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了十方行腳債,卻來山頂放圓光

陳岩高僧石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陳岩的《高僧石》

全文:
柏根翻動一爐香,白足高僧禮梵王。
還了十方行腳債,卻來山頂放圓光

陳岩詩詞大全

名句書法欣賞

陳岩還了十方行腳債,卻來山頂放圓光書法作品欣賞
還了十方行腳債,卻來山頂放圓光書法作品

參考注釋

十方

指東、西、南、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上、下十個方位

行腳

(1).謂僧人為尋師求法而游食四方。《古尊宿語錄》卷六:“老僧三十年來行腳,未曾置此一問。”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玉格》:“此桃去此十餘里,道路危險,貧道偶行腳見之,覺異,因掇數枚。” 金 趙元 《宿少林寺》詩:“箇中有佳處,行腳恨不早。” 明 湯顯祖 《牡丹亭·道覡》:“赴會的,都要具膳餐飯,行腳的也要老少異糧。” 蘇曼殊 《與高天梅書》:“衲行腳南荒,藥爐為伍,不覺逾歲。”

(2).引申為行乞。 碧野 《燈籠哨》:“‘今天的行腳好嗎!’‘那裡,只在一家人家裡要到了幾根爛紅薯!’”

(3).見“ 行腳僧 ”。

(4).行走;行路。 宋 楊萬里 《和文遠叔行春》詩:“行腳宜晴翠,看雲恐夕黃。” 劉白羽 《黑》二:“行腳人全把腳步匆匆扯開,往下趕這兩站路。”

(5).謂兩腳不停地移動。《宋書·顧覬之傳》:“ 覬之 不欲與 殷景仁 久接事,乃辭腳疾自免歸。在家每夜常於牀上行腳,家人竊異之而莫曉其意。”

卻來

亦作“卻來”。歸來。 唐 李白 《東魯見狄博通》詩:“謂言掛席度滄海,卻來應是無長風。” 宋 蘇軾 《送安節》詩之十四:“萬里卻來日,一庵仍獨居。”

山頂

通指山的最高部位。按形態可分為平頂、圓頂、尖頂(又稱山峰),在地形圖上一般比較主要的山頂注有高程和表示凸起或凹入的示坡線

圓光

(1).月亮。 唐 李白 《古風》之二:“圓光虧中天,金魄遂淪沒。” 明 劉基 《過秦樓》詞:“圓光易缺,急景難追。”

(2).佛教謂菩薩頭頂上的圓輪金光。 唐 法琳 《辨正論·喻篇上》:“ 如來 身長丈六,方正不傾,圓光七尺,照諸幽冥。”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一本第二折:“貌堂堂,聲朗朗,頭直上只少箇圓光,卻便似捏塑來的僧伽像。”

(3).舊時江湖術士利用迷信心理騙人財物的一種方法。用鏡或白紙施以咒語,令童子視之,謂其上能現諸象,可知失物所在,或預測吉凶、禍福。《晉書·藝術傳·佛圖澄》:“﹝ 澄 ﹞又令一童子潔齋七日,取麻油合胭脂,躬自研於掌中,舉手視童子,粲然有輝。童子驚曰:‘有軍馬甚眾,’”據云,此即後來之圓光術。《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一○一回:“就是甚么兼精辰州符、失物圓光的那個,天天在報上上告白的。”參閱 徐珂 《清稗類鈔·方伎·圓光》。

陳岩名句,高僧石名句

詩詞推薦

  • 記雪三首

    張鎡宋代〕無月無燈夜自明,糢糊何啻瓦溝平。不拖藜杖高橋去,那得金龍背上行。
  • 和彥衡直講·其三

    彭汝礪宋代〕風隨月明來,終夜共清白。先生靜無語,獨看庭前柏。冠帶褫客衣,詩書倦塵跡。好風此時來,應與君相識。
  • 賀劉倉使生朝

    曾豐宋代〕眷此良月,生此良臣。金礦玉璞,質氣天貞。靜以牧身,與吾德為仁。動以牧人,與吾民為春。彼蠢者民,視自吾
    還了十方行腳債,卻來山頂放圓光 詩詞名句
  • 秋九詠(今逸其三·秋鏡

    王邦畿明代〕青銅一片冷無煙,金氣相逢合在天。隔水微霜朝漸入,高樓明月夜長圓。芙蓉有影渾如夢,冰雪無心卻類禪。莫遣
  • 綠陰

    顧逢宋代〕夏木千重裹,春無跡可窺。靜如雲聚處,動似雨來時。坐對清相逼,行吟暑不知。幽禽啼復歇,難認著巢枝。
    還了十方行腳債,卻來山頂放圓光 詩詞名句
  • 題清音齋

    乾隆清代〕玉泉清音齋,實惟勝以水。盤中此清音,泉佳松兼美。謖濤相問荅,清聽契神旨。彼問荅奚雲,謂匪音可擬。
  • 能仁翼長老寫師像求贊

    釋正覺宋代〕行腳句親,住山跡陳。默有餘味,言還失真。金髮響而出礙,玉雕文以喪純。胸中器宇,眉底精神。虎生三日食牛
    還了十方行腳債,卻來山頂放圓光 詩詞名句
  • 詠文房四事·其四·墨

    乾隆清代〕與茶奚必較新陳,用佐文房孰比倫。歷歷千言照今古,超超六法顯精神。喚卿呼子謂多事,玩日愒時斯枉珍。磨盡
  • 送季平道中四絕

    鄭剛中宋代〕與君今認宿郵亭,遲曉東西各去程。記取短橋攜手處,明朝都似夢初驚。
    還了十方行腳債,卻來山頂放圓光 詩詞名句
  • 城頭秋望二首

    楊萬里宋代〕未得霜晴未是晴,霜晴無復點雲生。鷺鶿不遣魚驚散,移腳惟愁水作聲。
    還了十方行腳債,卻來山頂放圓光 詩詞名句
還了十方行腳債,卻來山頂放圓光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