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包佶的《酬於侍郎湖南見寄十四韻》
全文:
桂嶺千崖斷,湘流一派通。
長沙今賈傅,東海舊於公。
章甫經殊俗,離騷繼雅風。
金閨文作字,玉匣氣成虹。
翰墨時招侶,丹青夙在公。
主恩留左掖,人望積南宮。
巧拙循名異,浮沉顧位同。
九遷歸上略,三已契愚衷。
責謝庭中吏,悲寬塞上翁。
楚材欣有適,燕石愧無功。
山曉重嵐外,林春苦霧中。
雪花翻海鶴,波影倒江楓。
去札頻逢信,回帆早掛空。
避賢方有日,非敢愛微躬。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九遷
(1).多次升遷。 漢 蔡邕 《表太尉董公可相國》:“昭發上心,故有一日九遷。” 唐 韓愈 《上張僕射書》:“苟如是,雖日受千金之賜,一歲九遷其官,感恩則有之矣。” 明 張居正 《謝賜玉帶疏》:“冒此殊恩,感奚若啻於九遷,懼實深於三褫。” 清 朱彝尊 《送少牢張先生假旋京口》詩之一:“袞袞諸公歲九遷,先生何事賦歸田?”
(2).多次遷徙。形容驚擾不安。 晉 陶潛 《閒情賦》:“意惶惑而靡寧,魂須臾而九遷。” 唐 顧況 《寄上兵部韓侍郎奉呈李戶部盧刑部杜三侍郎》詩:“新地逢三宥,營魂空九遷。”
上略
猶上策。《後漢書·烏桓鮮卑傳論》:“四 夷 之暴,其埶互彊矣……然制御上略,歷世無聞。” 唐 劉禹錫 《觀八陣圖》詩:“ 軒皇 傳上略, 蜀 相運神機。”
三已
謂三度或多次罷官。語出《論語·公冶長》:“令尹 子文 三仕為令尹,無喜色;三已之,無慍色。” 唐 劉禹錫 《酬李相公喜歸鄉國自鞏縣夜泛洛水見寄》詩:“且無三已色,猶泛五湖舟。” 清 姚瑩 《與余小坡書》:“夫不有身為貴卿,三已之不慍者乎!”
愚衷
謙稱自己的心意、心愿。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平等寺》:“乞收成旨,以允愚衷。” 唐 劉禹錫 《代讓同平章事表》:“伏乞賜寢前命,俯亮愚衷。” 明 梁辰魚 《浣紗記·談義》:“今有愚衷,特求指教。”
包佶名句,酬於侍郎湖南見寄十四韻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