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根通九地,變化有微測

張耒堂下幽草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張耒的《堂下幽草》

全文:
烈日三萬里,所至壞金石。
嗟哉庭中草,獨不改佳色。
日中雖暫萎,晨露發鮮碧。
深根通九地,變化有微測
應知一氣移,不得常炎赫。

張耒詩詞大全

名句書法欣賞

張耒深根通九地,變化有微測書法作品欣賞
深根通九地,變化有微測書法作品

參考注釋

九地

(1).指各種隱秘難測的地形。《孫子·形》:“善守者藏於九地之下,善攻者動於九天之上。” 梅堯臣 註:“九地,言深不可知。” 郭化若 註:“九地,各種地形,也含有極其深秘的意思在內……九,泛指多數。”

(2).指地的最深處。 南朝 梁 江淹 《遂古篇》:“九地之下,如有天兮。” 宋 文天祥 《呈小村》詩:“雷潛九地聲元在,月暗千山魄再明。”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龍飛相公》:“但深在九地,安望重睹天日乎!”

(3).猶九泉。指地下。《晉書·胡奮傳》:“ 奮 唯有一子,為 南陽王 友,早亡。及聞女為貴人,哭曰:‘老奴不死,唯有二兒,男入九地之下,女上九天之上。’” 清 湯右曾 《荊州》詩:“ 龍陂橋 外坡陀血,誰洗忠臣九地魂。”

(4).用兵的九種地勢。 唐 司空圖 《王公河中生祠碑》:“於兵法之中,亦葉道家之理。雖戰同九地,或於危地爭先。” 元 羅貫中 《風雲會》第三折:“作戰先將九地量,決戰須將五間防。” 清 顧炎武 《井陘》:“頗憶三分國,曾觀九地形。”

(5).指根據地質、地形而分的九種土地。 漢 揚雄 《太玄·太玄數》:“九地:一為沙泥,二為澤池,三為沚崖,四為下田,五為中田,六為上田,七為下山,八為中山,九為上山。”

(6).猶言遍地,大地。 宋 張元乾 《賀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詞:“底事 崑崙 傾 砥柱 ,九地黃流亂注。” 胡云翼 註:“九地,九州之地,即‘遍地’的意思。” 明 劉基 《題李太白觀瀑圖》詩:“遙望瀑布水,自天垂白虹。大聲回九地,浮光散虛空。”

(7).陰陽家謂歷數有九地之數。參見“ 九天 ”。

(8).佛教語。謂眾生輪迴之三界。凡欲界一地,色*界四地,無色*界四地。 南朝 宋 宗炳 《明佛論》:“等是人也,背轍失路,蹭蹬長往,而永沒九地,可不悲乎!” 唐 盧照鄰 《五悲·悲人生》:“三界九地,往返周旋。”《敦煌變文集·歡喜國王緣》:“和尚於是與夫人説三界九地人所生之處,壽命無限等事。”

變化

事物產生新的狀況

初漸謂之變,變時新舊兩體俱有;變盡舊體而有新體,謂之化。——《禮記·中庸》疏

一爭一擇,而變化之事出矣。——〔英〕赫胥黎著、 嚴復譯《天演論》

則天道變化,不主故常是正。——〔英〕赫胥黎著、 嚴復譯《天演論》

張耒名句,堂下幽草名句

詩詞推薦

  • 金山行

    郭祥正宋代〕金山杳在滄溟中,雪崖冰柱浮仙宮。乾坤扶持自今古,日月仿佛懸西東。我泛靈槎出塵世,搜尋異境窺神功。一朝
    深根通九地,變化有微測 詩詞名句
  • 懷關聖功

    吳則禮宋代〕破除午夢晴鳥呼,起喚奴人轉轆轤。半世奇奇兼怪怪,一春白白與朱朱。生憎張儀舌尚在,大笑香岩錐也無。矻矻
  • 游峨眉十一首

    馮時行宋代〕蜀公愛山水,無不到牛心。歲久無從問,詩亡不可尋。雲堂環碧嶂,溪路擘青岑。從僻須回杖,窮探不厭深。
  • 築台

    司馬扎唐代〕魏國昔強盛,宮中金玉多。征丁築層台,唯恐不巍峨。結構切星漢,躋攀橫綺羅。朝觀細腰舞,夜聽皓齒歌。詎念
    深根通九地,變化有微測 詩詞名句
  • 新種芭蕉

    蘇轍宋代〕芭蕉移種未多時,濯濯芳莖已數圍。畢竟空心何所有,欹傾大葉不勝肥。蕭騷莫雨鳴山樂,狼籍秋霜脫敝衣。堂上
    深根通九地,變化有微測 詩詞名句
  • 乾隆清代〕四山氣蒸溽,濕熱殊常熾。雖雲避暑莊,暑乃無可避。斯處尚如斯,關內倍蓰計。大安奉以來,夏凊養實遂。禾黍
  • 西北風

    乾隆清代〕昨朝徹夜晴,密雲忽生曉。礎潤有明徵,棼絲卒未了。情知雨不妨,究覺晴為好。午轉西北風,霽放晶陽皓。時若
  • 閏月丙子判府相公被制命升使弼越六月癸卯公

    朱長文唐代〕宣制初聞下玉墀,又逢盛事協熊罷。青霄靈昂凝祥久,紫府蟠桃結實奇。養志增添龜鶴算,避權辭讓鳳凰池。從今
  • 昆明池織女石(一作司馬復詩)

    童翰卿唐代〕一片昆明石,千秋織女名。見人虛脈脈,臨水更盈盈。苔作輕衣色,波為促杼聲。岸雲連鬢濕,沙月對眉生。有臉
  • 幽居

    陸游宋代〕人間歲月苦駸駸,白首幽居不厭深。嬾愛舉杯成美睡,靜嫌對弈動機心。山村野渡雙芒屩,夜雪晨霜一布衾。不到
深根通九地,變化有微測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