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彥衡直講·其三

作者:彭汝礪 朝代:宋代

和彥衡直講·其三原文

風隨月明來,終夜共清白。

先生靜無語,獨看庭前柏。

冠帶褫客衣,詩書倦塵跡。

好風此時來,應與君相識。

詩詞問答

問:和彥衡直講·其三的作者是誰?答:彭汝礪
問:和彥衡直講·其三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彭汝礪的名句有哪些?答:彭汝礪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十七部

參考注釋

月明

(1).月光明朗。 唐 白居易 《崔十八新池》詩:“見底月明夜,無波風定時。” 元 袁士元 《和嵊縣梁公輔夏夜泛東湖》:“小橋夜靜人橫笛,古渡月明僧喚舟。”《水滸傳》第九回:“兩個教頭在月明地上交手。”

(2).指月亮;月光。 唐 李益 《從軍北征》詩:“磧里征人三十萬,一時回向月明看。” 明 寓山居士 《魚兒佛》第一出:“白苹紅蓼緑簑衣,青海灘頭一釣磯。只恐夜靜水寒魚不餌,滿船空載月明歸。”

終夜

通宵;徹夜。《論語·衛靈公》:“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陳毅 《哭彭雪楓同志》詩:“生平供憶想,終夜不成眠。”

清白

(1) 品行純潔,沒有污點

以清白相承。——宋· 司馬光《訓儉示康》

要留清白在人間。——明· 于謙《石灰吟》

清白女子

清白好漢

(2) 特指廉潔;不貪污

清白方正

清白奉公

(3) 清楚明白

說不清白

記不清白

(4) 明亮

一顆清白的大星

(5) 清秀白皙

一張清白的瘦臉

(6) 舊指未操所謂卑賤職業的

本族親友皆清白自守

(7) 完畢

忙了兩個鐘頭才忙清白

先生

(1)

(2) 一般在一個男子姓氏後所用的一個習慣性的表示禮貌的稱呼

對杜先生講話

(3) 稱別人的丈夫或對人稱自己的丈夫

(4) 舊時稱管帳的人

在商號當先生

(5) 舊時稱以說書、相面、算卦、看風水等為職業的人

算命先生

(6) 對長者的尊稱

和碩豫親王以先生呼之。——清· 全祖望《梅花嶺記》

(7) 老師

從先生授經。——清· 袁枚《祭妹文》

(8) 醫生

無語

(1).沒有話語;沒有說話。 唐 任翻 《惜花》詩:“無語與花別,細看枝上紅。” 宋 蘇軾 《惠山謁錢道人登絕頂望太湖》詩:“ 孫登 無語空歸去,半嶺松聲萬壑傳。”

(2).形容寂靜無聲。 唐 崔涯 《黃蜀葵》詩:“獨立悄無語,清愁人詎知?” 金 元好問 《寄答趙宜之兼簡溪南詩老》詩:“ * 有情留小飲,青燈無語伴微吟。”

冠帶

(1).帽子與腰帶。《禮記·內則》:“冠帶垢,和灰請漱。” 宋 司馬光 《晚食菊羹》詩:“歸來褫冠帶,杖履行東園。” 明 沉鯨 《雙珠記·棄官尋父》:“今日解了冠帶,扮做常人。輕囊健步,有何不可?”《老殘遊記》第三回:“只畫了一箇人,仿佛 列子 御風的形狀,衣服冠帶均被風吹起。”

(2).戴帽子束腰帶。《戰國策·楚策一》:“ 秦王 聞而走之,冠帶不相及。” 三國 魏 曹操 《薤露》詩:“沐猴而冠帶,知小而謀彊。” 唐 韓愈 《送石處士序》:“﹝先生﹞冠帶出,見客,拜受書禮於門內。”《紅樓夢》第六二回:“ 寳玉 清晨起來,梳洗已畢,便冠帶了。”

(3).指裝束,打扮。《秦併六國平話》卷中:“ 楚 陣 韓員 打扮虎皮磕碯……此人如何這般冠帶?名呼做 殺虎壯士 。”

