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籠兩下,樓乘汗漫,橋枕清漪

佚名雨中花(賀歐文建樓與橋)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佚名的《雨中花(賀歐文建樓與橋)》

全文:
飣斗雲山,挨排煙水,六丁午夜文移。
道滁孫子,欲寄游嬉。
高趁鶩霞舒嘯,低群鷗鷺忘機。
牢籠兩下,樓乘汗漫,橋枕清漪
灞陵吟暢,岳陽登覽,百色都副襟期。
還好是、行天馬渡,深月人歸。
倚柱荷香撲面,憑欄桂影侵衣。
索梅無便,春風不礙,容我追隨。

佚名詩詞大全

名句書法欣賞

佚名牢籠兩下,樓乘汗漫,橋枕清漪書法作品欣賞
牢籠兩下,樓乘汗漫,橋枕清漪書法作品

參考注釋

牢籠

(1) 關鳥獸的器具,比喻約束、限制人的事物或騙人的圈套

陷入牢籠

(2) 約束,限制

衝破舊禮教的牢籠

兩下

(1).雙方;兩方面。《穀梁傳·昭公八年》:“兩下相殺,不志乎《春秋》。” 唐 柳宗元 《駁復仇議》:“今若取此以斷兩下相殺,則合於禮矣。”《三國演義》第八回:“ 貂蟬 送酒與 布 ,兩下眉來眼去。” 吳組緗 《山洪》二:“有一次因為派捐, 三官 提出質問,兩下發生爭執。”

(2).有屋脊房屋的前後兩檐。《禮記·檀弓上》“見若覆夏屋者矣” 唐 孔穎達 疏:“ 殷 人以來,始屋四阿, 夏 家之屋,唯兩下而已。”

(3).指辦法或本領。如:你還真有兩下。參見“ 兩下子 ”。

汗漫

(1).廣大,漫無邊際。《淮南子·俶真訓》:“至德之世,甘暝於溷澖之域而徙倚於汗漫之宇。” 宋 文天祥 《酹江月·南康軍和東坡》詞:“空翠晴嵐浮汗漫,還障天東半壁。” 清 葉廷琯 《鷗陂漁話·漢口後湖詩》:“後湖汗漫無際,賊舟楫未具,不得渡。”

(2).渺茫不可知。《淮南子·道應訓》:“吾與汗漫期於九垓之外。” 高誘 註:“汗漫,不可知之也。”後附會為仙人的名字。 晉 張協 《七命》:“過 汗漫 之所不游,躡 章亥 之所未跡。” 唐 李白 《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先期 汗漫 九垓上,願接 盧遨 游太清。”

(3).漫無標準;不著邊際。《新唐書·選舉志上》:“因以謂按其聲病,可以為有司之責,捨是則汗漫而無所守。”《金史·高汝礪傳》:“內外百官所司不同,比應詔言事者不啻千數,俱不達各司利害,汗漫陳説,莫能詳盡。” 明 胡道 《<歸田詩話>序》:“﹝ 瞿佑 ﹞著《詩話》三卷,大略似野史,有抑揚可法之旨,非汗漫無稽之詞。” 魯迅 《熱風·估<學衡>》:“所以‘弁言’就是序,異於‘雜誌邇例’的宣言,並為一談,太汗漫了。”

(4).形容漫遊之遠。 唐 陳陶 《謫仙吟贈趙道士》:“汗漫東遊黃鶴雛, 縉雲 仙子住清都。” 明 張煌言 《冬懷》詩之八:“萬里孤槎真汗漫,十年長劍總蹣跚。” 清 戴名世 《種樹說》:“顧種樹又無其資,而客游汗漫不知所底。” 郁達夫 《迷羊》一:“在湖亭里蟄居了幾天,我就開始作汗漫的閒行。”參見“ 汗漫遊 ”。

清漪

《詩·魏風·伐檀》:“ 河 水清且漣猗。”後以“清漪”謂水清澈而有波紋。 南朝 齊 謝朓 《泛水曲》:“日晚厭遵渚,採菱贈清漪。” 宋 蘇軾 《渚宮》詩:“臺中絳帷誰復見,臺下野水浮清漪。” 清 孫枝蔚 《吊迷樓故址和彭駿孫》:“琪樹經年開錦繡,珠簾入夏映清漪。” 瞿秋白 《赤都心史》三:“小池一角清漪如畫。”

佚名名句,雨中花(賀歐文建樓與橋)名句

詩詞推薦

牢籠兩下,樓乘汗漫,橋枕清漪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