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晁補之的《玉溪歸逢外甥李相如汴中》
全文:
蠻鄉俟天形,畏蠚復憚暑。
夢甥來萬里,竹響風動宇。
如今真似夢,相對別恨吐。
平生窘執轡,白面力如虎。
誰令斗指日,江使墮漁罟。
桃僵李為仆,遺佩滿江渚。
常憂抱石死,無復腳踏土。
哪知徼時願,起廢遇明主。
曠調已遠跡,未用矜杜舉。
但憂世議隘,亡弓不亡楚。
吾甥學孔子,況乃父母魯。
如聞四門闢,未信遡洄沮。
上書閔魃旱,膏以神靈雨。
北海自有人,高丘豈無女。
爾壯觀爾能,吾歸固吾所。
期甥二兒上,餘子不足數。
何以喻我心,酌此湘吳醑。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孔子
(公元前551—前479) 中國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創始人。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幼年生活貧困。學無常師,相傳曾問禮於老子。50歲時任魯國司寇,攝行相事。後同學生周遊列國,終不見用。晚年致力教育事業,傳弟子有3000人,著名者72人。政治上主張“正名”,認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應名實相副,以鞏固等級名分和社會秩序。提倡德治教化,反對苛政。倫*理思想上宣傳“仁”。“仁”是符合等級制度的言行規範,又是維護家長制的精神支柱,是品德素養恭、寬、信、敏、惠的總稱。教育思想上注重“學”與“思”的結合,提出“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和“溫故知新”。重視因材施教。現存《論語》集錄孔子言行
況乃
亦作“況乃”。亦作“況廼”。 1.恍若,好像。 南朝 宋 謝靈運 《游赤石進帆海》詩:“周覽倦瀛壖,況乃陵窮髮。” 唐 杜甫 《江邊星月》詩之一:“餘光隱更漏,況乃露華凝。” 唐 元稹 《和樂天秋題曲江》:“況乃江楓夕,和君《秋興》詩。”
(2).何況;況且;而且。《後漢書·王符傳》:“以罪犯人,必加誅罰,況乃犯天,得無咎乎?” 南朝 宋 謝靈運 《登臨海嶠初發彊中作與從弟惠連見羊何共和之》:“茲情已分慮,況廼協悲端。” 宋 王安石 《酬沖卿月晦夜有感》詩:“夜雲不見天,況乃星與月。”
父母
(1)
(2) 父親和母親的總稱
父母者,人之本也。——《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3) 具有父親和母親作用的人
晁補之名句,玉溪歸逢外甥李相如汴中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