視之列,斯焉接武。君遷外郎,予
侍內闈。出處雖間,音塵不虧。勢變時移,遭罹多故。中復賜環,上京良遇。曾
不逾月,君又即路。遠持郡符,柳水之壖。居陋行道,疲人歌焉。予來夏口,忽
復三年。離索則久,音貺屢傳。篋盈草隸,架滿文篇。鍾、索繼美,班、揚差肩。
(鍾隸、索靖善書,班固、揚雄善文。)賈誼賦鵩,屈原問天。自古有死,奚論
後先?痛君未老,美志莫宣。邅回世路,奄忽下泉。嗚呼哀哉!令妻蚤謝,稚子
四歲。天喪斯文,而君永逝。翩翩丹旐,來自遐裔。聞君旅櫬,既及岳陽。寢門
一慟,貫裂衷腸。執紼禮乖,出疆路阻。故人奠觴,莫克親舉。馳神假夢,冀動
晤語。平生密懷,願君遣吐。遺孤之才與不才,敢同己子之相許。嗚呼哀哉!尚
饗。
○祭柳侯文(曹輔)
維紹聖二年歲次乙亥十有一月癸巳朔十二日甲辰,朝奉郎、權提點廣南西路
刑獄公事兼本路勸農提舉河渠公事、飛騎尉、借紫曹輔,謹以清酌時羞之奠,敬
祭於柳侯子厚靈文之祀。惟三元之默運兮,初渾淪而絪縕。惟萬生之並騖兮,悉
坯陶乎一鈞。物有大小之不齊兮,人亦智愚之莫倫。何夫子之毓質兮,獨爽邁秀
發而不群。其學也囊括今古而該百氏兮,或參之駁雜而取之粹純。若大田之揪斂
兮,莫知其千倉與萬囷。其文也若秋濤之鼓雷風兮,洶湧澎湃而無垠。若八駿之
騁通衢兮,王良執策而造父挾輪。老韓駭汗以縮手兮,翱湜喪氣而噤唇。(韓愈、
李翱、皇甫湜。)夫何天命之不畀兮?亶遇蹇而罹屯。三湘一斥之十年兮,悵遠
符之再分。意冥冥以即夜兮,志鬱郁而不伸。彼高爵厚祿以誇耀於一時之人兮,
皆泯沒而無聞。惟夫子之名不可以既兮,愈遠而彌新。柳江演漾以清泚兮,鵝山
奇秀而嶙峋。惟夫子血食於此千祀兮,民至今而懷仁。余幼服夫子之遺言兮,不
足以追逸軌而襲游塵。刺嶺嶠之荒服兮,吊蒼梧之愁雲。奠桂酒之旨潔兮,薦蘭
餚之苾芬。物雖至薄兮,吾誠甚勤。嗚虖其來享兮靈文。尚饗。
○祭柳侯文(黃翰)
世傳不朽,文學辭章。惟公之文,駕韓蹴張。(韓愈、張籍。)雄深雅健,
實比子長。(司馬遷,字子長。)民思無斁,政事循良。惟公之政,祖龔述黃。
(龔遂、黃霸。)深仁遺愛,實比甘棠。孔門四科,達者升堂。公兼得之,光於
有唐。天才俊偉,議論慨慷。交口薦譽,名聲益彰。要路立登,台省翱翔。擢列
御史,拜尚書郎。時將大用,器博難量。譬如八駿,奔逸康莊。追風掣電,萬里
騰驤。亦如利器,鏌鎁干將。直視無前,其鋒孰當。不慎交友,玷於韋王。
(韋執誼、王叔文。)群飛刺天,讒口如簧。一斥不復,困於三湘。譬如鸞鳳,
不巢高岡。棲之枳棘,六翮摧傷。亦如巧匠,睥睨觀旁。縮手袖間,善刀以藏。
一麾出守,惠此南方。龍城雖遠,(龍城,柳州也。)毋敢怠荒。動以禮法,率
由典常。公無負租,私有積倉。居處有屋,濟川有航。黃柑綠柳,至今滿鄉。修
夫子廟,次治城隍。農歌於野,士歌於庠。孝弟怡怡,弦誦洋洋。生能ze6*民,死
且不亡。春秋享祀,旱潦祈禳。四百餘年,血食不忘。翰幼學公文,久服余芳。
遺風善政,凜若冰霜。日想英靈,如在其傍。桂酒清旨,餚蔬雜香。拜獻蕪詞,
公其來饗。
○祭柳侯文(許尹)
惟先生德厚而位不稱,仁深而年不長。斂此大惠,施於一方。終焉廟食,如
古桐鄉。(前漢循吏朱邑病且死,屬其子曰:“我故桐鄉吏,其民愛我,必葬桐
鄉。”桐鄉民立祠祀祭,至今不絕。)雖去此幾於千祀,而至今猶有耿光。尹以
不才,嗣守封疆。顧取法於何有,賴先生之循良。蒞事之始,奠酒一觴。神兮歸
來,鑒茲不忘。
○永州柳先生祠堂記(汪藻)
先生以永貞元年冬,自尚書郎出為邵州刺史,道貶永州司馬。至元和九年十
二月,詔追赴都,復出為柳州刺史。蓋先生居零陵者十年,至今言先生者必曰零
陵,言零陵者亦必曰先生。零陵去長安四千餘里,極南窮陋之區也,而先生辱居
之。零陵徒以先生居之之故,遂名聞天下。先生為之不幸可也,而零陵獨非幸歟?
