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此事帖》
作者:王羲之 書體:草書
【釋文】以?有此事比與卿共事每思不以法然欲不可長
王羲之《此事帖》,摹本,紙本。3行,20字。草書。銅山張伯英藏。
《此事帖》三行二十字,曾刻入《郁岡齋帖》和《經訓堂帖》等,鈐有金章宗“明昌御覽”等數印暨黃庭堅、黃伯思諸家的觀款,明吳寬題跋:“右軍此帖所存僅二十字,亦蓋嘗入金源御府,章宗數印猶燦然楮墨間,簽題亦其手筆,信可寶也。”明陳繹也說:“右軍《此事帖》三行,筆如游龍,所謂筆書也。”大家知道,書聖王羲之的書法, 自唐之後,片紙隻字無存,我們也只有從唐人的摹刻勾填中去領略他書法的風采了,此帖則為唐代的摹本,舒展大方,行筆流便,雍容酣暢,欹側蕭散,真瑰寶也。《十七帖》更是寶中之寶。王羲之的代表作,歷來推《集字聖教序》《蘭亭序》和《十七帖》,世無異論。《十七帖》集王羲之尺牘二十九種,多為致蜀地益州刺史周撫者,源遠且正,為王書中最為可信者,其書法精絕,歷來奉為草書圭臬,是各代習寫草書的範本。唐代的張彥遠、宋代的黃伯思都把《十七帖》稱之為“逸少書中之龍”。朱熹也說:“《十七帖》玩其意,從容衍裕,而氣象超然,不為法縛,不求法脫,真所謂一一從自己胸中流出者。”明方孝孺更是盛讚:“此帖寓森嚴於縱逸,蓄園勁於浮動,其起止屈折,如天道神運,變化倏忽,莫可端倪,令人驚嘆自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