(4).本指服制,引申為禮儀、教化。《韓非子·有度》:“兵四布於天下,威行於冠帶之國。” 宋 洪邁 《容齋四筆·饒州風俗》:“ 宋 受天命,然後七 閩 、二 浙 與 江 之西東,冠帶詩書,翕然大肆。” 楊玉如 《辛亥革命先著記》第五章引《宣布滿清皇室罪狀檄》:“山河依舊,先人之廬墓可親;冠帶奚存,九世之讎讎宜復。”

(5).謂使習禮儀。《舊唐書·玄宗紀下》:“膜拜丹墀之下,夷歌立仗之前,可謂冠帶百蠻,車書萬里。” 明 張居正 《擬唐回鶻率眾內附賀表》:“冠帶 月支 ,旅應騶牙之瑞,梯航日出,鹹輸象齒之珍。”

(6).比喻封爵,官職。《戰國策·魏策四》:“且夫 魏 一萬乘之國,稱東藩,受冠帶,祠春秋者,以為 秦 之強足以為與也。”《明史·唐胄傳》:“遇赦復冠帶,卒。”

(7).指官吏、士紳。《文選·張衡<西京賦>》:“冠帶交錯,方轅接軫。” 薛綜 註:“冠帶,猶搢紳,謂吏人也。”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涉務》:“ 晉朝 南渡,優借士族;故江南冠帶,有才幹者,擢為令僕已下尚書郎中書舍人已上,典掌機要。” 宋 葉適 《北村記》:“相為市者,皆魚蝦之友,菱芡之朋,而冠帶車馬之來絶矣。” 明 張煌言 《祭延平王文》:“中原冠帶,夾道壺漿。”

(8).指男子。 清 吳熾昌 《客窗閒話初集·雙縊廟》:“盈盈弱女,僭稱冠帶之雄。渺渺丈夫,反襲裙釵之飾。”

客衣

指客行者的衣著。 唐 祖詠 《泊揚子津》詩:“ 江 火明沙岸,雲帆礙浦橋。夜衣今日薄,寒氣近來饒。” 唐 高適 《使青夷軍入居庸》詩:“匹馬行將久,征途去轉難。不知邊地別,只訝客衣單。” 宋 晁補之 《村居即事》詩:“十載京塵化客衣,故園榆柳識春歸。” 金 元好問 《望蘇門》詩:“諸父當年此往還,客衣塵土淚斑斑。” 清 葉廷琯 《鷗陂漁話·李蘭青詩》:“蒼茫雲水外,帆挾浪花飛。落日在江樹,微寒生客衣。”

詩書

(1) 指《詩經》和《尚書》

坐大廈之下而誦詩書,無奔走之勞矣。——明·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2) 泛指一般書籍、詩文

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漫捲詩書喜欲狂。——唐· 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塵跡

見“ 塵跡 ”。

亦作“塵蹟”。猶陳跡。 唐 羊士諤 《梁國惠康公主輓歌詞》之一:“湯沐成塵跡,山林遂寂寥。” 宋 范成大 《王希武通判輓詞》之一:“堂堂今不見,塵跡自依然。” 清 二石生 《十洲春語》卷下:“佩響些些,塵跡謝繁華。”

此時

這時候。《後漢書·劉玄傳》:“﹝ 韓夫人 ﹞輒怒曰:‘帝方對我飲,正用此時持事來乎!’” 唐 白居易 《琵琶記》:“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三回:“此時已經四更天光景了。”

相識

(1) 互相認識

素不相識

(2) 指彼此認識的人

詩詞推薦

  • 錢氏東皋

    張蘊宋代〕百年鐘鼓園林在,人物蕭疏更海鄉。藤絡湖嵌山解長,花移鄴本土猶香。棋聲靚晝松陰淡,扇影閒秋水氣長。莫道
    和彥衡直講·其三原文_和彥衡直講·其三的賞析_古詩文
  • 黃檗山