先生始居龍興寺西序之下,間坐法華西亭,見西山愛之,命僕夫過瀟水,翦薙榛
蕪,(薙,他計切,芟草也。)搜奇選勝,自放于山水之間。入冉溪二三里,得
其尤絕者家焉。因結茅樹蔬,為沼沚,為台榭,目曰“愚溪”,而刻《八愚詩》
於溪石之上。其謂之鈷鉧潭、西小丘、小石潭者,循愚溪而出也。其謂之南澗、
朝陽岩、袁家渴(音褐。)蕪江、百家瀨者,溯瀟水而上也,皆在愚溪數裡間,
為先生杖屨徜徉之地。唯黃溪為最遠,去郡城七十餘里,游者未嘗到,豈先生好
奇如謝康樂,伐木開徑,窮山水之趣,而亦游之不數耶?(數,所角切。)紹興
十四年,予來零陵,距先生三百餘年,求先生遺蹟,如愚溪、鈷鉧潭、南澗、
朝陽岩之類皆在,獨龍興寺並先生故居曰“愚堂”、“愚亭”者,已湮蕪不可復
識。《八愚詩》石亦訪之無有,黃溪則為峒獠侵耕,嶝危徑塞,無自而入。郡人
指高山寺曰:“此法華寺故處。”而龍興者,今太平寺西瞰大江者是也。其果然
歟?周衰,言文章之盛者,莫如漢唐。賈誼馳騁於孝文之初,時漢興才三十餘年
耳。其談治道,述騷辭,已追還三代之風如此,自是踵相躡有之。末而至於劉向、
揚雄,益精深不可及,去古未遠故也。唐承貞觀、開元習治之餘,以文章顯者,
如陳子昂、蕭穎士、李邕、燕、許之徒,(燕公張說,許公蘇頲。)固不為無人。
而東漢以來猥並之氣未除也。至元和,始粹然一返於正。其所以臻此者,非先生
及昌黎韓公之力歟?故以唐三百年所以推尊者,曰韓柳而已,豈非盛哉!先生雖
坐貞元黨與劉夢得同,夢得會昌時猶尊顯於朝,先生未及為時君所省,而遽歿於
元和之世,事業遂不大見於時,可深惜哉。然零陵一泉石、一草木,經先生品題
者,莫不為後世所慕,想見其風流。而先生之文載集中,凡瑰奇絕特者,皆居
零陵時所作,則予所謂幸不幸者豈不然哉!零陵人祠先生於學、於愚溪之上,更
郡守不知其幾,而莫之敢廢,顧未有求其遺蹟而紀之者。余於是采先生之集,與
劉夢得之詩可見者,書而置之祠中,附零陵圖志之末,庶幾來者有考焉。
○柳先生年譜(文安禮)
柳氏之先,自黃帝歷周魯孝公子夷伯展孫無駭生禽,為魯士師,謚曰惠。食
采於柳下,遂姓柳氏。楚滅魯,仕楚。秦並天下,柳氏遷於河東。秦末,柳下惠
裔孫安,始居解縣。安孫隗,漢齊相。六世孫豐,後漢光祿勛。六世孫軌,晉吏
部尚書。生景猷,晉侍中。二子耆、純。(耆號西眷,純號東眷。)耆,汝南太
守。二子恭、璩。恭,後魏河東郡守,南徙汝、潁,遂仕江表。曾孫緝,宋州別
駕,宋安郡守。生僧習,與豫州刺史裴叔業據州歸於後魏,為揚州大中正、尚書
右丞、方與公。五子:鷟、慶、虬、檜、鸑。慶,後魏侍中、左僕射、平齊公。
(於子厚為七代祖。)三子:機、旦、肅。旦,隋黃門侍郎、新城男。(於子厚
為六代祖。)五子:燮、則、綽、楷、亨。則,隋左衛騎曹參軍。生奭,唐中書
令。(《新唐史·宰相世系表》云:奭字子燕。而《列傳》則雲字子邵。按子厚
有《先侍御史府君神道表》,雲曾伯祖諱奭,字子燕。則當以《世系表》為正。
然奭於侍御史為曾伯祖,則於子厚為高伯祖矣。而《新史·子厚傳》及韓退之
《子厚墓誌》皆雲曾伯祖奭,恐誤。)楷,隋濟、房、蘭、廓四州刺史。(於子
厚為五代祖。)三子:融、子敬、子夏。子夏,徐州長史。(於子厚為高祖。)
△大曆八年癸丑
子厚生。代宗之十一年也。
△大曆十一年丙辰
《集》有《先太夫人盧氏歸祔志》,云:“宗元始四歲,居京城西田廬中,
先君在吳,家無書,太夫人教古賦十四首,皆諷傳之。”即此年也。
△貞元元年乙丑
按《唐·本紀》:德宗興元元年二月甲子,李懷光反。貞元元年八月甲戌,
伏誅。是年有《為崔中丞賀平李懷光表》。劉夢得作《集序》云:“子厚始以童
子有奇名於貞元初。”貞元五年己巳
《與楊誨之書》云:“吾年十七,求進士。”即此年也。有《為文武百官請
復尊號表三首》。貞元六年庚午
是年有《與權補闕書》,注云:“時年十八。”《為文武百官請復尊號表三
首》,又《大會議表二首》。(並見《外集》。)
△貞元八年壬申
是年,貢於京師。有《送苑論詩序》,云:“八年冬,余與馬邑苑言揚聯貢
於京師。……是歲小司徒顧公守春官之缺,而權擇士之柄。明年春,同趨權衡之
下。並就重輕之試。……二月丙子。有司題甲乙之科,揭於南宮,余與兄又聯登
焉。”
△貞元九年癸酉
是年登進士第。《集》有《先侍御史府君神道表》,云:“貞元九年,宗元
得進士第。上問有司曰:‘得無以朝士子冒進者乎?’有司以聞。上曰:‘是故
抗奸臣竇參者邪?吾知其不為子求舉矣!’”是年,有《送苑論詩序》。
△貞元十二年丙子
