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梅堯臣的《沈學士景休知真州》
全文:
太守旛旗近國門,州民迎望若雲屯。
家風自有東陽詠,主道新移北海樽。
紅錦臂韝觀粉質,塗金珂勒駕朱軒。
他時儻使春秋對,莫以周襄出鄭論。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家風
一個家庭或家族的傳統風尚;門風
習其家風。——宋· 司馬光《訓儉示康》
東陽
(1).古邑名。 春秋 魯 地。在今 山東省 費縣 境。《左傳·哀公八年》:“ 吳 師克 東陽 而進,舍於 五梧 。”
(2).古邑名。 春秋 齊 地。在今 山東省 臨胊縣 境。《左傳·襄公六年》:“四月, 晏弱 城 東陽 而遂圍 萊 。” 杜預 註:“ 東陽 , 齊 竟上邑。”
(3).古邑名。 戰國 楚 地。在今 江蘇省 盱眙縣 境。《國語·楚語上》:“若資 東陽 之盜使殺之,其可乎?” 韋昭 註:“ 東陽 , 楚 北邑。”
(4).古地區名。 春秋 晉 地。相當今 河北省 太行山 以東 邢台 、 邯鄲 一帶。《左傳·昭公二十二年》:“六月, 荀吳 略 東陽 。” 杜預 註:“ 東陽 , 晉 之 山 東邑, 魏郡 廣平 以北。”
(5).古地區名。 戰國 趙 地。《韓非子·初見秦》:“以 代 、 上黨 不戰而畢為 秦 矣, 東陽 、 河 外不戰而畢反為 齊 矣。” 陳奇猷 集釋引 鮑彪 曰:“ 東陽 屬 清河 ;河外, 滹沱河 之外。”
(6).指 漢 東陽侯 張相如 。《漢書·賈誼傳》:“於是天子議以 誼 任公卿之位。 絳 、 灌 、 東陽侯 、 馮敬 之屬盡害之。” 顏師古 註:“ 東陽侯 , 張相如 也。” 唐 皮日休 《悼賈》:“上既悅而欲大用兮,遭 絳 灌 與 東陽 ,道既擯兮何明,乃出傅於 沅 湘 。”
(7).指 南朝 梁 沉約 。因其曾為 東陽 守,故稱。 宋 曹組 《驀山溪·梅》詞:“孤芳一世,供斷有情愁,消瘦損, 東陽 也,試問花知否?” 元 袁易 《台城路》詞:“風流漸懶,但詩惱 東陽 ,病添 中散 。”參見“ 東陽銷瘦 ”。
(8).複姓。 南朝 宋 有 東陽無疑 。
主道
(1).君主治國之道。《管子·明法》:“所謂治國者,主道明也;所謂亂國者,臣術勝也。”《荀子·正論》:“主道明則下安,主道幽則下危。”《韓非子·愛臣》:“是以姦臣蕃息,主道衰亡。”《呂氏春秋·分職》:“人主之不通主道者,則不然。”
(2).謂古代在喪禮中為死者立神主的道理。《禮記·檀弓下》:“銘,明旌也,以死者為不可別已,故以其旗識之。愛之斯録之矣,敬之斯盡其道焉耳。重,主道也。” 鄭玄 註:“始死未作主,以重主其神也。” 孔穎達 疏:“言始死作重,猶若吉祭木主之道。主者吉祭所以依神,在喪重亦所以依神,故云重主道也。”《晉書·禮志中》:“以二瓦器盛始死之祭,繫於木,裹以葦席,置庭中,近南,名為重,今之凶門是其象也。禮,既虞而作主。今未葬,未有主,故以重當之。《禮》稱為主道,此其義也。”
(3).猶言東道。 宋 梅堯臣 《沉學士景休知真州》詩:“家風自有 東陽 詠,主道新移 北海 罇。”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鬧榭》:“我與 次 兄原有主道,正該少申敬意。”
北海樽
見“ 北海尊 ”。
梅堯臣名句,沈學士景休知真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