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陳文蔚的《汪元思遺詩和意以謝》
全文:
君道本公平,何嘗分彼此。
總只在人心,渾然皆天理。
推原賦予初,所鍾均粹美。
賢愚同一轍,所行無意軌。
由其氣稟異,於焉有臧否。
清者洞然明,泓澄如止水。
濁者性天蒙,蕩然惟給馳。
末雖有善惡,反之即其始。
變化在乎人,雖愚必明矣。
日用無餘功,自修惟克己。
近代朱文公,此道賴綱紀。
居嘗語學者,虛名以為恥。
必先由博學,然後能約禮。
顏淵躬四鐵,魯參悟一唯。
吁嗟今世人,非不究經旨,議論徒紛紜,反躬乖踐履。
好惡恂私情,是非隨慍喜。
體既雜真妄,用斯殊表里,要在無間斷,善端勤積累。
須臾不可忘,顛沛必如是。
堅持敬一字,方知道在邇。
我輩無他求,真須安汝止。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氣稟
見“ 氣稟 ”。
亦作“ 氣稟 ”。謂受之於氣。《韓非子·解老》:“稽萬物之理,故不得不化;不得不化,故無常操;無常操,是以死生氣稟焉,萬智斟酌焉,萬事廢興焉。”後世用以指人生來就有的氣質。《禮記·中庸》“天命之謂性” 宋 朱熹 集註:“性道雖同,而氣稟或異,故不能無過不及之差。”《明史·儒林傳二·劉邦采》:“刮磨砥礪,以融氣稟,絶外誘。” 清 王夫之 《張子正蒙注·太和》:“有生之後,雖氣稟物慾相窒相梏,而克自修治,即可復健順之性。” 魯迅 《集外集拾遺補編·破惡聲論》:“顧民生多艱,是性日薄,洎夫今,乃僅能見諸古人之記録,與氣稟未失之農人。”
亦作“ 氣稟 ”。即餼廩。俸祿。 章炳麟 《秦政記》:“ 明 制貴其宗室孽子諸王,雖不與政柄,而公卿為伏謁;耳孫疏屬,皆氣稟於縣官。”
臧否
(1) 褒貶,評論
陟罰臧否。——諸葛亮《出師表》
臧否政界
臧否人物
(2) 善惡
未知臧否。——《詩·大雅·抑》
陳文蔚名句,汪元思遺詩和意以謝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