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餘詬病置不問,貧友或乞捐餐錢

趙蕃寄莫萬安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趙蕃的《寄莫萬安》

全文:
天生尤物為民瘵,荔枝奔騰自南海。
後來始說閩部采,亦有風人刺丁蔡。
嗟哉萬安十室邑,橘比江陵梨號蜜。
嘗聞舊日事苞苴,千數私家公百十。
莫侯為令知其然,罷獻初從使者先。
其餘詬病置不問,貧友或乞捐餐錢
憶昨追隨秋政熱,不但近公如玉雪。
別來已忽露為霜,當念相如多病渴。

趙蕃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其餘

剩下的人或物

其餘則熙熙而樂。——唐· 柳宗元《捕蛇者說》

其餘以儉立名。——宋· 司馬光《訓儉示康》

其餘各處鄉民。——《廣東軍務記》

為標準以警其餘。——清· 方苞《獄中雜記》

馬克和李莉在下棋,其餘在玩牌

詬病

指出他人過失而加非議、辱罵

常以儒相詬病。——《禮記·儒行》

古人以儉為美德,今人乃以儉相詬病,嘻,異哉!——宋· 司馬光《訓儉示康》

不問

(1).不慰問。《周禮·秋官·大行人》:“出入三積,不問壹勞。”

(2).不過問;不詢問。《史記·陳丞相世家》:“ 漢王 以為然,乃出黃金四萬斤,與 陳平 ,恣所為,不問其出入。” 唐 李商隱 《賈生》詩:“可憐夜半虛前夕,不問蒼生問鬼神。” 宋 曾鞏 《兜率院記》:“至於浮屠人雖費如此,皆置不問,反傾府空藏而棄與之。” 夏衍 《不愁沒有工作》:“但是 上海 就是這樣的可以放置不問了嗎?”

(3).不管;無論。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耕田》:“凡耕:高下田,不問春秋,必須燥溼得所為佳。”《敦煌變文集·燕子賦變文》:“雀兒出來,不問好惡,拔拳即搓。” 元 關漢卿 《救風塵》第三折:“不問官妓私科子,只等有好的來你客店裡,你便來叫我。”

(4).不依法處分;不追究刑事責任。 唐 韓愈 《論淮西事宜狀》:“朕即赦 元濟 不問,迴軍討之。”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兵部·武弁殺邑令父子》:“乃父子俱死箠楚,寧非衣冠奇禍,何以置 興 不問? 興 尋病,得伏枕死。” 毛澤*東 《為爭取國家財政經濟狀況的基本好轉而鬥爭》:“在這個問題上,必須實行鎮壓與寬大相結合的政策,即首惡必辦,脅從者不問,立功者受獎的政策,不可偏廢。”

貧友

貧窮的友人。《漢書·貨殖傳》:“﹝ 陶朱公 ﹞十九年之間三致千金,而再散分與貧友昆弟。” 明 葉紹袁 《亡室沉安人傳》:“君曰:‘貧友以急告而不能周,愧也。’即脫簪珥鬻數十金予之。” 清 孔尚任 《答張諧石書》:“僕本貧官,又交貧友,有心無力,自蹈菲薄。”參見“ 貧交 ”。

餐錢

飯食錢。 宋 歐陽修 《歸田錄》卷二:“每歲乾元節,醵錢飯僧,進香合以祝聖壽,謂之‘香錢’。判院官常利其餘以為餐錢。” 明 趙南星 《明通議大夫兵部右侍見泉魏公碑》:“至是出以相質,錙銖不爽,自酒稅贖鍰等金之外,廩給乃其餐錢,亦以為公用。”

趙蕃名句,寄莫萬安名句

詩詞推薦

其餘詬病置不問,貧友或乞捐餐錢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