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元代於立的《水調歌頭 玉山名勝集》
全文:
微紅暈雙臉,渾黛寫新愁。
好似霓裳仙侶,曾向月中游。
憶得影娥池上,金粟盈盈滿樹,風露九天秋。
折取一枝去,簪向玉人頭。
夜如年,天似水,月如鉤。
只恐芳時暗換,脈脈背人流。
莫唱竹西古調,喚醒三生杜牧,遺夢繞揚州。
醉跨青鸞去,雙闕對瓊樓。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影娥池
漢 代 未央宮 中池名。本鑿以玩月,後以指清澈鑒月的水池。《三輔黃圖·未央宮》:“ 影娥池 , 武帝 鑿以玩月。其旁起 望鵠臺 ,以眺月影入池中,亦曰 眺蟾臺 。” 唐 上官儀 《詠雪應詔》詩:“花明 棲鳳閣 ,珠散 影娥池 。” 清 納蘭性德 《鵲橋仙·七夕》詞:“ 乞巧樓 空, 影娥池 冷,説著淒涼無算。”亦省作“ 影娥 ”。 明 夏完淳 《冰池如月賦》:“飄紅葉則落桂一枝,映青樓則 影娥 半面。” 清 納蘭性德 《清平樂·元夜月蝕》詞:“ 影娥 忽泛初弦,分輝借與宮蓮。”
金粟
(1).錢和糧谷。《商君書·去強》:“國好生金於竟(境)內,則金粟兩死,倉府兩虛,國弱;國好生粟於竟(境)內,則金粟兩生,倉府兩實,國強。” 宋 張端義 《貴耳集》卷上:“悵念 襄 楚 二城,版築之用,金粟與城齊矣。” 清 龔自珍 《阮尚書年譜第一序》:“金粟之藏,按簿則有其名,關市之榷,摭實盡無其物。”
(2).“ 金粟如來 ”的省稱。 南朝 齊 王屮 《頭陀寺碑文》:“ 金粟 來儀, 文殊 戾止。” 前蜀 貫休 《和韋相公見示閒臥》:“堂懸 金粟 像,門枕御溝泉。” 宋 張元乾 《西江月·和蘇庭藻》詞:“且作大真遊戲,未甘 金粟 龍鍾。”
(3).桂花的別名。因其色黃如金,花小如粟,故稱。 宋 范成大 《中秋後兩日自上沙回聞千岩觀下岩桂盛開復檥石湖留賞一日賦兩絕》之一:“金粟枝頭一夜開,故應全得小詩催。” 明 徐霖 《繡襦記·聞信增悲》:“看繁英金粟亂開,美人玉纖輕折采。” 清 捧花生 《畫舫餘談》卷一:“不多金粟散天香,應共荷花斗靚妝。”
(4).黃色花蕊。 宋 梅堯臣 《梅花》詩:“墜萼誰將呵在鬢,蕊殘金粟上眉蟲。”
(5).比喻燈花、燭花。 唐 韓愈 《詠燈花同侯十一》:“黃里排金粟,釵頭綴玉蟲。” 明 劉基 《正月十五夜燈花大開作》詩:“夜寒衾冷漏聲遲,臥看瓊枝綻金粟。” 清 許光治 《閱金經·燭花》曲:“絳蠟銀荷擁,翠盤金粟叢。”
(6).首飾名。 唐 楊炯 《老人星賦》:“晃如金粟,燦若銀燭。” 唐 溫庭筠 《歸國遙》詞:“鈿筐交勝金粟。” 華鍾彥 註:“鈿筐、金粟,皆頭飾也。”
(7).山名。在 陝西省 蒲城縣 東北。 唐玄宗 泰陵 在此山。 唐 劉肅 《大唐新語·釐革》:“ 玄宗 嘗謁 橋陵 ,至 金粟山 ,覩崗巒有龍盤鳳翔之勢,謂左右曰:‘吾千秋後,宜葬此地。’”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陝西三·蒲城縣》:“ 金粟山 ,在縣東北三十里,山有碎石,若金粟然, 唐玄宗 葬此,曰 泰陵 。”
(8).後世泛指帝王陵墓。 明 李東陽 《中元謁陵遇雨》詩之十:“ 鼎湖 龍作雨, 金粟 鳥呼風。”
盈滿
(1) 蓄滿
老大娘眼裡盈滿了淚水
(2) 富貴權勢、罪過等極盛;極多
懷盈滿之戒
風露
(1).風和露。《韓非子·解老》:“時雨降集,曠野閒靜,而以昏晨犯山川,則風露之爪角害之。” 唐 王昌齡 《東溪翫月》詩:“光連虛象白,氣與風露寒。” 郁達夫 《采石磯》二:“昨天晚上,因為月亮好得很, 仲則 竟犯了風露,在園裡看了一晚的月亮。”
(2).猶風寒。《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二:“那老媽又是高年,船上早晚感冒些風露,一病不起。”
九天
天的最高處,形容極高。傳說古代天有九重。也作“九重天”、“九霄”
馳至九天。——唐· 李朝威《柳毅傳》
於立名句,水調歌頭 玉山名勝集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