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下凌無地上凌空,般礴精神想像中。
此日未詳平樂館,早年曾寫大明宮。
遺來小幀猶吉羽,俯得清波映綺櫳。
鑒照每欣瑩鏡展,往來祗許跨虹通。
高誰能匹出群獨,細豈傷纖積健雄。
削墨引繩曾弗爽,圓規方矩杳難窮。
遠山更帶林枝綠,近水還支荷柄紅。
作序孰應成腹藁,輕舟合借片帆風。
詩詞問答
問:《題煙雲集繪冊·其六十五·王振鵬映水樓台》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七排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排律 押東韻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九十
參考注釋
地上
(1).陸地上。《周禮·春官·大司樂》:“冬日至,於地上之圜丘奏之……夏日至,於澤中之方丘奏之。”亦指地面上。 唐 李白 《靜夜思》詩:“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魯迅 《吶喊·鴨的喜劇》:“小鴨也誠然可愛,遍身松花黃,放在地上,便蹣跚的走,互相招呼,總是在一處。”
(2).指人間,陽世。《墨子·兼愛下》:“人之生乎地上之無幾何也,譬之猶駟馳而過隙也。”《漢書·周亞夫傳》:“廷尉責問曰:‘君侯欲反何?’ 亞夫 曰:‘臣所買器,乃葬器也,何謂反乎?’吏曰:‘君縱不欲反地上,即欲反地下耳。’” 宋 蘇舜欽 《吳江亭上對月》詩:“不疑身世在地上,祗恐槎去觸鬥牛。”
凌空
(1) 高架在空中
鐵路橋凌空架在兩山之間
(2) 從天空通過
飛機凌空而過
(3) 高升到天空,聳立空中
般礴
猶箕坐。坐時兩腿向前伸直(一說屈膝)岔開,形似簸箕。是對人表示輕慢的一種坐態。《莊子·田子方》:“有一史後至者,儃儃然不趨,受揖不立。因之舍,公使人視之,則解衣般礴臝。” 王先謙 集解引 司馬彪 曰:“般礴,謂箕坐也。”
精神
(1) 指意識、思維、神志等
精神為之。——漢· 王充《論衡·訂鬼篇》
(2) 又
俱用精神。
精神復舊。——《聊齋志異·促織》
(3) 指內容的實質所在;主要的意義
譯者沒有體會原文的精神
(4) 活力;精力
精神飽滿
(5) 活躍;有生氣
那孩子大大的眼睛很精神
(6) 意志
不撓之精神。——孫文《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犧牲精神。
想像
構想
把原子專家們想像成長鬍子的老頭
未詳
不知道或了解得不仔細
死因未詳
平樂館
見“ 平樂觀 ”。
早年
多年以前,指人年輕的時候
早年喪偶
大明宮
唐 代宮名。 貞觀 八年建 永安宮 ,九年改名 大明宮 。 龍朔 二年增建,改名 蓬萊宮 , 長安 元年復稱 大明宮 。亦謂之東內。內有 麟德 、 含元 、 宣政 、 紫宸 等殿。 宣政殿 左右為中書、門下二省。自 高宗 以後,皇帝常居東內。故址在今 陝西 長安縣 東。參閱 宋 王溥 《唐會要·大明宮》、《舊唐書·地理志一》。
清波
(1).清澈的水流。 漢 嚴忌 《哀時命》:“知貪餌而近死兮,不如下游乎清波。” 宋 王安石 《車螯》詩之二:“清波濯其污,白日曬其昏。” 巴金 《復仇集·愛的摧殘》:“ 賽納河 的清波在月光下發亮。”
(2).六朝時歌曲名。 康有為 《<味梨集>序》:“六朝時, 漢 《鐃歌》、《鼓吹》曲既廢,於是《清波》、《白鳩》、《子夜》、《鳥栖》之曲,亦以長短句為章。”
綺櫳
猶綺疏。雕繪美麗的窗戶。《文選·張協<七命>》:“蘭宮秘宇,雕堂綺櫳。” 李善 注引《說文》:“櫳,房室之疏也。” 唐 李商隱 《深宮》詩:“金殿銷香閉綺櫳,玉壺傳點咽銅龍。” 明 謝讜 《四喜記·風月青樓》:“柳暗雕闌,花明綺櫳,嬋娟共鬭纖濃。”
