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網>> 歷代書法>> 書法欣賞>> 別有味道的樓蘭殘紙(3)正文

別有味道的樓蘭殘紙(3)

作者:不詳 書體:書法家

五、西部殘紙中的十六國前期墨跡研究

北方的十六國與江南的東晉處同一時空,東晉士人書法家的作品為後人津津樂道,庾、王、郗、謝氏等代表的晉人書法被後世追崇效仿,亦為帖學淵藪。同時代的北方書寫是什麼樣子?五胡亂華,戰事頻仍,國號變幻,十六國時期存留系統的、大宗的書跡較少,西北紙簡書跡為我們提供了窺探北方書寫的材料。

別有味道的樓蘭殘紙

總起來看,樓蘭紙文書展示的十六國前期墨跡,既有含有古意的寫法,也有非常成熟的新體楷、行、草。將這些西北書跡和江南書法略加勘比後,我們可以做出以下思考:

一是,南、北新體發展進程的一致性。此時期南北大分裂、大動盪,而字型演進仍然繼續,南北各地文化乃至書寫的流布互通並未真正中斷。從東晉諸種墓誌、二爨與北方碑銘的共通性,到敦煌遺書中數件王羲之《十七帖》臨本(雖然時間較晚些),等等,表明南北書法的持續交融。一般認為江左書體演進與書法行為依循常態、更代表主流和先進性,其實北中國未見得落後多少。北方政權迭替頻繁,似乎文事荒蕪,但西北紙書墨跡告訴我們,這裡書法發展同樣持續不斷,西北殘紙與江左名家的諸多相似處足以證之,若得見十六國前期北方名家崔悅、盧諶(均活動於三世紀末到四世紀前葉)等,想必也是江北領新體風騷之屬。如上所述,郴州、樓蘭的西晉墨書何其相似,其楷、行的成熟度幾近一致。新體的主導與古法的遺存,於南北各地都同樣存在著,新體普及是大勢。而銘石書系統屬另一種情形,南、北方的銘刻完全承漢魏舊法,與手寫體不能同日而語。

別有味道的樓蘭殘紙

首 頁 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 尾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