按《唐史》言:“宗元少精敏絕倫,為文章卓偉精緻,一時輩行推仰。第進
士博學宏辭科,授校書郎,調藍田尉。”其《與楊誨之書》云:“吾年二十四,
求博學宏辭科。”即貞元十二年也。是歲,有《終南山祠堂碑》、《太白山祠堂
碑》、《邠寧進奏院記》、《與大理崔少卿啟》、《叔父殿中侍御史墓版文》、
《殿中侍御史柳公墓表》、《叔妣陸氏夫人遷祔志》、《萬年縣丞柳君墓誌》、
《監察御史周君墓表》。
△貞元十四年戊寅
《與楊誨之書》云:“二十四,求博學宏辭,二年乃得仕。”蓋此年也。
△貞元十五年己卯
是年,有《柳常侍行狀》、《亡妻弘農楊氏志》、《國子司業陽城遺愛碣》、
《與太學諸生書》。《書》之首云:“二十六日,集賢殿正字柳宗元。”則子厚
是時蓋在書府也。有《辯侵fa6*論》,注云:“在集賢院,為征天下兵討淮西作。”
△貞元十六年庚辰
是年,有《賀嘉瓜白兔等表》、《溫縣主簿韓君墓誌》、《伯祖妣李夫人墓
志》、《亡姊裴氏夫人墓誌》。
△貞元十七年辛巳
是年,有《南嶽雲峰寺和尚碑》、《叔父祭六伯母文》、《亡姑陳氏夫人墓
志》。
△貞元十八年壬午
是年,有《武功縣丞廳壁記》、《盩厔縣新食堂記》、《京兆府請復尊號表
三首》、《為耆老等請復尊號表》、《為京畿父老上宰相狀》、《為京畿父老上
尹狀》、《亡友校書郎獨孤君墓誌》。
△貞元十九年癸未
是年,為監察御史里行。劉夢得《集序》云:“十有九年,為材御史”是也。
有《讓監察御史狀》、《礻昔說》、《朝日說》、《為李京兆祭楊郎中文》、
《兵部楊君墓碣》、《弘農令柳府君墳前石表》、《送文暢上人序》。
△貞元二十年甲申
是年,有《監祭使壁記》、《南嶽般舟和尚第二碑》、《祭李中丞文》、
《尚書戶部郎中魏府君墓誌》。
△永貞元年乙酉
順宗以貞元二十一年正月丙申即位。三月癸巳,立廣陵郡王為皇太子。有
《賀立皇太子表》。八月庚子,立皇太子為皇帝,自稱太上皇。有《百寮賀表》。
辛丑,改元永貞。有《賀改元赦表》。乙巳,憲宗即位。有《即位禮畢賀表》、
《賀冊太上皇后及禮畢表》、《請聽政表三首》。是年,入尚書為禮部員外郎。
《與蕭俛書》云:“仆當時年三十三,甚少,自御史里行得禮部員外郎,超取
顯美,欲免世之求進者怪怒媢嫉,其可得乎?”蓋是年子厚年三十三也。以王
叔文黨貶邵州刺史,又貶永州司馬。有《陳給事行狀》、《戶部侍郎王公太夫人
劉氏墓誌》、《潞州兵曹柳君墓誌》。
△元和元年丙戌
正月丁卯,大赦,改元。有《賀改元赦表》、《劍門銘》、《嚴東川啟》、
《先侍御史府君神道表》、《東明張先生墓誌》、《陸文通先生墓表》、《連州
司馬凌君權厝志》、《哭連州凌司馬詩》。
△元和二年丁亥
有《懲咎賦》、《送趙大秀才往江陵序》、《先太夫人盧氏歸祔志》。
△元和三年戊子
有《貞符》、《非國語》、《與呂道州書》、《與王參元書》、《答吳武陵
書》、《同吳秀才贈李睦州詩序》。《貞符》序言:“臣所貶州,有流人吳武陵
為臣言董仲舒對三代受命之符。”而元和四年,有《與楊京兆書》云:“去年吳
武陵來,美其齒少,才氣壯健,可以興西漢之文章。”則吳武陵之來永州,蓋在
是年也。有《龍安海禪師碑》、《凌君墓後志》、《送婁圖南遊淮南序》、《酬
婁秀才早秋月夜病中見寄》、《酬婁秀才將之淮南見贈之作》、《游南亭夜還敘
志七十韻》、《特進南公睢陽廟碑》。
△元和四年己丑
是年,子厚年三十七,在永州。有與裴塤、蕭俛、李建、楊京兆、許京兆
等書,與蕭書云:“人生少得六七十者,今已三十七矣。”與李書云:“前過三
十七年,與瞬息無異。”又云:“裴應叔、蕭思謙,各有書,足下求取觀之。”
應叔,塤也。思謙,俛也。與楊京兆書云:“永州多火災,五年之間,四為大
火所迫。”答許京兆書云:“伏念得罪來五年,未嘗有故舊肯以書見及者。”則
子厚自永貞元年貶,至是五年也。又有《為南承嗣請從軍狀》、《送南涪州量移
澧州序》、《送內弟盧遵游桂州序》、《寄桂州李中丞薦盧遵啟》、《新作法華
寺西亭記》、《始得西山宴遊記》、《鈷鉧潭記》、《鈷鉧潭西小丘記》、
《丘西小石潭記》、《小侄女子墓磚記》。
△元和五年庚寅
是年,有《與揚州李相公第二啟》、《與楊誨之書》、《說車贈楊誨之》、
《送從弟謀序》、《讀韓愈所作毛穎傳後題》、《太府李卿外婦馬淑志》、《趙
秀才群墓誌》、《下殤女子墓磚記》、《聞籍田有感詩》。
△元和六年辛卯
有《上西川武相公啟》、《再與楊誨之書》、《為柳公綽謝上表》、《祭呂
化光文》、《衡州刺史東平呂君誄》、《試大理評事柳君墓誌》、《同劉二十八
哭呂衡州詩》。
△元和七年壬辰
