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燕喜次韻

作者:李邦義 朝代:明代

游燕喜次韻原文

湟川山水舊傳名,暇日來游燕喜亭。

細捫蘿藤尋古剎,徐穿岩洞覓仙靈。

臥龍故址雲常白,夢得遺墟草漫青。

千載風流人不見,惟聞山下水泠泠。

詩詞問答

問:游燕喜次韻的作者是誰?答:李邦義
問:游燕喜次韻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游燕喜次韻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李邦義的名句有哪些?答:李邦義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青韻

2. 清同治《連州志》卷一一

參考注釋

山水

(1) 山上流下來的水

(2) 山和水,指山明水秀的自然風景

山水相連

(3) 指山水畫

潑墨山水

吳道玄…因寫 蜀道山水,始創山水之體,自為一家。—— 唐· 張彥遠《歷代名畫記》

傳名

名聲遠揚,傳播到很遠的地方

暇日

閒暇的時日

安得使予多暇日。——清· 龔自珍《病梅館記》

燕喜亭

亭名。在 廣東省 連縣 城內 北山 下。 唐 王弘中 為 連州 司戶參軍時建。為閒居遊樂之所。 唐 韓愈 取《詩·魯頌·閟宮》“ 魯侯 燕喜”之義,題名為“燕喜之亭”,並作《燕喜亭記》。

捫蘿

攀援葛藤。 南朝 梁 范雲 《送沉記室夜別》詩:“捫蘿正憶我,折桂方思君。” 唐 宋之問 《靈隱寺》詩:“捫蘿登塔遠,刳木取泉遙。” 宋 王安石 《九井》詩:“捫蘿挽蔦到山趾,仰見吹瀉何崢嶸。” 清 俞正燮 《黟縣山水記》:“捫蘿挽葛,時有至者。”

古剎

年代久遠的寺廟

燕然對古剎,代郡隱城樓。—— 南朝陳· 徐陵《出自薊北門行》

岩洞

(1) 地面上有天然頂蓋的洞穴;不大但很別致的石洞;山洞

(2) 指岩石鑽孔或天然岩洞

仙靈

神仙。 晉 左思 《吳都賦》:“圖以雲氣,畫以仙靈。” 南朝 宋 鮑照 《代升天行》:“從師入遠岳,結友事仙靈。” 清 吳敏樹 《游大雲山記》:“﹝ 大雲山 ﹞此去可百里,仙靈之所居也。”

臥龍

比喻隱居或未露頭角的傑出人才

諸葛孔明者,臥龍也。——《三國志·諸葛亮傳》

故址

以前的地址

遺墟

猶廢墟。 唐 高適 《古大梁行》:“遺墟但見狐狸跡,古地空餘草木根。” 宋 蘇舜欽 《和鄰幾登繁台塔》:“ 孝王 有遺墟,寥落千里餘。” 金 元好問 《鎮州與文舉百一飲》詩:“翁仲遺墟草棘秋,蒼龍雙闕記神州。” 清 翁志琦 《田氏紫荊里》詩:“ 田氏 遺墟沒草萊,春風猶見紫荊開。”

千載

千年。形容歲月長久。《漢書·王莽傳上》:“於是羣臣乃盛陳‘ 莽 功德致 周 成 白雉之瑞,千載同符’。” 唐 韓愈 《歧山下》詩:“自從 公旦 死,千載閟其光。” 清 昭槤 《嘯亭雜錄·三年喪》:“惟我 純皇 孝摯性成,力阻浮議,使千載之陋,更於一旦。”

風流人

指超凡脫俗而好風雅的人。《晉書·外戚傳·王濛》:“ 簡文帝 之為 會稽王 也,嘗與 孫綽 商略諸風流人, 綽 言曰:‘ 劉惔 清蔚簡令, 王濛 溫潤恬和。’” 宋 蘇軾 《和陶<飲酒>》之三:“ 江 左風流人,醉中亦求名。”

不見

(1)

不曾相見

老哥倆可有日子不見了

(2)

見不著;丟失

一輛新腳踏車轉身就不見了

下水

(1) 放水

(2) 放入或滑入水中

船下水

(3) 比喻入伙做壞事

她用色相拉他下水 xiàshui

(4) 食用的牲畜內臟

豬下水

泠泠

(1) 形容清涼;冷清

白露泠泠

(2) 本指流水聲。借指清幽的聲音

詩詞推薦

游燕喜次韻原文_游燕喜次韻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