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吳則禮的《游昆羅山寺二首》
全文:
據鞍風嫋嫋,橫策水冷冷。
華屋聳雲谷,朱闌依翠屏。
偶攜千騎出,更為九秋停。
何秘論黑月,歸途聊戴星。
參考注釋
據鞍
跨著馬鞍。亦借指行軍作戰。《後漢書·馬援傳》:“ 援 自請曰:‘臣尚能被甲上馬。’帝令試之。 援 據鞍顧眄,以示可用。”《周書·儒林傳·樊深》:“朝暮還往,常據鞍讀書,至馬驚墜地,損折支體,終亦不改。” 宋 劉克莊 《軍中樂》詩:“將軍貴重不據鞍,夜夜發兵防隘口。” 清 錢謙益 《貴州布政使司右參政陳府君墓志銘》:“師還之日,磨厓染翰,沾沾自喜,庶幾有據鞍裹革之志焉。” 俞鍔 《醉歌行》:“據鞍矍鑠空餘子,掀髯一飲話滔滔。”
嫋嫋
亦作“嬝嬝”。1.輕盈纖美貌。 晉 左思 《吳都賦》:“藹藹翠幄,嫋嫋素*女。” 南朝 梁武帝 《白紵辭》之二:“纖腰嫋嫋不任衣,嬌態獨立特為誰?”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姑妄聽之二》:“一女子左抱小兒,右持鞀鼓,嬝嬝來。”
2.搖曳貌;飄動貌。《玉台新詠·古樂府<皚如山上雪>》:“竹竿何嫋嫋,魚尾何蓰蓰。” 南朝 宋 鮑照 《在江陵嘆年傷老》詩:“翾翾燕弄風,嫋嫋柳垂道。” 唐 李白 《送蕭三十一之魯中》詩:“夫子如何涉江路,雲帆嫋嫋 金陵 去。” 宋 辛棄疾 《朝中措》詞:“籃輿嫋嫋破重岡,玉笛兩紅粧。”
3.吹拂貌。《楚辭·九歌·湘夫人》:“嫋嫋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唐 劉長卿 《石樑湖有寄》詩:“瀟瀟清秋暮,嫋嫋涼風發。” 宋 蘇軾 《海棠》詩:“東風嫋嫋泛崇光,香霧霏霏月轉廊。” 明 單本 《蕉帕記·尋春》:“聽幾派笙歌送,渺渺湖山嫋嫋風。”
4.繚繞貌。 宋 蘇軾 《浣溪沙》詞:“霧帳吹笙香嫋嫋,霜庭按舞月娟娟。” 元 龍輔 《龍輔女紅餘志》卷上:“行處皆有光,亦不類闇夜,每至一處,煙嬝嬝繞惡少年頸。” 燕谷老人 《續孽海花》第四三回:“口中鼻中,如白雲出山,嫋嫋不絶。” 聞一多 《劍匣》:“那爐上注著嬝嬝的篆煙。”
5.形容香氣散發。 宋 蘇軾 《贈杜介》詩:“松風吹菵露,翠濕香嫋嫋。” 明 周履靖 《錦箋記·醉春》:“羅衣慣惹春風,暗覺花香嬝嬝。”
6.悠揚婉轉。 唐 張說 《東都酺宴詩五》:“入雲歌嫋嫋,向日妓叢叢。” 宋 蘇軾 《前赤壁賦》:“餘音嫋嫋,不絶如縷。” 清 洪昇 《長生殿·偷曲》:“只聽得玉河流水韻幽清,猶似《霓裳》嫋嫋聲。” 秦牧 《花城·海闊天空的散文領域》:“那些最好的散文,有的使人想起了銀光閃閃的匕首,有的使人想起了餘音嬝嬝的洞簫。”
冷冷
(1).寒涼的樣子。 宋 王禹偁 《李太白真贊並序》:“冷冷碧江,下浸秋石。” 元 揭傒斯 《奉同柯博士甘內掾下直賦》:“冷冷草露白,華月隔林生。” 葉聖陶 《隔膜·母》:“弱小的菊科的花開出來使人全不經意,卻顫顫地冷冷地鋪滿了庭階。無力的晚陽照在那些花上面,著實有些兒寒意。”
(2).冷淡;嚴肅。 茅盾 《子夜》一:“她忽然冷冷地瞥了 范博文 一眼,鼻子裡輕輕一哼,就懶洋洋的走開了。” 曹禺 《雷雨》第一幕:“他說話很簡短,表面是冷冷的。”
(3).表示譏諷的意味。 魯迅 《且介亭雜文末編·三月的租界》:“三月里,就‘有人’在 上海 的租界上冷冷的說道--‘ 田軍 不該早早地從 東北 回來!’”
泠泠。形容聲音清越。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王轂》:“﹝ 王轂 ﹞未第時嘗為《玉樹曲》云:‘壁月夜,瓊樹春,鶯舌冷冷詞調新。’”一本作“ 泠泠 ”。 明 何景明 《贈王文熙》詩:“冷冷朱絲絃,聽我別鶴操。” 明 高啟 《稚兒塔》詩:“尋跡殊窅窅,聞聲每冷冷。”
吳則禮名句,游昆羅山寺二首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