有《賀皇太子箋》、《上嶺南鄭相公啟》、《弘農公左官三歲復為大僚獻詩
五十韻》、《送崔策序》、《武岡銘》、《袁家渴記》、《石渠記》、《石澗記》、
《小石城山記》、《永州刺史崔君權厝志》、《祭崔使君文》。
△元和八年癸巳
有《逐畢方文》、《黃溪記》、《鐵爐步志》、《答韋中立書》、《呂侍御
墓誌》、《祭呂敬叔文》。
△元和九年甲午
有《囚山賦》、《起廢答》、《段太尉逸事狀》、《與韓愈書》、《上河陽
烏尚書啟》、《斥鼻亭神記》、《文宣王道州廟碑》、《南嶽大明寺律和尚碑》、
《湘源二妃廟碑》、《處士段弘古墓誌》、《詔追赴都回寄零陵親故詩》、《過
衡山見新花開卻寄弟詩》、《汨羅遇風詩》、《北還登漢陽北原題臨川驛詩》、
《界圍岩水簾詩》、《戲贈詔追南來諸賓詩》。
△元和十年乙未
有《詔追赴都二月至灞亭上詩》,云:“十一年前南渡客,四千里外北歸人。”
又《酬竇員外見促行騎詩》云:“投荒垂一紀,新詔下荊扉。”蓋子厚之貶,至
是十一年也。退之《墓誌》云:“元和中,嘗例召至京師。又皆出為刺史,而子
厚得柳州。”有《衡陽與夢得分路贈別詩》、《重別夢得詩》、《三贈詩》、
《再上湘江詩》。其《贈別詩》云:“十年憔悴到秦京,誰料翻為嶺外行?”而
夢得《酬贈詩》云:“去國十年同赴召,渡湘千里又分歧。重臨事異黃丞相,三
黜名慚柳士師。”蓋夢得初貶連州,後赴召,例授播州。子厚以播地遠,夢得親
老,欲拜疏以柳易播,會大臣亦有為夢得言者,遂改授連州,故《詩》有“重臨”
之語。子厚以是年三月徙柳州,六月到任。有《柳州謝上表》、《柳州舉自代狀》、
《柳州上中書門下狀》、《雷塘禱雨文》、《萬石亭記》、《記柳州山水近治可
游者》、《志從父弟宗直殯》、《祭弟宗直文》、《先聖文宣王柳州廟碑》、
《大鑒禪師碑》。大鑒者,佛氏之第六祖也。東坡居士云:“柳子厚南遷,始究
佛法。作《曹溪》、《南嶽》諸碑,妙絕古今。……長老重辨師,儒釋兼通,道
學純備。以謂自唐至今,頌述祖師者多矣,未有通亮簡正如子厚者。《唐史》:
元和中,馬總自虔州刺史遷安南都護,徙桂管經略觀察使。……以碑考之,蓋自
安南遷南海,非桂管也,可以正《唐史》之誤。”
△元和十一年丙申
有《井銘》、《祭井文》、《寄韋珩詩》、《別舍弟宗一詩》、《韓漳州書
報徹上人亡因寄詩》、《聞徹上人亡寄楊侍郎丈詩》,按劉夢得《靈徹集序》云:
“元和十一年,終於宣州開元寺。”即此年也。《別宗一詩》云:“一身去國六
千里,萬死投荒十二年。”自永貞元年至是,十二年矣。
△元和十二年丁酉
有《代李朔襄州謝上表》、《復大雲寺記》、《東亭記》、《祭楊詹事文》、
《朗州司戶薛君妻崔氏墓誌》、《箏郭師墓誌》。其志云:“丁酉之年秋既季。”
即是年九月也。
△元和十三年戊戌
有《平淮夷雅》、《上裴門下啟》、《上襄陽李僕射啟》、《與邕管李中丞
啟》、《為裴中丞乞討黃賊上裴相狀》、《為裴中丞伐黃賊轉牒》、《上李夷簡
書》、《答杜溫夫書》、《萬年令裴府君墓碣》、《襄陽丞趙君墓誌》。《上夷
簡書》云:“宗元曩者齒少心銳,逕行高步,不知道之艱以陷乎大厄。窮躓隕墜,
廢為孤囚,日號而望,十四年矣。”《獻淮夷雅表》曰:“臣負罪竄伏,違尚書
箋奏十有四年。”蓋自始貶至今,十四年也。韓退之《羅池碑》云:“侯為州三
年,……柳民既皆喜悅。嘗與其部將魏忠、謝寧、歐陽翼飲酒驛亭。謂曰:‘吾
棄於時而寄於此,與若等好也。明年吾將死,死而為神。後二年,為廟祀我。’
及期而死。”其與部將飲酒驛亭,蓋此年也。
△元和十四年己亥
是年,李師道伏誅。有《賀破東平表》、《為裴中丞賀破東平表》、《賀東
平赦表》、《賀分淄青為三道表》、《禮部賀冊尊號表》、《為裴中丞謝討黃賊
表》、《答鄭員外賀啟》、《答諸州賀啟》、《上中書門下狀》、《上裴相狀》、
《上裴中丞狀》、《訾家洲亭記》、《韋夫人墳記》、《嶺南鹽鐵李侍御墓誌》、
《邕管李中丞墓誌》、《處士裴君墓誌》、《試大理評事裴君墓誌》、《秘書郎
姜君墓誌》。按《唐史·吳武陵傳》云:“初宗元謫永州,而武陵亦坐事流永州,
宗元賢其人。及為柳州刺史,武陵北還,大為裴度器遇。每言宗元無子,說度曰:
‘西原蠻未平,柳州與賊犬牙,宜用武人以代宗元,使得優遊江湖。’又遺工部
孟簡書曰:‘古稱一世三十年,子厚之斥十二年,殆半世矣。霆砰電射,天怒也,
不能終朝。聖人在上,安有畢世而怒人臣耶?且程、劉、二韓皆已拔拭,或處大
州劇職,獨子厚與猿鳥為伍,誠恐霧露所嬰,則柳氏無後矣。’度未及用,而宗
元死。”武陵此書,蓋在元和十一年。又三年,而子厚死矣。墓誌云:“子厚以
