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陳與義的《喜雨》
全文:
秦望山頭雲,昨日鸞鳳舉。
冥冥萬里風,淅淅三更雨。
小臣知君憂,起坐聽檐語。
風力有去來,龍工雜文武。
燈花識我意,一笑相媚嫵。
泥翻早朝路,瀰瀰光欲吐。
郁然蒼龍闕,佳氣接南畝。
千官次第來,豫色各眉宇。
記各以短篇,不工還自許。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風力
(1) 風的力量,即在任意風級上的某一定數(如5或7級)
(2) 從風得到的機械力
風力發電機
(3) 指文辭的風格與筆力
去來
(1).往來,往返。《商君書·墾令》:“商勞則去來賫送之禮,無通於百縣,則農民不飢,行不飾。”《魏書·禮志四》:“各令騎將六人去來挑戰,步兵更進退以相拒擊。” 明 王鏊 《震澤長語·官制》:“所以皷舞群倫,曰官曰差遣曰職而已,又遷徙去來,常無虛日。”
(2).謂離去而又歸來。《史記·孝文本紀》:“與王 興居 去來,亦赦之。” 裴駰 集解引 張晏 曰:“雖始與 興居 反,今降,赦之。” 清 汪懋麟 《送高會東少司寇》詩:“鄉里卻看鬚鬢舊,行藏轉覺去來新。”
(3).離去。來,語氣助詞。 南朝 宋 鮑照 《代陳思王白馬篇》詩:“去來今何道,卑賤生所鍾。” 唐 孟郊 《古意》詩:“盪子守邊戍,佳人莫相從,去來年月多,苦愁改形容。”
(4).猶言左右,表示概數。
(5).佛教語。指過去、未來。 宋 范成大 《二偈呈似壽老》詩:“法法剎那無住,云何見在去來。”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雙樹幻鈔引上》:“﹝釋氏之﹞苦空矣,即未能頓悟,而足以亡亂於去來。” 清 黃遵憲 《己亥雜詩》:“但有去來無現在,無窮生滅看香菸。”
龍工
(1).龍工衣的省稱。《史記·五帝本紀》“後 瞽叟 又使 舜 穿井” 張守節 正義引《通史》:“ 舜 穿井,又告二女。二女曰:‘去汝裳衣,龍工往。’入井, 瞽叟 與 象 下土實井, 舜 從他井出去也。”
(2).龍官。《文苑英華》卷三五一引 南朝 梁簡文帝 《七勵》:“鳥變龍工,鳳書雲紀。”參見“ 龍官 ”。
(3). 龍陽君 之功。謂內媚之功。《宋書·后妃傳·孝武文穆皇后》:“ 王偃 無 仲都 之質,而倮露於北階; 何瑀 闕龍工之姿,而投軀於深井。”參閱《戰國策·魏策四》。
(4).龍戶,船工。 宋 姜夔 《越九歌·越王越調》詞:“洪濤捲地龍工呼,函堅操剡何睢盱,彼茁竹箭楊梅朱。”
雜文
(1).指詩、賦、贊、頌、箴、誄諸體以外的其他文體。《晉書·乾寶傳》:“ 寶 又為《春秋左氏義外傳》,注《周易》、《周官》凡數十篇,及雜文集皆行於世。”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雜文》:“詳夫 漢 來雜文,名號多品:或典誥誓問,或覽略篇章,或曲操弄引,或吟諷謡詠,總括其名,並歸雜文之區。” 宋 蘇軾 《與謝民師推官書》:“所示書教及詩賦雜文,觀之熟矣。” 清 章學誠 《文史通義·和州文征序例》:“奈何志家編次藝文,不明諸史體裁,乃以詩辭、歌賦、記傳、雜文,全倣選文之例,列於志書之中,可謂不知倫類者也。”
(2). 唐 宋 時科舉考試項目之一。《新唐書·選舉志上》:“乃詔自今明經試帖粗十得六以上,進士試雜文二篇,通文律者然後試策。” 宋 王讜 《唐語林·補遺四》:“又舊例:試雜文者,一詩一賦,或兼試頌論,而題目多為隱僻。”《續資治通鑑·宋真宗天禧元年》:“詔:‘自今特旨召試者,並問時務策一道,仍別試賦論或雜文一首。’”
(3).文學體裁名。現代散文中的一類,為直接而迅速地反映社會事變的文藝性論文,以短小、活潑、鋒利、雋永、富有戰鬥性為其特點。 魯迅 《集外集拾遺補編·做“雜文”也不易》:“不錯,比起高大的天文台來,‘雜文’有時確很像一種小小的顯微鏡的工作,也照穢水,也看膿汁。” 毛澤*東 《在中國共*產*黨全國宣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魯迅 後期的雜文最深刻有力,並沒有片面性,就是因為這時候他學會了辯證法。”
陳與義名句,喜雨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