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元代張可久的《【雙調】折桂今》
全文:
小金山。
拂闌乾仙袂飄飄,堂占波心,纜解松腰。
露滿螺杯,風香翠袖,月冷鸞簫。
比江上金山小小,望天邊銀海迢迢。
醉倚紅橋,休說江南,西子妖饒。
小崆峒燕集。
小崆峒庭院深深,老鶴長鳴,鸚鵡能吟。
簾外荷香,樓前柳影,井上桐陰。
七寶樹天風古林,六銖衣水月觀音。
座列瓊簪,酒進金波,曲奏瑤琴。
秋思。
寫新詩紅葉胭脂,數字歸鴻,一扇涼颸。
遠水空奩,殘荷老翠,倦柳荒絲。
瘦嘴鼻羞看鏡子,病腰肢寬褪裙兒。
間別多時,不似今年,又害相思。
參考注釋
七寶
(1).佛教語。七種珍寶。佛經中說法不一,如:《法華經》以金、銀、琉璃、硨磲、碼碯、真珠、玫瑰為七寶;《無量壽經》以金、銀、琉璃、珊瑚、琥珀、硨磲、瑪瑙為七寶;《大阿彌陀經》以黃金、白銀、水晶、瑠璃、珊瑚、琥珀、硨磲為七寶;《恆水經》以白銀、黃金、珊瑚、白珠、硨磲、明月珠、摩尼珠為七寶。
(2).佛教語。七種王者之寶。《輪王七寶經》:“其王出時有七寶現。何等為七?所謂輪寶、象寶、馬寶、主藏臣寶、主兵臣寶、摩尼寶、女寶。如是七寶隨王出現。” 唐 寒山 《詩》之二六一:“我見轉輪王,千子常圍繞。十善化四天,莊嚴多七寶。”《新唐書·后妃傳上·則天武皇后》:“太后又自加號 金輪 聖神皇帝 ,置七寶於廷:曰金輪寶、曰白象寶、曰女寶、曰馬寶、曰珠寶、曰主兵臣寶、曰主藏臣寶,率大朝會則陳之。”
(3).泛指多種寶物。《西京雜記》卷三:“有琴長六尺,安十三絃,二十六徽,皆用七寶飾之,銘曰‘璠璵之樂’。” 唐 李嶠 《床》詩:“玳瑁千金起,珊瑚七寶粧。”《宋史·輿服志一》:“ 東都 舊制,輦飾以玉,裙網用七寶,而滴子用真珠。”
(4).用以形容用多種寶物裝飾的器物。《西京雜記》卷二:“ 武帝 為七寶牀。”《隋書·高祖紀下》:“己卯,突厥遣使獻七寶盌。”《隋唐演義》第八二回:“ 玄宗 命設七寶文幾於御座之旁。” 葉玉森 《印度故宮詞》:“箕踞曾瞻七寶冠,笙歌更逐群魔舞。”
(5).比喻卓異傑出的人物。 唐 黃滔 《南海韋尚書》:“伏惟尚書,象外三山,人間七寶,體天地方圓之製,法陰陽昇伏之機。”
(6).指七種特殊的功用。《小五義》第二六回:“皆因他(指‘七寶刀’)有‘四絶’‘三益’之妙:一決勝負,二防賊盜,三誅刺客,四避神邪,謂之四絶;切金、斷玉、吹毛髮,謂之三益……這‘四絶’‘三益’,俗呼謂之‘七寶’。”
(7).稱以各種佐料合成之物。參見“ 七寶茶 ”、“ 七寶五味粥 ”、“ 七寶羹 ”。
天風
風。風行天空,故稱。 漢 蔡邕 《飲馬長城窟行》:“枯桑知天風,海水知天寒。” 唐 韓愈 《辛卯年雪》詩:“波濤何飄揚,天風吹旛旂。” 明 鄭若庸 《玉玦記·賞春》:“好趁天風,直上青霄。” 郭沫若 《哀時古調》九:“天風吹,海浪流。滿懷悲憤事,聊以寄箜篌。”
六銖衣
(1).佛經稱 忉利天 衣重六銖,謂其輕而薄。見《長阿含經·世紀經·忉利天品》。後稱佛、仙之衣為“六銖衣”。 唐 宋之問 《奉和幸大薦福寺》詩:“欲知皇刼遠,初拂六銖衣。” 唐 顧況 《歸陽蕭寺》詩:“身披六銖衣,億刧為大仙。” 前蜀 韋莊 《送福州王先輩南歸》詩:“八韻賦吟 梁苑 雪,六銖衣惹 杏園 風。名標玉籍仙壇上,家寄 閩山 畫障中。”
(2).常借指婦女所著輕薄的紗衣。 宋 周邦彥 《鵲橋仙》詞:“晚涼拜月,六銖衣動,應被 姮娥 認得。” 清 俞兆晟 《吳宮曲》:“自裁白紵六銖衣,回雪流風侍君側。”
水月觀音
佛經謂 觀音 菩薩有三十三個不同形象的法身,畫作觀水中月影狀的稱 水月觀音 。見《法華經·普門品》。後用以喻人物儀容清俊秀逸。 宋 孫光憲 《北夢瑣言》卷五:“ 蔣凝 侍郎亦有人物,每到朝士家,人以為祥瑞,號 水月觀音 ,前代 潘安仁 、 衛叔寶 何以加此。” 宋 朱淑貞 《偶得牡丹》詩:“自非 水月觀音 樣,不稱 維摩 居士家。”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一本第一折:“你道是 河中 開府相公家,我道是 南海 水月觀音 現。” 歐陽予倩 《桃花扇》第七場:“奴把袈裟扯破,埋了藏經,棄了木魚,丟了鐃鈸--學不得羅剎女去降魔,學不得 南海 水月觀音 座。”
張可久名句,【雙調】折桂今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