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年四十七。明年七月十日,歸葬萬年先人墓側。”
○柳文年譜後序
昔之論文者,或謂文章以氣為主,或謂文窮而益工。先生與楊憑書亦曰:
“凡為文,以神志為主。”又云:“自貶官來無事,讀百家書,上下馳騁,乃少
得知文章利病。”先生自妙齡秀髮,連中異科,繼登台省,旋遭斥逐,故予以先
生《文集》與《唐史》參考,為詩年譜,庶可知其出處,與夫作文之歲月,得以
究其辭力之如何也。紹興五年六月甲子,知柳州軍州事潞國文安禮序。
《柳集》久逸《年譜》,獨存其序。廣陵馬君嶰谷涉江購《韓譜》後未久,
復收宋槧《柳集》殘帙,其中年譜完好,乃諸本所無,因與《韓譜》同梓。是
《譜》辨柳奭為柳子高伯祖,非曾伯祖,足訂前賢之疏。又陽城自國子司業出刺
道州,《唐史》無年月,《通鑑考異》據柳子所作《司業遺愛碣》,謂在貞元十
四年,《譜》則以《遺愛碣》及《與太學諸生書》並系貞元十五年,與《通鑑》
異。然諦觀《碣》文,則《譜》為是也。《集》中《與太學諸生書》題xia6*注“貞
元十四年”,乃後人承《通鑑》之文而失之,當據《譜》釐正。至於《譜》文甚
簡,蓋仿呂汲公《韓譜》體例,略具作者出處梗概,讀者更詳考之可也。雍正庚
戌春日,長洲陳景雲識。
○河東先生集序(劉禹錫)
八音與政通,而文章與時高下。三代之文,至戰國而病,涉秦、漢復起。漢
之文,至列國而病,唐興復起。夫政厖而土裂,三光五嶽之氣分。(扶問切。
《群經音辯》:分,限也。)大音不完,故必混一而後大振。初,貞元中,上方
向文章,昭回之光,下飾萬物。天下文士,爭執所長,與時而奮,粲焉如繁星麗
天,而芒寒色正,人望而敬者,五行而已。河東柳子厚,斯人望而敬者歟!子厚
始以童子有奇名於貞元初,至九年,為名進士。十有九年,為材御史。二十有一
年,以文章稱首,入尚書,為禮部員外郎。是歲,以疏雋少檢獲訕,出牧邵州。
又謫佐永州。居十年,詔書征,不用。遂為柳州刺史。五歲,不得召歸。病且革,
(音亟,急也。)留書抵其友中山劉禹錫曰:“我不幸,卒以謫死,以遺草累故
人。”禹錫執書以泣,遂編次為四十五通,行於世。子厚之喪,昌黎韓退之志其
墓,且以書來吊曰:“哀哉!若人之不淑。吾嘗評其文,雄深雅健似司馬子長,
崔、蔡不足多也。”安定皇甫湜(視力切。)於文章少所推讓,亦以退之言為然。
凡子厚名氏與仕與年暨行己之大方,(暨,其冀切,及也。)有退之之志若祭文
在。今附於第一通之末雲。
○題柳柳州集後(司空圖)
金之精粗,考其聲皆可辨也,豈清於磬而渾於鍾哉!然則作者為文、為詩,
格亦可見,豈當善於彼而不善於此邪?愚觀文人之為詩,詩人之為文,始皆系其
所尚,既專則搜研愈至,故能炫其工於不朽。亦猶力巨而斗者,所持之器各異,
而皆能濟勝以為勍敵也。愚嘗覽韓吏部歌詩數百首,其驅駕氣勢,若掀雷扶電,
撐抉於天地之間,物狀奇怪,不得不鼓舞而徇其呼吸也。其次皇甫祠部文集所作,
亦為遒逸,非無意於淵密,蓋或未遑耳。今於華下方得柳詩,味其探搜之致,亦
深遠矣。俾其窮而克壽,玩精極思,則固非瑣瑣者輕可擬議其優劣。又嘗觀杜子
美祭太尉房公文、李太白佛寺碑贊,宏拔清歷,乃其歌詩也。張曲江五言沉鬱,
亦其文筆也。豈相傷哉?噫!後之學者褊淺,片詞只句,不能自辨,已側目相詆
訾矣。痛哉!因題《柳集》之末,庶俾後之詮評者,無或偏說,以蓋其全工。
○河東先生文集後序
唐之文章,初未去周、隋五代之氣。中間稱得李、杜,其才始用為勝,而號
專雄歌詩,道未極其渾備。至韓、柳氏起,然後能大吐古人之文,其言與仁義相
華實而不雜。如韓《元和聖德》、《平淮西》、柳《雅章》之類,皆辭嚴義偉,
制述如經。能崒然聳唐德於盛漢之表,(崒,倉沒切。)蔑愧讓者,非二先生之
文則誰與?予少嗜觀二家之文,常病柳不全見於世,出人間者,殘落才百餘篇;
韓則雖目其全,至所缺墜,亡字失句,獨於集家為甚。志欲補得其正而傳之,多
從好事訪善本,前後累數十,得所長,輒加注竄。遇行四方遠道,或他書不暇持,
獨齎韓以自隨。(“齎”,或作“齊”,箋西切。)幸會人所寶有,就假取正。
凡用力於斯,已蹈二紀外,文始幾定。久惟柳之道,疑其末克光明於時,何故伏
其文而不大耀也?求索之莫獲,則既已矣於懷。不圖晚節,遂見其書,聯為ba6*九
大編,夔州前序其首,以卷別者凡四十有五。真配韓之鉅文歟!書字甚朴,不類
今跡。蓋往昔之藏書也。從考覽之,或卒卷莫迎其誤,脫有一二廢字,由其陳故
