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蘇轍的《次韻侄過江漲》
全文:
陰淫夏為秋,雨暴溪作瀆。
缺防舊通市,流潦幾入屋。
雖幸廩粟空,猶惜畦蔬綠。
鹿駭不擇音,鴻羈分遵陸。
室誚曾子還,城謳華元衄。
中情久岑寂,外物競排蹙。
設心等一慈,開懷受諸毒。
道力雖未究,游波偶然伏。
糧須三月聚,艾要七年蓄。
君恩許北還,從此當退縮。
參考注釋
中情
隱藏在心中的思想或情感
不察余之中情。——《楚辭·離騷》
若雖長大,好帶刀劍,中情怯耳。——《史記·淮陰侯列傳》
岑寂
高而靜;清冷
去帝鄉之岑寂。——《鮑照賦》
外物
(1).身外之物。多指利慾功名之類。《莊子·外物》:“外物不可必,故 龍逄 誅, 比干 戮, 箕子 狂, 惡來 死, 桀 紂 亡。” 南朝 梁 沉約 《述僧中食論》:“心神所以昏惑,由於外物擾之。擾之大者其事有三:一則勢利榮名,二則妖妍靡曼,三則甘旨肥濃。” 唐 高適 《同群公宿開善寺贈陳十六所居》詩:“談空忘外物,持誡破諸邪。” 宋 曾鞏 《救災議》:“先王之於救災,髮膚尚無所愛,況外物乎!” 明 方孝孺 《贈林公輔序》:“彼或不知自身重而為外物所移奪者,自輕者也。”
(2).謂超脫於物慾之外。《莊子·大宗師》:“參日而後能外天下,已外天下矣,吾又守之,七日而後能外物。” 晉 葛洪 《抱朴子·明本》:“外物棄志,滌盪機變,忘富逸貴,杜遏勸沮,不恤乎窮,不榮乎達,不戚乎毀,不悅乎譽,道家之業也。” 唐 杜甫 《渼陂西南台》詩:“勞生愧 嚴 鄭 ,外物慕 張 邴 。”
(3).指外界的人或事物。《南史·齊豫章文獻王嶷傳》:“訊訪東宮玄圃,乃有栢屋,制甚古拙,臣乃欲壞取以奉太子,非但失之於前,且補接既多,不可見移,亦恐外物或為異論,不審可有垂許送東府齋理不?”《梁書·陶弘景傳》:“雖在朱門,閉影不交外物,唯以披閲為務。” 唐 元稹 《贈樂天》詩:“不是眼前無外物,不關心事不經心。” 宋 陸游 《感懷》詩:“一窗修燈下,超然傲 羲 軒 。外物自變遷,內景常默存。”
排蹙
排擠。引申謂斥責。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勉學》:“吾初入 鄴 ,與 博陵 崔文彥 交遊,嘗説《王粲集》中難 鄭玄 《尚書》事。 崔 轉為諸儒道之,始將發口,懸見排蹙。” 王利器 集解引 盧文弨 曰:“排蹙,猶言排笮。” 宋 蘇轍 《次韻侄過江漲一首》:“中情久岑寂,外物競排蹙。”
蘇轍名句,次韻侄過江漲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