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網>> 歷代書法>> 魏晉>> 王羲之·十七帖正文

王羲之·十七帖

作者:王羲之 書體:草書

王羲之·十七帖
王羲之·十七帖

釋文:十七日先書郗司馬未去 即日得足下書為慰先書以 具示複數字吾前東粗足作佳觀吾 為逸民之懷久矣足下何以 等(方)復及此似夢中語耶

《十七帖》是著名的王羲之草書代表作,因卷首由“十七”二字而得名。原墨跡早佚,現傳世《十七帖》是刻本。唐張彥遠《法書要錄》記載了《十七帖》原墨跡的情況:“《十七帖》長一丈二尺,即貞觀中內本也,一百七行,九百四十三字。是煊赫著名帖也。太宗皇帝購求二王書,大王書有三千紙,率以一丈二尺為卷,取其書跡與言語以類相從綴成卷。”

此帖為一組書信,據考證是寫給他朋友益州刺史周撫的。書寫時間從永和三年到昇平五年(公元347-361年),時間長達十四年之久,是研究王羲之生平和書法發展的重要資料。清人包世臣有《十七帖疏征》一文可以參考。

此帖前人評價甚高。如宋黃伯思說:“此帖逸少書中龍也”。朱熹說“玩其筆意,從容衍裕,而氣象超然,不與法縛,不求法脫。所謂一一從自己胸襟中流出者。”也有人認為此帖“筆法古質渾然,有篆籀遺意”。這些評價都很中肯。尤其說它們寫的從容、不受法的拘束,好像從自己胸中自然流出一樣,最為深刻準確。孫過庭曾說過:“子敬(王獻之)已下,莫不鼓努為力,標置成體”,即王羲之以下,都是在寫字時故意用力,故意要表現自己有自己的藝術風格,這樣就反而失去書寫時的自然之美了。這種對比式的評論,對書法欣賞很有啟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頁 尾 頁 全文

2016-1-20 12:4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