劘滅。(劘,音“磨”。)讀無甚害,更資研證就真耳。因按其舊,錄為別
本,與隴西李之才參讀累月,詳而後止。嗚呼!天厚予嗜多矣,始而饜我以韓,
既而飫我以柳,謂天不吾厚,不誣也哉?世之學者,如不志於古則已;苟志於古,
求踐立言之域,舍二先生而不由,雖曰能之,非予所敢知也。天聖元年秋九月,
河南穆修伯長後序。
○柳州舊本河東先生集後序
柳侯子厚,實唐巨儒。文章光艷,為萬世法。是猶景星慶雲之在天,無不欽
而仰之。粵惟柳州,乃侯舊治。其如生為利澤,歿為福壽,以遺此土之民者,可
謂博厚無窮。然自唐迄今,垂四百年,此邦寂未有以侯文刊而為集者,殆非欽侯
英靈而慰侯惠愛,覬其顰笑降鑒而廟食於柳人也。紹興載歲,殿院常公子正,被
命守邦,至謁祠下。退而訪侯遺文,則茫然無有,獨得石刻三四,存於州治。自
余雖詩章記事,所以藻飾柳邦者,亦蔑如爾,又安得所謂全文備集者哉!因喟嘆
久之,出舊所藏及旁搜善本,手自校正,俾鳩良工,創刊此集。其編次首尾,門
類後先,文理差舛,字畫訛謬,無不畢理。且委僚屬助成其事,未克就,促召公
對,眷眷相囑焉。褫雖不才,實獲躡蹤繼軌於公之後塵,而喜公樂善之心,付託
之語,乃督余工,助成一簣。豈惟不墜侯之偉文,抑亦成公之雅志焉。紹興四年
三月初一日,右朝奉郎、特差權發遣柳州軍州兼管內勸農事、借紫金魚袋李褫序。
○河東先生集題後
石所得柳文凡四本:其一得之於鄉人蕭憲甫,雲京師閻氏本;其一得之於范
衷甫,雲晏氏本;其一得之於臨安富氏子,雲連州本;其一得之於范才叔之家傳
舊本。閻氏本最善,為好事者竊去。晏氏本,蓋衷甫手校以授其兄偃刊之,今蜀
本是也。才叔家本,似未經校正篇次,大不類富氏連州本,樸野尤甚。今合三本
校之,以取正焉。如劉賓客序雲,有退之之志並祭文附於第一通之末,蓋以退之
重子厚敘之意云爾也。蜀本往往只作“並祭文”,其他有率意改竄字句以害義理
者尚多。此類或作字、一作字、衍字、去字,此三本之相為用也。然亦未敢以為
全書,尚冀復得如閻氏本者而取正焉。方舟李石書。
○河東先生集記後
世所傳昌黎文公文,雖屢經名儒手,余昔校以家集,其舛誤尚多有之,用為
之訓詁。柳柳州文,胥山沈公謂其參考互證,是正漫乙,若無遺者。余繹既
久,稽之史籍,蓋亦有所未盡:《南嶽律和尚碑》以廣德先乾元,《御史周君碣》
以開元為天寶,則時日差矣。竇群除左拾遺而《表》賀為右拾遺;連山復乳穴而
《記》題為零陵郡,則名稱差矣。《代令公舉裴冕狀》,時柳州蓋未生;《賀冊
尊號表》,時已刺柳,而雲禮部作。其他舛誤,類是不一。用各疏於篇,視《文
公集》益詳。諸本所余,復編為一卷,附於《外集》之末,如胥山之識雲。淳熙
丁酉秋八月中瀚,臨邛韓醇記。
○跋柳柳州集(陸游)
“此一卷《集外文》,其中多後人妄取他人之文冒柳州之名者,聊且裒類於
此。子京。”
右三十一字,宋景文公手書,藏其從孫晸家。然所謂集外文者,今往往分入
卷中矣。淳熙乙巳五月十七日,務觀校畢。
○郡齋讀書志(晁公武)
《柳宗元集》三十卷、《集外文》一卷右唐柳宗元子厚也。後魏濟陰公某之
裔。貞元九年進士,中博學宏詞科,授校書郎,終於柳州刺史。宗元少精敏絕倫,
為文章,卓偉精微。既竄斥,堙厄感郁一寓諸文,仿《離騷》數十篇,讀者悲惻。
在柳州,進士走數千里從學,經指授者,文辭皆有法,世號柳柳州。韓愈評其文
曰:“雄深雅健似司馬子長,崔、蔡不足多也。”集中有《御史周君碣》,司馬
溫公《考異》以此碣為周子諒碣,實開元二十五年,宗元作天寶時,誤。按:子
諒以彈牛仙客杖流瀼州,死藍田。《舊唐書·紀》、《牛仙客傳》及《玄宗實錄》
皆載之,而此碣殊疏略。
○直齋書錄解題(陳振孫)
《柳柳州集》四十五卷、《外集》二卷唐禮部員外郎、柳州刺史河東柳宗元
子厚撰。劉禹錫作序,言編次其文為三十二通,退之之志若祭文,附第一通之末。
今世所行本皆四十五卷,又不附志文,非當時本也。或雲,沈元用所傳穆伯長本。
《柳先生集》四十五卷、《外集》二卷、《別錄》一卷、(按《文獻通考》
作二卷。)《摭異》一卷、《音釋》一卷、《附錄》二卷、《事跡本末》一卷。
方崧卿既刻《韓集》於南安軍,其後江陰葛嶠為守,復刊《柳集》以配之。《別
錄》而下,皆嶠所裒集也。《別錄》者,《龍城錄》及《法言注》五則。《龍城》,
近世人偽作。
《重校添注柳文》四十五卷、《外集》二卷姑蘇鄭定刊於嘉興,以諸家所注,
輯為一編。曰《集注》,曰《補註》,曰章,曰孫,曰韓,曰張,曰董氏,而皆
不著其名。其曰重校,曰添注,則其所附益也。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紀昀)
