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辛常伯的《軍中行路難(與駱賓王同作)》
全文:
君不見封狐雄虺自成群,憑深負固結妖氛。
玉璽分兵征惡少,金壇授律動將軍。
將軍擁麾宣廟略,。
戰士橫戈靜夷落。
長驅一息背銅梁,直指三危登劍閣。
閣道岧嶢起戍樓,劍門遙裔俯靈丘。
邛關九折無平路,。
江水雙源有急流。
征役無期返,他鄉歲華晚。
杳杳丘陵出,蒼蒼林薄遠。
途危紫蓋峰,路澀青泥坂。
去去指哀牢,行行入不毛。
絕壁千里險,連山四望高。
中外分區宇,夷夏殊風土。
交阯枕南荒,昆彌臨北戶。
川原饒毒霧,谿谷多霪雨。
行潦四時流,崩查千歲古。
漂梗飛蓬不暫安,捫蘿引葛陟危巒。
昔時聞道從軍樂,。
今日方知行路難。
滄江綠水東流駛,炎州丹徼南中地。
南中南斗映星河,秦關秦塞阻煙波。
三春邊地風光少,。
五月瀘川瘴癘多。
朝驅疲斥候,夕息倦樵歌。
向月彎繁弱,連星轉太阿。
重義輕生懷一顧,。
東伐西征凡幾度。
夜夜朝朝斑鬢新,年年歲歲戎衣故。
灞城隅,滇池水,天涯望轉積,地際行無已。
徒覺炎涼節物非,不知關山千萬里。
棄置勿重陳,。
重陳多苦辛。
且悅清笳梅柳曲,詎憶芳園桃李人。
絳節紅旗分日羽,丹心白*刃酬明主。
但令一被君王知,。
誰憚三邊征戰苦。
行路難,岐路幾千端。
無復歸雲憑短翰,空餘望日想長安。
參考注釋
漂梗
隨水漂流的桃梗。語出《戰國策·齊策三》:“﹝ 蘇秦 ﹞謂 孟嘗君 曰:‘今者臣來,過於 淄 上,有土偶人與桃梗相與語。桃梗謂土偶人曰:“子,西岸之土也,挺子以為人,至歲八月,降雨下, 淄水 至,則汝殘矣。”土偶曰:“不然。吾西岸之土也,土則復西岸耳。今子,東國之桃梗也,刻削子以為人,降雨下, 淄水 至,流子而去,則子漂漂者將何如耳。”’”後以“漂梗”引申指漂泊者。 唐 許渾 《金陵阻風登延祚閣》詩:“登閣慚漂梗,停舟憶斷蓬。” 明 楊慎 《庚寅除夕》詩:“無家垂老同漂梗,痛飲狂歌非隱淪。”參見“ 浮梗 ”。
飛蓬
(1).指枯後根斷遇風飛旋的蓬草。《詩·衛風·伯兮》:“自伯之東,首如飛蓬。”《商君書·禁使》:“飛蓬遇飄風而行千里,乘風之勢也。” 南朝 梁 鍾嶸 《詩品·總論》:“或骨橫朔野,或魂逐飛蓬。” 明 劉基 《旅興》詩之三五:“遊子如飛蓬,佳人曠千里。”
(2).比喻輕微的事物。《管子·形勢》:“飛蓬之問,不在所賓。” 許維遹 案:“飛蓬,言其輕微也。‘問’應作‘間’,‘間’與‘諫’通。諫而不聽者謂之輕微之諫。”
(3).比喻蓬亂的頭髮。 晉 左思 《白髮賦》:“髮乃辭盡,誓以固窮。昔臨玉顏,今從飛蓬。” 明 陸采 《明珠記·會內》:“孤身何幸脫樊籠,兩鬢飛蓬,半世漂蓬。” 清 唐孫華 《夏重談金陵舊事》詩:“復有故宮妃,飛蓬亂雙髲。”
(4).比喻行蹤飄泊不定。《北齊書·文苑傳·顏之推》:“嗟飛蓬之日永,恨流梗之無還。” 唐 李白 《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詩:“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
捫蘿
攀援葛藤。 南朝 梁 范雲 《送沉記室夜別》詩:“捫蘿正憶我,折桂方思君。” 唐 宋之問 《靈隱寺》詩:“捫蘿登塔遠,刳木取泉遙。” 宋 王安石 《九井》詩:“捫蘿挽蔦到山趾,仰見吹瀉何崢嶸。” 清 俞正燮 《黟縣山水記》:“捫蘿挽葛,時有至者。”
危巒
險峻的山巒。 明 徐復祚 《投梭記·逆節》:“從來 採石 是危巒,四週遭似壁垣。” 清 劉大櫆 《游黃山記》:“自是危巒曲磴,傾側迤行。”
辛常伯名句,軍中行路難(與駱賓王同作)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