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辛棄疾的《鷓鴣天·有客慨然談功名因追念少年時事戲作》
壯歲旌旗擁萬夫,錦襜突騎渡江初。燕兵夜娖銀胡?,漢箭朝飛金僕姑。
追往事,嘆今吾,春風不染白髭鬚。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
譯文和注釋
譯文
我年輕的時候帶著一萬多的士兵、精銳的騎兵們渡過長江時。金人的士兵晚上在準備著箭袋,而我們漢人的軍隊一大早向敵人射去名叫金僕姑的箭。
追憶著往事,感嘆如今的自己,春風也不能把我的白鬍子染成黑色了。我看都把那長達幾萬字能平定金人的策略,拿去跟東邊的人家換換種樹的書吧。
注釋
鷓鴣天:詞牌名。雙調五十五字,押平聲韻。
少年時事:年輕時期的事情。
壯歲旌旗擁萬夫:指作者領導起義軍抗金事,當時正二十歲出頭。他在《進美芹十論子》里說:“臣嘗鳩眾二千,隸耿京,為掌書記,與圖恢復,共藉兵二十五萬,納款於朝。”壯歲:少壯之時。
錦襜(chān)突騎渡江初:指作者南歸前統帥部隊和敵人戰鬥之事。錦襜突騎:穿錦繡短衣的快速騎兵。襜:戰袍。衣蔽前曰“襜”。
“燕兵”句:意謂金兵在夜晚枕著箭袋小心防備。燕兵:此處指金兵。
娖(chuò):整理的意思。銀胡?:銀色或鑲銀的箭袋。一說娖為謹慎貌,胡?是一種用皮製成的測聽器,軍士枕著它,可以測聽三十里內外的人馬聲響,見《通典》。
“漢箭”句:意謂清晨宋軍便萬箭齊發,向金兵發起進攻。漢:代指宋。金僕姑:箭名,見《左傳·莊公十一年》。
髭(zī)須:鬍子。唇上曰髭,唇下為須。
平戎策:平定當時入侵者的策略。此指作者南歸後向朝廷提出的《美芹十論》《九議》等在政治上、軍事上都很有價值的抗金意見書。
東家:東鄰。種樹書:表示退休歸耕農田。
簡評
辛棄疾在各地做了二十多年的文武官吏,因進行練兵籌餉的活動,常被彈劾,罷官家居江西的上饒、鉛山,也接近二十年。他處處受到投降派的掣肘,報效國家的壯志難酬。這首詞是他晚年家居時,碰到客人和他談起建立功名的事,引起他回想從青年到晚年的經歷而作的。辛棄疾名句,鷓鴣天·有客慨然談功名因追念少年時事戲作名句
名句推薦
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
孔子弟子《論語·衛靈公篇》圖未就之功,不如保已成之業
洪應明《菜根譚·概論》落日胡塵未斷,西風塞馬空肥。
辛棄疾《木蘭花慢·席上送張仲固帥興元》窮巷多怪,曲學多辯。愚者之笑,智者哀焉;狂夫之樂,賢者喪焉。
商鞅《商君書·更法》秋氣堪悲未必然,輕寒正是可人天。
楊萬里《秋涼晚步》呵筆難臨帖,敲床且煮茶。
大須《暮雪》百星之明不如一月之光,十牖之開,不如一戶之明。
劉安及其門客《淮南子·說林訓》離愁正引千絲亂,更東陌、飛絮蒙蒙
張先《一叢花令·傷高懷遠幾時窮》布衣得暖真為福,千金平安即是春。
佚名《增廣賢文·下集》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蘇軾《贈劉景文 / 冬景》經目之事,猶恐未真;背後之言,豈能全信?
施耐庵《水滸傳·第二十六回》
詩詞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