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孔武仲的《自歸宗入靈溪觀》
全文:
紫霄峰下有禪林,瓦結青瑤地布金。
聞道靈溪才咫尺,攜筇不覺後山深。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聞道
(1).領會某種道理。《論語·里仁》:“朝聞道,夕死可矣。” 唐 韓愈 《師說》:“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 明 李贄 《卓吾論略》:“吾父子儻亦聞道於此,雖萬里可也。”
(2).聽說。 唐 杜甫 《秋興》詩之四:“聞道 長安 似弈棋,百年世事不勝悲。” 元 秦簡夫 《趙禮讓肥》第二折:“豈不聞道是哀哀父母劬勞。” 李木庵 《東山吟》:“聞道時危黨錮急,傷心不許問家國。”
靈溪
亦作“ 靈谿 ”。 1.對溪流的美稱。 晉 郭璞 《遊仙詩》之一:“靈谿可潛盤,安事登雲梯。” 晉 支遁 《詠懷詩》之四:“靈溪無驚浪,四岳無埃塵。” 北周 庾信 《至老子廟應詔》詩:“三門臨 苦縣 ,九井對靈谿。” 唐 李華 《仙遊寺》詩:“靈谿自茲去,紆直互紛糾。”
(2).水名。在 浙江 天台 西北。《文選·孫綽<游天台山賦>》:“過 靈溪 而一濯,疏煩想於心胸。” 李善 註:“ 靈溪 ,溪名也。” 唐 李白 《送王屋山人魏萬還王屋》詩:“ 靈溪 恣沿越,華頂殊超忽。” 唐 陸龜蒙 《和襲美臘後送內大德從勗游天台》:“應緣南國盡南宗,欲訪 靈溪 路暗通。”自註:“溪在 天台山 下。”
(3).水名。在 湖北 江陵 西。 南朝 梁 宗夬 《荊州樂》詩之三:“朝發 江津 路,暮宿 靈溪 道。”
(4).水名。在 湖南 永順 東北。 宋 侯寘 《青玉案·為外大父林下老人壽》詞:“牢落 瀟湘 歸去未,臘梅開遍,冰蟾圓後,夢斷 靈溪 路。”
咫尺
(1) 比喻相距很近
天威不違顏咫尺。——《左傳·僖公九年》
咫尺之遙
(2) 比喻微小
無咫尺之功
不覺
(1)
(2)
沒有發覺,沒有感覺到
一路景物極佳,也就不覺路途遙遠
(3)
想不到,無意之間
天天作詩著文,天長日久不覺已是著述頗豐
(4)
不禁,不由得
他們兩雙眼好像無意中碰在一起時,兩個都不覺紅了臉。——揚沫《青春之歌》
後山
(1).後面的山。 元 貢師泰 《題山水圖》詩:“前山後山雲亂起,山腳入溪清見底。” 沉從文 《從文自傳·我上許多課仍然不放下那一本大書》:“後山上到春天各處是野蘭花。”
(2).舊時官帽背後上方隆起的部分。 明 劉若愚 《酌中志·內臣佩服紀略》:“平巾,以竹絲作胎,真青羅蒙之,長隨內使小火者戴之,制如官帽,而無後山。”
(3).頭顱後部的枕骨。《醫宗金鑒·正骨心法要旨·後山骨》:“後山,即頭後枕骨也。”
孔武仲名句,自歸宗入靈溪觀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