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還秋日光,迤邐照阡陌

強至苦雨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強至的《苦雨》

全文:
關輔布連歲旱,布耕地千里布赤。
官家布放租稅,猶有道邊瘠。
群國乞膏雨,童巫叫蜥蜴。
神聽久寂寞,民意轉悽惻。
天公忽瞑目,一怒乖龍殛。
雨師偃其旁,驚起振厥職。
不復計多寡,傾瀉信朝夕。
入地知幾犁,地上但盈尺。
渹如三峽注,那辨四檐滴。
落勢曾未停,廬井反憂溺。
始知天公難,不易人願適。
舉頭告風伯,速吹濕雲坼。
卻還秋日光,迤邐照阡陌
俾民布新種,來歲飽麰麥。

強至詩詞大全

名句書法欣賞

強至卻還秋日光,迤邐照阡陌書法作品欣賞
卻還秋日光,迤邐照阡陌書法作品

參考注釋

卻還

亦作“卻還”。1.退回。 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查談》:“會有中使至州, 琯 使 昌藻 郊外接候,須臾卻還。” 清 方文 《送何元長歸興化》詩:“抆淚卻還江北路,蕭蕭秋雨暗丹楓。”

(2).謂退還。 唐 元稹 《彈奏劍南東川節度使狀》:“伏乞聖慈勒本道長吏及諸州刺史,招緝疲人,一切卻還產業,庶使孤窮有託,編戶再安。”《太平廣記》卷三三六引《廣異記·宇文覿》:“ 鍔 靈語嘆息久之,謂 覿 :‘勿令作官,何故受之,此度不能相救矣。’ 覿 云:‘今卻還之,如何?’”《舊唐書·德宗紀上》:“已貯納者仍明置簿歷,各給文牒,後準元數卻還。”

日光

(1) 太陽光,既無散射又無反射的太陽定向射線

(2) 白天的光亮,與夜晚的黑暗相反。太陽光加天空的光,與月光和人造光相反

日光下徹,影布石上。——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迤邐

亦作“ 迤里 ”。亦作“迆邐”。1.曲折連綿貌。 南朝 齊 謝朓 《治宅》詩:“迢遰南川陽,迤邐西山足。” 宋 柳永 《鳳棲梧》詞之三:“玉樹瓊枝,迆邐相偎傍。” 丁玲 《小火輪上》:“她把眼從窗戶望出去,是迤邐不斷的青山。”

(2).指唱歌聲和鳥鳴聲的悠揚圓轉。 元 朱庭玉 《夜行船·春曉》套曲:“迤邐鶯啼共燕語,偏向閒庭戶。”

(3).斜延貌;延伸貌。 宋 蘇軾 《錄進單鍔吳中水利書》:“蓋本處地勢,自 銀林堰 以西,地形從東迤邐西下。” 鄭觀應 《盛世危言·邊防上》:“在東北、西北,由 東三省 、內外 蒙古 迤邐而至 新疆 ,又在在與 俄 接壤。”

(4).緩行貌。《古今小說·眾名姬春風吊柳七》:“ 柳七 官人別了眾名姬,擕著琴劍書箱,扮作遊學秀士,迤邐上路。” 蘇曼殊 《斷鴻零雁記》第二七章:“余頽僵如屍,幸賴 法忍 扶餘,迤邐而行。” 汪曾祺 《故里三陳》:“和這個胖女人較了半天勁,累得他筋疲力盡,他迤里歪斜走出來。”

(5).漸次;逐漸。 宋 蘇軾 《與楊元素書》之八:“厥直六百千,先只要二百來千,餘可迤邐還。” 宋 賀鑄 《更漏子》詞:“迆邐黃昏,景陽鐘動,臨風隱隱猶聞。”《古今小說·閒雲庵阮三償冤債》:“﹝ 阮三 ﹞每夜如此,迤邐至二十日。”

阡陌

(1) 田界

田連阡陌

(2) 田間小路

阡陌交通。——晉· 陶淵明《桃花源記》

(3) 田野,壟畝

援旗誓眾,奮於阡陌之上。——晉· 陸機《豪士賦》序

(4) 比喻途徑、門路

(5) 草野民間

倔起阡陌之中。——漢· 賈誼《過秦論上》

強至名句,苦雨名句

詩詞推薦

卻還秋日光,迤邐照阡陌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