《詁訓柳先生文集》四十五卷、《外集》二卷、《新編外集》一卷,唐柳宗
元撰;宋韓醇音釋。醇字仲韶,臨邛人,其始末未詳。《宗元集》為劉禹錫所編,
其後卷目增損,在宋時已有四本:一則三十三卷,為元符間京師開行本;一則曾
丞相家本;一則晏元獻家本;一則此四十五卷之本,出自穆修家,雲即禹錫原本。
案陳振孫《書錄解題》曰:“劉禹錫作序,稱編次其文為三十二通,退之之志若
祭文,附第一通之末。今世所行本皆四十五卷,又不附志文,非當時本也。”考
今本所載禹錫序,實作四十五通,不作三十二通,與振孫所說不符。或後人追改
禹錫之序以合見行之卷數,亦未可知。要之,刻韓、柳集者自穆修始,雖非禹錫
之舊,第諸家之本,亦無更古於是者矣。政和中,胥山沈晦,取各本參校,獨據
此本為正,而以諸本所余者,別作《外集》二卷,附之於後,蓋以此也。至淳熙
中,醇因沈氏之本,為之箋注,又搜葺遺佚,別成一卷,附於《外集》之末,權
知珍州事王咨為之序。醇先作《韓集全解》,及是又注柳文,其書蓋與張敦頤
《韓柳音辯》同時並出,而詳博實過之。魏仲舉《五百家注》,亦多引其說。明
唐覲《延州筆記》嘗摘其注《南霽雲碑》,不知“汧穴之奇”句,本潘岳《馬汧
督誄》。是誠一失,然不以害其全書也。
《增廣注釋音辯柳集》四十三卷舊本題宋童宗說注釋、張敦頤音辯、潘緯音
義。宗說,南城人,始末未詳。敦頤有《六朝事跡》,已著錄。緯字仲寶,雲間
人。據乾道三年吳郡陸之淵序,稱為乙丑年甲科,官灊山廣文,亦不知其終於何
官也。之淵序,但題《柳文音義》。序中所述,亦僅及韓仿祝充《韓文音義》傳
柳氏《釋音》,不及宗說與敦頤。書中所注,各以童雲、張雲、潘雲別之,亦不
似緯自撰之體例。蓋宗說之注釋、敦頤之音辯,本各自為書,坊賈合緯之《音義》,
刊為一編,故書首不以《柳文音義》標目,而別題曰《增廣注釋音辯唐柳先生集》
也。其本以宗元《本集》、《外集》,合而為一,分類排次,已非劉禹錫所編之
舊。而不收王銍偽《龍城錄》之類,則尚為謹嚴。其音釋,雖隨文詮解,無大
考證,而於僻音難字,一一疏通,以雲詳博則不足,以雲簡明易曉,以省檢閱篇
韻之煩,則於讀柳文者,亦不為無益矣。舊有明代刊本,頗多訛字。此本為麻沙
小字版,尚不失其真雲。
《五百家注音辯柳先生文集》二十卷、《外集》二卷、《新編外集》一卷、
《龍城錄》二卷、《附錄》八卷宋魏仲舉編。其版式廣狹,字書肥瘠,與所刻
《五百家注昌黎集》纖毫不爽,蓋二集一時並出也。前有評論詁訓諸儒姓氏,檢
核亦不足五百家。書中所引,僅有《集注》,有《補註》,有《音釋》,有《解
義》,及孫氏、童氏、張氏、韓氏諸解,此外罕所徵引,又不及《韓集》之博。
蓋諸家論韓者多,論柳者較少,故所取不過如此。特姑以五百家之名,與《韓集》
相配云爾。書後《外集》加封誥詞之類,而《法言注》五則,亦在其中。又附以
《龍城錄》二卷,序傳碑記共一卷,後序一卷。而《柳文綱目》,文安禮《年譜》,
則俱冠之卷首。其中如《封建論》後附載程敦夫論一篇,又揚雄《酒箴》、李華
《德銘》、屈原《天問》、劉禹錫《天論》之類,亦俱采掇附入。其體例與《韓
集》稍異。雖編次叢雜,不無繁贅,而旁搜遠引,寧冗毋漏,亦有足資考訂者。
且其本槧鍥精工,在宋板中亦稱善本。今流傳五六百年,而紙墨如新,神明煥發,
復得與《昌黎集注》先後同歸秘府,有類乎珠還合浦,劍會延津,是尤可為寶貴
矣。
○楹書隅錄(楊紹和)
宋刊《添注重校音辯唐柳先生文集》四十五卷、《外集》二卷,二十四冊、
四函此本題《添注重校音辨唐柳先生文集》,每半葉九行,行十七字。按何義門
《讀書記》云:“康熙丙戌,假吳子誠所收宋槧大字本《柳集》,緣失序文、目
錄,不知出於誰氏,合《非國語》二卷,共四十五卷,《外集》二卷附焉。雖闕
十之二,然近代所祖刊本,皆莫及也。”又云:“陳氏《書錄》曰:‘姑蘇鄭定
刊於嘉興,以諸家所注,輯為一編。曰《集注》,曰《補註》,(何跋闕此六字,
按《書錄》補。)曰章,曰孫,曰張,曰童氏,而皆不注其名。曰重校,曰添注,
則其所附益也。’疑即鄭定所刊。”又校語中稱大字本者數條,證之此本,無不
吻合,是即義門所據校、直齋所著錄者也。又予藏宋槧岳倦翁《愧郯錄》,亦剞
劂於禾中,其行式字數及板心所記刻工,若曹冠宗、曹冠英、丁松、王顯諸姓名,
悉同此本,則為鄭定嘉興所刊,愈無疑義。《愧郯錄序》署嘉定焉逢淹茂,此本
必同時受梓,蓋鄭定之知嘉興,正在寧宗朝也。斧季謂《柳集》傳志絕鮮,故義
