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項安世的《跋林和靖手書所作三十聊》
全文:
唐人作詩先作聊,一聊一句名幾年。
後來作者如崩川,去年百里無洄沿。
又如商鞅壞井田,夷封溝洫開陌阡。
吟喔一變成號顛,秦張功甫出此編。
我讀未竟心犁然,借歸手抄家自傅。
藏之篋笥待後賢,庶萬有一唐風還。
參考注釋
商鞅
商鞅(約前390-前338) : 戰國時期政治家。衛國人。本姓公孫。秦孝公任用他實行變法。公元前356年(一說前359年)和前350年兩次頒布新法:獎勵耕織;廢除貴族世襲,按軍功大小給予爵位等級;推行連坐法;建立縣制;廢井田制,準許土地買賣;按丁男征賦;統一度量衡制。變法奠定了秦強盛的基礎。因封地在商(今陝西商縣東南),號商君,因稱商鞅。孝公死後,被誣陷,車裂而死。著有《商君書》,今存二十四篇。井田
(1).相傳古代的一種土地制度。以方九百畝為一里,劃為九區,形如“井”字,故名。其中為公田,外八區為私田,八家均私百畝,同養公田。公事畢,然後治私事。從 春秋 時起,井田制日趨崩潰,逐漸被封建生產關係所取代。《穀梁傳·宣公十五年》:“古者三百步為里,名曰井田。井田者,九百畝,公田居一。” 范寧 註:“出除公田八十畝,餘八百二十畝,故井田之法,八家共一井,八百畝。餘二十畝,家各二畝半,為廬舍。” 三國 魏 曹操 《度關山》詩:“封建五爵,井田刑獄。” 嚴復 《論中國教化之退》:“ 秦 併天下,更古制,更井田而為阡陌。”參閱《周禮·考工記·匠人》、《孟子·滕文公上》。
(2).泛指田地。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歸心》:“豈令罄井田而起塔廟,窮編戶以為僧尼也?”
(3).在採礦工程中,一個礦田可分為屬各個井(坑)開採的若干部分,每個部分稱為一個“井田”。
溝洫
(1).田間水道。《周禮·考工記·匠人》:“匠人為溝洫……九夫為井,井間廣四尺,深四尺,謂之溝。方十里為成,成間廣八尺,深八尺,謂之洫。” 鄭玄 註:“主通利田間之水道。” 晉 左思 《蜀都賦》:“溝洫脈散,疆里綺錯,黍稷油油,稉稻莫莫。” 曹禺 等《膽劍篇》第三幕:“我們要開溝洫。”
(2).借指農田水利。《論語·泰伯》:“卑宮室而盡力乎溝洫。”
(3).泛指田野。 南朝 宋 鮑照 《代貧賤愁苦行》:“運圮津塗塞,遂轉死溝洫。” 嚴復 《論中國教化之退》:“其富也,僭侈逾度,國家聽之;其貧也,轉乎溝洫,國家亦聽之。”
陌阡
阡陌。 南朝 梁 吳均 《行路難》詩之三:“君不見西陵田,從橫十字成陌阡。”
項安世名句,跋林和靖手書所作三十聊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