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蘇軾的《劉醜廝詩》
全文:
劉生望都民,病羸寄空窯。
有子曰醜廝,十二行操瓢。
墦間得餘粒,雪中拾墮樵。
饑飽共生死,水火同焚漂。
病翁恃一褐,度此積雪宵。
哀哉二暴客,掣去如飢鴞。
翁既死於寒,客亦易此齠。
崎嶇走亭長,不憚雪徑遙。
我仇祝與苑,物色同遮邀。
行路為出涕,二客竟就梟。
譊譊訴我庭,慷慨驚吾僚。
曰此可名寄,追配郴之蕘。
恨我非柳子,擊節為爾謠。
官賜二萬錢,無家可歸嬌。
為媾他日婦,婉然初垂髫。
洗沐作小史,裹頭束其腰。
筆硯耕學苑,戈矛戰天驕。
壯大隨所好,忠孝福可徼。
相國有折脅,封侯或吹*簫。
人事豈易料,勿輕此僬僥。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洗沐
(1).沐浴。 漢 劉向 《新序·善謀下》:“﹝ 廝養卒 ﹞乃洗沐往見。” 宋 葉夢得 《石林燕語》卷十:“ 王荊公 性不善緣飾,經歲不洗沐,衣服雖弊,亦不浣濯。” 清 唐孫華 《夏日園居雜詠》之十四:“雨過峰巒如洗沐,風來草木盡飛揚。”
(2).借指休假。 漢 制,官吏五日一次,沐浴休息。 唐 宋 時延為十日一次。《史記·張丞相列傳》:“﹝ 張蒼 ﹞常父事 王陵 。 陵 死後, 蒼 為丞相,洗集,常先朝 陵 夫人上食,然後敢歸家。”《新唐書·高力士傳》:“於是四方奏請皆先省後進,小事即專決,雖洗沐未嘗出。” 宋 朱熹 《示四弟》詩:“十日一洗沐,諸生各歸休。”參見“ 休沐 ”、“ 旬假 ”。
(3).比喻培育。 宋 葉適 《上蔡先生祠堂記》:“ 謝 氏之困於庸奴久矣, 子耕 既洗沐之,列於士大夫,安知無達人出,復佐二 程 之道!”
小史
(1).古小官名。《周禮》春官宗伯之屬,掌邦國之志、貴族世系以及禮儀等事。 漢 以後為尚書令史或地方官一般屬吏之稱。《漢書·谷永傳》:“ 永 少為 長安 小史,後博學經書。”《玉台新詠·古樂府<陌上桑>》:“十五府小史,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專城居。”史,一本作“ 吏 ”。 章炳麟 《序種姓上》:“婚姻則別以姓,宗法則別以氏。置司商以協名姓,而小史掌奠系世,辨昭穆。”
(2).侍從;書童。 晉 張翰 有《周小史》詩。 南朝 梁簡文帝 《祭灰人文》:“當令金光小史,侍使玉童,奏雲師於執法,力水伯於天宮。” 宋 洪邁 《夷堅甲志·韓郡王薦士》:“﹝ 韓世忠 ﹞命小史詳問姓名階位,仍詢居止處。 李 巽謝感泣。” 宋 陸游 《老學庵筆記》卷二:“ 趙廣 , 合肥 人, 李伯時 家小史。 伯時 作畫,每使侍左右。”
(3).稱官府中供奔走的小差役。 清 阮葵生 《茶餘客話》卷十八:“政府小史,效奔走之役,呼之曰小麼。”
(4).某一方面簡單的歷史書或資料書。如 宋 陳思 《書小史》,纂次 伏羲 至 五代 書家小傳共四三○人; 元 宋伯任 《酒小史》,著錄當時各地名酒名稱。野史亦或稱小史。 明 李栻 《歷代小史》叢書,輯收歷代野史一○六種。
裹頭
(1).裹扎頭巾;包頭。《北史·僭偽附庸傳·蕭詧》:“又惡見人髮,白事者,必方便避之,擔輿者冬月必須裹頭,夏月則加蓮葉帽。” 唐 韓愈 《寄盧仝》詩:“一奴長鬚不裹頭,一婢赤腳老無齒。”《東周列國志》第八六回:“此事直傳至 魏國 軹邑 , 聶 姊 罃 聞之,即痛哭曰:‘必吾弟也!’便以素帛裹頭,竟至 韓國 ,見 政 橫屍市上,撫而哭之,甚哀。” 沉從文 《中國古代服飾研究·西漢畫像磚》:“右中一人著冠子,社會地位或較高。衣著雖僅具輪廓,然人皆約發而不裹頭,一望而知實 西漢 制度。”
(2).猶加冠。古時男子成丁則裹頭巾。 唐 杜甫 《兵車行》:“去時里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 仇兆鰲 註:“《二儀實録》:‘古以皂羅三尺裹頭,曰頭巾, 周武帝 裁為襆頭。 鮑氏 曰:時老幼俱戰亡,又括鄉里之少小者,故里正為之裹頭擐甲也。’” 唐 杜荀鶴 《友人贈舍弟依韻戲和》:“不覺裹頭成大漢,昨來竹馬作童兒。”
(3).指出行者攜帶的錢財。《舊唐書·韋嗣立傳》:“凡是封戶,不勝侵擾,或輸物多索裹頭,或相知要取中物,百姓怨嘆,遠近共知。”《資治通鑑·唐中宗景龍三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裹頭,謂行槖齎裹以自資者,今謂答頭。裹,古臥翻。”《太平廣記》卷一二六:“ 唐 虔州 參軍 崔進思 ,恃郎中 孫尚容 之力,充綱入都,送五千貫,每貫取三百文裹頭,百姓怨嘆,號天哭地。”
(4).堤防潰決,當決口未及堵合以前的救急措施。目的在保護堤頭,以防決口被水流繼續沖寬,等待洪水退落以後再進行堵口工程。
蘇軾名句,劉醜廝詩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