門以得見殘帙為幸。此本通體完整,(有鈔葉數十番。)彌足珍已。往於江南獲
《百家注本》,乃傳是樓故物。此本卷首有秀水朱氏潛采堂圖書,則竹垞舊藏也。
同治丙寅購於都門。庚午山陽東郡楊紹和勰卿甫識。
○河東集敘說
東坡云:子厚之文,發纖濃於古簡,寄至味於淡泊,非餘子所及。又雲,詩
在陶淵明下,韋蘇州上。退之豪放奇險則過之,而溫麗靖深不及也。
呂居仁云:韓退之文,渾大廣遠難窺測;柳子厚文,分明見規摹次第;初學
者當先學柳文,後熟韓文,則工夫自易爾。
浮休先生云:扶導聖教,剗除異端,以經常為己任,死而無悔,韓愈一人而
已。非獨以屬辭比事為工也。如其祖述典墳,憲章騷雅,上轢三古,下籠百氏,
極萬變而不華,會眾流而有歸,逌然沛然,橫行闊視於著述之場,子厚其人也。
彼韓子者,特以醇正高雅,凜然無雜,乃得與之齊名爾。必也兼育博記,馳騖奔
放,則非柳之敵。
陳長方云:柳子厚之才,韓退之有所不逮。但韓公下筆便以三代為法,其文
章如人,少年暮年毛髮不同,而風儀皆此人也。子厚在中朝時,尚有六朝規矩,
讀之令人鄙厭。自永州以後,始以三代為師。至淮西一事,退之作碑,子厚作雅,
逞其餘力,便覺退之不逮,子厚直一日千里也。死於元和十二年。退之長慶間著
述,覺子厚瞠若其後耳。余嘗以三言評子厚文章曰:其大體如紀涓子養鬥雞,在
中朝時方虛驕而恃氣,永州以後猶聽影響,至柳州後望之似木雞矣。
《邵氏聞見錄》云:韓退之之文,自經中來;柳子厚之文,自史中來。
金華先生程子山曰:前輩謂退之、子厚皆於遷謫中始收文章之極功,蓋以其
落浮誇之氣,得憂患之助,言從字順,遂造真理耳。
○河東集凡例
韓柳二集,閣、京、杭、蜀及諸郡本,或刊韓而遺柳,或刊柳而遺韓,以故
板帙大小不相侔,而注釋亦未盡善。惟建安所刊五百家注本,二集始具。然所引
蔡夢弼、任淵、孫汝聽、劉崧、韓醇、童宗說、張敦頤、陳顎諸家注文,(蔡增
注,任、孫、劉、韓、童並全解,張音辯,陳音釋。)間多厖雜,而胥山沈晦辯,
雲間潘緯音義,卻未附見,非闕與?今並會稡增入,且板帙與韓集大小等,亦
學者之一便也。今舉凡例於左:
一、閣、京、杭、蜀及諸郡本,互有同異,今並加讎校,仍於正文之xia6*注云:
一本作某字。其間是正頗多,觀者當自知之。
一、他本所引注,有不載所出之始,而載後人所引用者,蓋未深加考索耳,
今並訂證刪改。
一、嘉禾注本引黃唐《柳文雌黃》於篇章之後,其辭每多詆訾,殊非崇尚此
集之意,今刪去。
一、卷帙所載篇章,諸本互有先後,今並從沈晦本所定次第。
一、舊注引某氏雲者,並仿朱子《離騷集注》例,皆刪去。
一、中有如騷叶音者,更不贅音,可以意求。
一、中有增注,又諸本所闕者,今擇其的當者添入。
一、每篇題xia6*注所作日月,皆參以年譜,其事關係時政及公卿拜罷日月,系
博採新舊史考定。
一、皇朝廟諱及唐舊諱,並見《昌黎集》例。
0
猜你喜歡
第十一卷 蘇知縣羅衫再合
《警世通言》 早潮才罷晚潮來,一月周流六十回。卷四 孝和孝殤帝紀第四
《後漢書》 孝和皇帝諱肇,肅宗第四子也。母梁卷二百一十 列傳第一百三十五
《新唐書》 ◎藩鎮魏博 安、史亂天下,列夫托爾斯泰-17
《列夫托爾斯泰》 他卷三十 瘞遺骸王玉英配夫 償聘金韓秀才贖子
《二刻拍案驚奇》 詩曰: 晉世曾聞有鬼子,今卷十二 本紀第十二
《遼史》 ○聖宗三 五年春正月乙丑,隱公(元年~十一年)
《春秋左傳》 【傳】惠公元妃孟子。孟子卒,繼室卷二百三十八 列傳一百二十六
《明史》 ○李成梁(子如松 如伯 如楨第二十三回 西廂記妙詞通戲語 牡丹亭艷曲警芳心
《紅樓夢》 話說賈元春自那日幸大觀園回宮去後內篇 鑑識第二十六
《史通》 夫人識有通塞,神有晦明,毀譽以之卷三 永嘉郡教
《六朝文絜》 貴郡控帶山海,利兼水陸,實東南之卷四百八十五 列傳二百七十二
《清史稿》 ◎文苑二 ○諸錦(沈廷芳安娜_卡列寧娜(上)-第6部-11
《安娜·卡列尼娜》 當卷二百 列傳第八十七
《元史》 ◎列女一 古者女子之居室也卷九 列傳第三
《陳書》 ◎侯瑱 歐陽頠 子紇 吳明卷九十三 列傳第五十三
《宋書》 ◎隱逸 《易》曰:“天地閉上尉的女兒(下)-第一部-第06章
《上尉的女兒》 &卷二 西漢
《歷代兵制》〈西漢〉 漢大抵依秦制,凡民二十三卷一下 光武帝紀第一下
《後漢書》 六年春正月丙辰,改舂陵鄉為章陵縣卷七十七 列傳第六十五
《北史》 ○裴政 李諤 鮑宏 高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