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顧況的《雜曲歌辭行路難三首》
全文:
君不見古來燒水銀,變作北邙山上塵。
藕絲掛身在虛空,欲落不落愁殺*人。
睢水英雄多血刃,建章宮闕成灰燼。
淮王身死桂枝折,徐氏一去音書絕。
行路難,行路難,生死皆由天。
秦皇漢武遭下脫,汝獨何人學神仙。
君不見擔雪塞井徒用力,炊砂作飯豈堪吃。
一生肝膽向人盡,相識不如不相識。
冬青樹上掛凌霄,歲晏花凋樹不凋。
凡物各自有根本,種禾終不生豆苗。
行路難,行路難,何處是平道。
中心無事當富貴,今日覺君顏色好。
君不見少年頭上如雲發,少壯如雲老如雪。
豈知灌頂有醍醐,能使清涼頭不熱。
呂梁之水掛飛流,黿鼉蛟蜃不敢游。
少年恃險若平地,獨倚長劍凌清秋。
行路難,行路難,昔少年,今已老。
前朝竹帛事皆空,日暮牛羊古城草。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行路難
(1).行路艱難。亦比喻處世不易。 唐 杜甫 《宿府》詩:“風塵荏苒音書絶,關塞蕭條行路難。” 唐 白居易 《太行路》詩:“行路難,不在水,不在山,只在人情反覆間。”
(2).樂府雜曲歌辭名。內容多寫世路艱難和離情別意。原為民間歌謠,後經文人擬作,采入樂府。 南朝 宋 鮑照 《擬行路難》十九首及 唐 李白 所作《行路難》三首都較著名。《晉書·袁山松傳》:“初, 羊曇 善唱樂, 桓伊 能輓歌,及 山松 《行路難》繼之,時人謂之‘三絶’。” 陳去病 《少年行》之三:“勸君莫誦《行路難》,勸君莫復居 長安 。”
行路
路人,在路上行走的人
骨肉為行路。——唐· 魏徵《諫太宗十思疏》
少年
古稱青年男子,現在指人大約十歲到十五歲這個階段
少年兒童讀物
顧況名句,雜曲歌辭行路難三首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