    劉克莊宋代〕出縣半程遙,松間認粉標。峰排神女峽,寺創德宗朝。鸛老巢高木,僧寒曬墮樵。早知人世淡,來住退居寮。
  • 墨梅花三絕·其三

    許景衡宋代〕冰繭連槽無點翳,忽驚雪片滿寒枝。須知造物生成處,也似毫端拂淡時。
  • 武崗太守羅輓辭二首

    周必大宋代〕憶昨登門日,蟠齋擁夜爐。疾奸頻齽齘,悼往一喑嗚。激烈看前輩,疲庸愧小儒。英靈那戢木,尚想抗狂胡。
  • 重傷小女子

    白居易唐代〕學人言語憑床行,嫩似花房脆似瓊。才知恩愛迎三歲,未辨東西過一生。汝異下殤應殺禮,吾非上聖詎忘情。傷心
  • 久雨驟晴山園桃李爛熳獨海棠未甚開戲作

    陸游宋代〕雨霽風和日漸長,小園尊酒答年光。直令桃李能言語,何似多情睡海棠?
  • 嵩山十二首公路澗

    歐陽修宋代〕驅馬渡寒流,斷澗橫荒堡。槎危欲欹岸,花落多依草。擊汰翫游鯈,倒影看飛鳥。留連愛芳杜,漸下西峰照。
  • 月下白

    史鑄宋代〕素質鮮明絕點塵,冰輪高照轉精神。叢叢皓彩如羅綺,個樣誠堪示染人。
    和彥衡直講·其三原文_和彥衡直講·其三的賞析_古詩文
  • 時命嘆

    葉太叔明代〕良玉璞為宮,雙睛啼玉工。世人寶石不寶玉,空使光燭銀河中。君不見鋤商怪一角,魯郊麒麟折左腳。
  • 病起十首

    劉克莊宋代〕昔與諸賢共造廷,如風吹絮浪飄萍。溘行忽忽同晨露,殿後暉暉獨曙星。未肯肩隨金谷友,幸留面見草堂靈。伯倫
    和彥衡直講·其三原文_和彥衡直講·其三的賞析_古詩文
  • 壽湖南汪倉十首

    廖行之宋代〕賦政頻年合簡求,民情滋欲得公留。雖然湖外私膏澤,須索樊侯入佐周。
    和彥衡直講·其三原文_和彥衡直講·其三的賞析_古詩文
  • 詠雲

    於季子唐代〕瑞雲千里映,祥輝四望新。隨風亂鳥翅,泛水結魚鱗。布葉疑臨夏,開花詎待春。願得承嘉景,無令掩桂輪。
    和彥衡直講·其三原文_和彥衡直講·其三的賞析_古詩文
  • 乙巳三月出湖口占

    鄭清之宋代〕檻外客山今對展,禊時朋酒占初筵。十年重訪蘇堤柳,總付春光入畫船。
  • 雜曲歌辭升天行

    僧齊己唐代〕身不沉,骨不重。驅青鸞,駕白鳳。幢蓋飄飄入冷空,天風瑟瑟星河動。瑤闕參差阿母家,樓台戲閉凝彤霞。五三
    和彥衡直講·其三原文_和彥衡直講·其三的賞析_古詩文
  • 朝陽贊

    釋紹曇宋代〕拶得當陽線路通,大千捏聚一針鋒。不堪提掇堪提掇,破綻全無始見功。
  • 寄庭藻

    周孚宋代〕霜風凜凜戰征帆,夜月船窗許對談。當日心期付張八,莫年詩筆憶陳三。玉難售楚真堪嘆,竽解欺齊竊自慚。垂橐
  • 游九鯉湖

    蔡襄宋代〕何嶺巍峨欲插天,回頭人與白雲連。桃花不點尋常路,從此依稀度九仙。
    和彥衡直講·其三原文_和彥衡直講·其三的賞析_古詩文
  • 張進彥宋代〕縛虎敢辭山路險,斬鯨終見海波澄。
    和彥衡直講·其三原文_和彥衡直講·其三的賞析_古詩文
  • 和友人入山韻

    釋淨端宋代〕閒來無事對山屏,古澗寒松暢野情。是處岩華高下色,幾般幽鳥往來聲。
  • 瑞鷓鴣

    方岳宋代〕中元過後恰三朝。因甚庭闈喜氣飄。李謫若非當此夕,甲生應是在今宵。滿斟綠醑歌檀口,慢拍紅牙舞柳腰。富貴
和彥衡直講·其三原文_和彥衡直講·其三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