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釋宗杲的《禪人求贊四首》
全文:
咄哉滅胡種,面目真可惡。
過橋便拆橋,得路便塞路。
雖欲強柔和,畢竟觸人怒。
萬事類如此,誰敢相親附。
乞兒囊本空,常夸敵因富。
聞說閻羅五,未免生怕怖。
休更放大言,嫌佛不肯做。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過橋
迷信風俗,“做七”時的一種儀式。 歐陽山 《三家巷》十七:“ 區細 和 區卓 捧著 區桃 的靈牌,到門口外面去‘過橋’。橋是竹枝紮成的,上面糊著金色的紙和銀色的紙,一共有兩座,一座叫金橋,一座叫銀橋。正位師姑宣讀了手卷,吹鼓手奏起‘三皈依’的樂章來,師姑們齊聲念唱。每唱一節,正位師姑用手卷在橋上一指,靈牌就往上挪動一級。到了橋頂,又往下降;過了金橋,又過銀橋, 周炳 一直看到過完了橋,才告辭回家。”
得路
(1).指仕途得志。 唐 孟郊 《傷時》詩:“男兒得路即榮名,邂逅失途成不調。”
(2).當道,當權。 唐 蘇鶚 《杜陽雜編》卷上:“是時文學相高,公道大振,得路者鹹以推賢進善為意。” 宋 劉克莊 《賀新郎·送唐伯玉還朝》詞:“憶當年, 天章閣 上, 建明 尤偉, 慶曆 諸賢方得路,便不容他老子。”
塞路
充塞道路。言其多。 漢 揚雄 《法言·吾子》:“古者 楊 墨 塞路, 孟子 辭而闢之,廓如也。” 三國 魏 陳琳 《為袁紹檄豫州》:“罾繳充蹊,坑穽塞路。” 南朝 宋 鮑照 《蕪城賦》:“崩榛塞路,崢嶸古馗。”《敦煌變文集·破魔變文》:“仙娥從後,持寶蓋以後隨;織女引前,扇香風而塞路。”
(1).邊塞的道路。 宋 陸游 《秋晚思梁益舊遊》詩:“滄波極目江鄉恨,衰草連天塞路愁。” 明 楊巍 《蕭關北作》詩:“塞路山難斷,胡天雲不開。”
(2).見“ 塞蘆 ”。
釋宗杲名句,禪人求贊四首名句
名句推薦
玉塞征驕子,金符命老臣
李嶠《奉和幸望 * 送朔方總管張仁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