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文房四事·其四·墨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詠文房四事·其四·墨原文

與茶奚必較新陳,用佐文房孰比倫。

歷歷千言照今古,超超六法顯精神。

喚卿呼子謂多事,玩日愒時斯枉珍。

磨盡思王才八斗,依然研北此龍賓。

詩詞問答

問:詠文房四事·其四·墨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詠文房四事·其四·墨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詠文房四事·其四·墨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真韻 出處:御製詩三集卷八十六

參考注釋

新陳

新與舊。 宋 陳師道 《後山詩話》:“詩欲其好,則不能好矣。 王介甫 以工, 蘇子瞻 以新, 黃魯直 以奇。而 子美 之詩,奇常、工易、新陳,莫不好也。”

文房

(1) 書房。借指筆、墨、紙、硯

文房四寶

文房清玩

(2) 官府掌管文書的地方

比倫

比並;匹敵。《魏書·崔楷傳》:“其實上葉御災之方,亦為中古井田之利。即之近事,有可比倫。” 唐 方乾 《朱秀才庭際薔薇》詩:“繡難相似畫難真,明媚鮮妍絶比倫。” 清 朱琦 《關將軍輓歌》:“ 虎門 粵 咽喉,險要無比倫。” 魯迅 《墳·文化偏至論》:“ 猶太 遺黎,性長居積, 歐 人之善賈者,莫與比倫。”

歷歷

一個個清晰分明

歷歷可數

歷歷在目

今古

(1).現時與往昔。 唐 韓愈 《柳子厚墓志銘》:“議論證據今古,出入經史百子。” 宋 蘇軾 《夜直秘閣呈王敏甫》詩:“共誰交臂論今古,只有閒心對此君。”

(2).謂古往今來,從古到今。

(3).過去、往昔。亦借指消逝的人事、時間。《北史·薛辯傳》:“汝既未來,便成今古,緬然永別,為恨何言!” 唐 王昌齡 《同從弟銷南齋玩月》詩:“冉冉幾盈虛,澄澄變今古。” 元 趙孟頫 《聞搗衣》詩:“人間俯仰成今古,何待他時始惘然。” 清 納蘭性德 《蝶戀花》詞:“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風,吹夢成今古。”

超超

(1).謂超然出塵。 晉 陶潛 《扇上畫贊》:“超超丈人,日夕在耘。”《南史·劉訏傳》:“ 訏 超超越俗,如半天朱霞; 歊 矯矯出塵,如雲中白鶴。” 宋 蘇轍 《江上早起》詩:“逢舟問所如,彼此不知名,超超江湖間,殊勝地上行。”

(2).高高在上貌。 唐 司空圖 《二十四詩品·流動》:“超超神明,返返冥無,來往千載,是之謂乎!” 郭沫若 《孔雀膽》第二幕:“他那樣一名半倮羅、半蠻子,因為僥倖打了一次勝仗,便高升祿位,超超乎在我們之上。”

(3).猶綽綽。 明 馮惟敏 《僧尼共犯》第三折:“則見他窗兒外超超影影,簾兒前杳杳冥冥。”

(4).見“ 超超玄箸 ”。

六法

(1).謂規、矩、權、衡、準、繩。 北齊 劉晝 《新論·適才》:“規、矩、權、衡、準、繩,六法殊形,而各有任。”

(2). 南朝 齊 謝赫 《古畫品錄》謂繪畫有六法:一氣韻生動,二骨法用筆,三應物象形,四隨類賦彩,五經營位置,六傳移模寫。見 唐 張彥遠 《歷代名畫記·論畫六法》。後以為 中國 繪畫的總法則和代稱。 清 姚鼐 《題句容學博馮墨香小照》詩:“君實精六法,自摹山水樂。” 林紓 《跋戴文節遺墨》:“ 文節 之精於六法,未必不有所授。” 郁達夫 《為靄民先生題經公頤淵畫松》詩之二:“六法通靈力有餘,暮年點筆勢凌虛。”

(3).佛教謂六法戒。其說不一,撮其要者有:(1)謂染心相觸,盜人四錢,斷畜生命,小妄語,非時食,飲酒;(2)謂不淫,不盜,不殺,不虛誑語,不飲酒,不非時食;(3)謂不尊敬佛,為尊敬法,不尊敬僧,不尊敬戒,不尊敬定,不尊敬諸善知識。

(4).佛教稱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等六念為“六法”。 宋 沉遘 《章獻皇太后忌日齋文》:“伏願往憑六法,超脫五門。”

精神

(1) 指意識、思維、神志等

精神為之。——漢· 王充《論衡·訂鬼篇》

(2) 又

俱用精神。

精神復舊。——《聊齋志異·促織》

(3) 指內容的實質所在;主要的意義

譯者沒有體會原文的精神

(4) 活力;精力

精神飽滿

(5) 活躍;有生氣

那孩子大大的眼睛很精神

(6) 意志

不撓之精神。——孫文《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犧牲精神。

多事

(1) 事故或事變多的

多事之秋

(2) 干涉別人的事

你不必多他的事

(3) 做多餘的或不應該做的事

他總愛多事

玩日愒時

猶言玩時愒日。 清 譚嗣同 《興算學議·瀏陽興算學記》附錄《瀏陽算學館增訂章程》:“其質地不近不能造就,及玩日愒時並無門徑者,應避賢路,兼重既稟,若是者去;規避不與者,亦即開缺。”參見“ 玩時愒日 ”。

盡思

盡哀思。《孔子家語·致思》:“ 由 ( 仲由 )也事親,可謂生事盡力,死事盡思者也。”

八斗

見“ 八斗才 ”。

依然

照往常,依舊

依然如故

依然有效

龍賓

守墨之神。 唐 馮贄 《雲仙雜記·陶家瓶餘事》:“ 玄宗 御案墨曰龍香劑。一日,見墨上有小道士如蠅而行。上叱之。即呼‘萬歲’,曰:‘臣即墨之精-- 黑松使者 也。凡世人有文者,其墨上皆有龍賓十二。’上神之,乃以分賜掌文官。”後因用指名墨。 元 泰不華 《桐花煙為吳國良賦》詩:“龍賓十二吾何有,不意龍文入吾手。” 元 本 高明 《琵琶記·五娘書館題詩》:“芸葉分香走魚蠹,芙蓉妝粉養龍賓。”

詩詞推薦

詠文房四事·其四·墨原文_詠文房四事·其四·墨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