鑒照
亦作“鑒照”。鑑識照察。 漢 班昭 《東征賦》:“庶靈祇之鑑照兮,祐貞良而輔信。”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知音》:“故鑒照洞明,而貴古賤今者,二主是也。” 詹鍈 義證引 李曰剛 曰:“謂鑑識照察洞徹分明也。”《朱子語類》卷四五:“一以貫之,固是以心鑒照萬物而不遺,然也須多學而識之始得。”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槐西雜誌三》:“檀越功德,佛已鑒照。”
瑩鏡
玉鏡。 北齊 劉晝 《新論·清神》:“人不照於爍金而照於瑩鏡者,以瑩能明也。”參見“ 玉鏡 ”。
往來
(1) 去和來
往來種作。——晉· 陶淵明《桃花源記》
往來視之。——唐· 柳宗元《三戒》
往來翕忽。——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往來而不絕。——宋· 歐陽修《醉翁亭記》
(2) 交往;過從
老死不相往來。——《史記·貨殖列傳》
誠欲往來。——唐· 柳宗元《柳河東集》
(3) 交往的人
往來無白丁。——唐· 劉禹錫《陋室銘》
跨虹
喻拱形橋。 北周 庾信 《忝在司水看治渭橋》詩:“跨虹連絶岸,浮黿續斷航。”
出群
猶言出眾。《尹文子·大道上》:“今世之人,行欲獨賢,事欲獨能,辯欲出羣,勇欲絶眾。” 唐 杜甫 《海棕行》:“自是眾木亂紛紛,海棕焉知身出羣。” 明 葉憲祖 《鸞鎞記·鎞訂》:“只為我才貌出羣,聲名播遠,京中多少王孫公子,騷人墨客,戶外之履常滿,笥中之句頻投。” 清 采蘅子 《蟲鳴漫錄》卷二:“某家有小兒,甫六齡,清秀在骨,器宇不凡,性亦矯矯出羣。”
削墨
正其繩墨。猶言規劃。《文選·王褒<聖主得賢臣頌>》:“如此則使 離婁 督繩, 公輸 削墨,雖崇臺五層,延袤百丈,而不溷者,工用相得也。” 李周翰 註:“削,度也。” 唐 杜牧 《上周相公啟》:“伏惟相公待主乃用,為時而生,當考室構廈之時,膺篤繩削墨之任。” 章炳麟 《文例雜論》:“余每讀 顧先生 《救文格論》,談其繩約骫骳,偃榘削墨,後之治文筆者得是為同律,其遠乎鄙倍矣。”
引繩
(1).牽拉繩索。《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為緜蕞野外” 司馬貞 索隱引 三國 吳 韋昭 曰:“引繩為緜,立表為蕞。” 郭沫若 《前茅·暴虎辭五》:“懸未及地召止之,令人引繩不令落。”
(2).特指木工拉墨線。 宋 洪芻 《板屋》詩:“風吟日暴雨所沐,巧匠引繩如解玉。” 清 曾國藩 《鄧湘皋先生墓表》:“引繩落斧,剖晰毫釐。”
圓規
劃圓用的或量取尺寸用的及作類似用途的器械,其簡單者由二桿構成,一桿之下端通常帶鴨嘴筆或鉛筆,在上端二者由一樞軸連線
遠山
(1).遠處的山峰。 南朝 宋 謝靈運 《登臨海嶠與從弟惠連》詩:“杪秋尋遠山,山遠行不近。” 唐 白居易 《晚望》詩:“獨在高亭上,西南望遠山。” 胡鄂公 《北方實錄》:“其初也,若新月之騰海,遠山之雨霽,若春花之乍放,曉鶯之婉啼。”
(2).形容女子秀麗之眉。 唐 崔仲容 《贈歌姬》詩:“皓齒乍分寒玉細,黛眉輕蹙遠山微。” 宋 范成大 《次韻陳季陵寺丞求歙石眉子硯》:“寶玩何曾捄枵腹,但愛 文君 遠山蹙。”《天雨花》第十九回:“瓜子面兒多俊俏,秋波如畫口如櫻。兩道遠山分八字,楚楚身材弱不勝。”參見“ 遠山眉 ”。
應成
應允,許諾。《清平山堂話本·錯認屍》:“若有人要取他,就應成與他,只要一千貫文,便嫁與他。”
輕舟
狹長的,兩舷彎曲、首尾尖削的小船,通常用輕質材料(如樹皮、獸皮、帆布、輕質木料、輕金屬)製成
一葉輕舟
帆風
疾風,暴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