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李新的《送時仲西歸》
全文:
掛書牛角來東都,短小不長五尺余。
龍章鳳姿蘄見用,回叱關吏身無繻。
志如鶚氣虎,整束衣冠詫齊魯。
膏油繼晷不識眠,虀鹽充腸久味苦。
爾來試擬觀國賓,勢筆四顧旁無人。
劉蕡射策不中彀,何蕃如家知有親。
不平豪華憤四五載,虛老身姓三十春。
杜門讀書破萬卷,終教此道淳乎淳。
行行雪霜寒凝野,侵星據鞍跨羸馬。
妻子評郎被褐還,玉柱機頭差不下。
但夸舌在終可圖,肯向明時慚達者。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妻子
(1) 男子的正式配偶
(2) 妻子和兒女。
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晉· 陶淵明《桃花源記》
卻看妻子愁何在。——唐· 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詩
被褐
(1).穿著粗布短襖。謂處境貧困。《墨子·尚賢中》:“ 傅説 被褐帶索,庸築乎 傅巖 。” 漢 徐幹 《中論·治學》:“夫聽黃鐘之聲,然後知擊缶之細;視袞龍之文,然後知被褐之陋。” 明 方孝孺 《滄州趣為台城趙生孝禮題》詩:“俯首蓬屋中,被褐勘六經。” 黃人 《<清文匯>序》:“被褐而來,棄繻而去。”
(2).用以指不慕榮利,安於貧賤的高人隱士。《文選·張協<七命>》:“林無被褐,山無韋帶。” 李周翰 註:“被褐之衣,逸人服也。”
玉柱
(1).石柱的美稱。 唐 杜甫 《朝享太廟賦》:“升降之際,見玉柱生芝。” 宋 王仲旉 《南都賦》:“金鋪絢日,玉柱凌煙。” 明 李夢陽 《秋懷》詩:“雕闌玉柱留天女,錦石秋花隱御舟。”
(2).玉制的弦柱。亦指代琴、瑟、箏等弦樂器。《文選·江淹<別賦>》:“掩金觴而誰御,橫玉柱而霑軾。” 李善 註:“琴有柱,以玉為之。” 唐 楊巨源 《雪中聽箏》詩:“玉柱泠泠對寒雪,清商怨徵聲何切。” 南唐 馮延巳 《蝶戀花》詞:“誰把鈿箏移玉柱,穿簾燕子雙飛去。” 清 汪懋麟 《仲冬平山堂落成即席得五十韻》:“朱弦調玉柱,鐵撥轉檀槽。”
(3).指額上隆起的筋肉。《隋書·高祖記上》:“額上有玉柱入頂,目光外射。”
(4).筷子的美稱。 南朝 梁 庾肩吾 《長安有狹斜行》:“三子俱來宴,玉柱擊清甌。”
(5).指修道者死後鼻腔分泌物。據說這是成道的徵象。 元 無名氏 《度柳翠》第四折:“鼻竅中兩行玉柱,頭直上萬道金光。”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羅祖》:“更數日而往,則玉柱下垂,坐化已久。”《醒世姻緣傳》第二一回:“進去看他一看,只見他兩條玉柱拄在膝上,不知從幾時圓寂去了。”
(6).中指的別稱。
(7).山藥的別名。 宋 朱弁 《曲洧舊聞》卷四:“道人 沉天休 嘗言:‘頃年採藥其中,見一藤引蔓甚遠,而葉亦特大,疑其非也,乃共掘之,大如柱,長數尺,蓋亦山藥也,大莖可享半月,戲目為玉柱。其後玉柱之名稍著……鬻山藥者,利其易售,皆冒玉柱之名。’”
(8).饅頭的別名。 清 厲荃 《事物異名錄·飲食·饅頭》:“《匯苑詳註》:玉柱、灌漿,皆饅頭之別稱也。”
不下
(1).不少於。 漢 晁錯 《論貴粟疏》:“今農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 唐 韓愈 《黃家賊事宜狀》:“自用兵已來,已經二年,前後所奏殺獲,計不下一二萬人。” 楊朔 《亂人坑》:“八年來,單單這個亂人坑埋的死人不下六千。”
(2).不亞於;不次於。 明 沉德符 《野獲編補遺·釋道·薩王二真君之始》:“此二宮者,俱在京師兌隅,雄麗軒敞,不下宮掖。” 劉光弟 《美酒行》:“雲今東省旱,不下西省荒。” 茹志鵑 《高高的白楊樹》:“大姐那股高興的神氣,也並不下於我。”
(3).沒有攻克。《後漢書·公孫瓚傳》:“ 紹 遣將 崔巨業 將兵數萬攻圍 故安 不下,退軍南還。”
李新名句,送時仲西歸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