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憐無他腸,偶亦得此生,懸知當去客,中有不亡存

蘇軾次丹元姚先生韻(〔底本二首詩合為一首,今據查注分。)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蘇軾的《次丹元姚先生韻(〔底本二首詩合為一首,今據查注分。)》

全文:
浮生知幾何,僅熟一釜羹。
那於俯仰間,用此委曲情。
自憐無他腸,偶亦得此生,懸知當去客,中有不亡存
但恐宿緣重,每為習氣昏。
似聞梅子真,近在吳市門。
未能肩拍洪,但欲目擊溫。
不敢叩門呼,恐作逾垣奔。
且令紹介先,徐以方便論。
不學劉更生,黃金鑄尚方。
不學房次律,身事問潁陽。
王烈亦何人,叔夜未可量。
獨見神山開,遽餐石髓香。
至道尚聽瑩,粗才終蹶張。
先生喜而笑,幅巾登我堂。
苦誓指黃壤,要言刻青琅。
蓬萊在何許,弱水空相望。
且當從嵇阮,聊複數山王。
達人友四海,曲士守一疆。
慎勿使形諜,兒童驚夜光。

蘇軾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自憐

亦作“ 自憐 ”。自傷;自我憐惜。 漢 王褒 《九懷·通路》:“陰憂兮感余,惆悵兮自憐。” 晉 束晳 《貧家賦》:“行乞貸而無處,退顧影以自憐。” 北齊 顏之推 《神仙》詩:“鏡中不相識,捫心徒自憐。” 唐 岑參 《初授官題高冠草堂》詩:“自憐無舊業,不敢恥微官。” 宋 歐陽修 《三日赴宴口占》:“共喜流觴修故事,自憐霜鬢惜年華。” 魯迅 《南腔北調集·學生和玉佛》:“驚擾詎雲妄?奔逃只自憐。”

見“ 自憐 ”。

無他

亦作“ 無它 ”。亦作“ 無佗 ”。1.沒有別的。《孟子·告子上》:“人有雞犬放,則知求之;有放心則不知求。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孟子·梁惠王下》:“此無也,與民同樂也。” 金 元好問 《內相文獻楊公神道碑銘》:“聖人之道無它,至誠而已。”

(2).猶無恙;無害。《後漢書·隗囂傳》:“若束手自詣,父子相見,保無佗也。”《後漢書·馬援傳》:“ 援 閒至 河內 ,過存 伯春 ,見其奴 吉 從西方還,説 伯春 小弟 仲舒 望見 吉 ,欲問 伯春 無它否,竟不能言,曉夕號泣,婉轉塵中。” 宋 王讜 《唐語林·德行》:“儻窀穸不為盜所發,珠必無他。”

(3).無二心,專一。《國語·晉語三》:“其君子思其君,且知其罪,曰:‘必事 秦 ,有死無他。’” 三國 魏 嵇康 《秋胡行》之一:“惟有貧賤,可以無他。” 宋 蘇軾 《徐州謝表》:“察孤危之易毀,諒拙直之無他。”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上·結構》:“非憫其才,非憫其德,憫其方寸之無他也。”

此生

這輩子。 唐 李商隱 《馬嵬》詩之二:“海外徒聞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兒女英雄傳》第一回:“這十年裡,我便課子讀書,成就出一個兒子來,也算不虛度此生了。”

懸知

料想;預知。 北周 庾信 《和趙王看伎》:“懸知曲不誤,無事畏 周郎 。”《太平廣記》卷七一引《玄門靈妙記》:“法之效驗,未敢懸知。” 宋 秦觀 《和東坡紅鞋帶》:“懸知百年事已定,卻笑列仙形甚臞。” 明 吳承恩 《移竹寺中得詩》之四:“懸知此君意,亦自要狂夫。”

中有

即中陰。《俱舍論·分別世品》:“死生二有中,五藴名中有;未至應至處,故中有非生。”《大乘義章》卷八:“兩身之間,所受陰形,名為中有。” 呂澂 《中國佛學源流略講》第四講:“ 犢子 主張有‘中有’(‘生有’與‘死有’之間的狀態),此論也有‘中間涅槃’即在中有中入滅的說法。”詳“ 中陰 ”。

蘇軾名句,次丹元姚先生韻(〔底本二首詩合為一首,今據查注分。)名句

詩詞推薦

自憐無他腸,偶亦得此生,懸知當去客,中有不亡存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