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方回的《贈葉宗貴一山》
全文:
一山葉翁七十二,齒牙禿缺面不媚。
忽然袖詩叩我門,偏貝疇能辦茲事。
才德豈關貌妍醜,西子□□孟光膩。
三十年許舊相識,翁攝官霅我半刺。
兵銷甲解各不死,我嘗作郡翁弗至。
鴻翔燕蟄蓬飄風,會合良難別離易。
往不可追來叵測,人生恍惚如夢寐。
邂逅尚肯匡解頤,當為酒樓謀一醉。
雙台方叟七十六,二十七霜絕俸祿。
幸與陵陽牟先生,丁亥同生共星宿。
先生擘箋介翁來,筆勢雲煙字珠玉。
翁索我詩紙七尺,見示諸公詩一軸。
孟能靜吟我所畏,趙子昂寫我所服。
我詩初學張文潛,晚悟後山拜山谷。
頗通大道合自然,拙樸有餘巧不足。
近世後生宗許渾,可謂諺雲狗尾續。
至當之論天地中,不可違異必契約。
詩自明良賡歌起,以至孔刪雅頌風。
蘇李曹陶唐甫白,慶曆元佑乾淳宗。
是為四始大正派,姓名太陽燭天紅。
軻死不傳忽復傳,道學一燈垂天窮。
二程張子之所得,南渡前有灣溪翁。
何人實編道命錄,南渡後有張宣公,南渡後有朱文公。
學詩本是一小藝,彼哉自謂晚唐夜雨鳴秋蛬。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蘇李
(1). 漢 蘇武 與 李陵 的並稱。 唐 韓愈 《薦士》詩:“五言出 漢 時, 蘇 李 首更號。”《新唐書·文藝傳中·宋之問》:“語曰‘ 蘇 李 居前, 沉 宋 比肩’,謂 蘇武 、 李陵 也。” 清 周亮工 《何省齋太史詩序》:“ 蘇 李 屬和之篇, 鮑 謝 酣吟之響。”
(2). 唐 蘇味道 、 李嶠 及 蘇頲 、 李乂 的並稱。《新唐書·蘇味道傳》:“ 蘇味道 , 趙州 欒城 人。九歲能屬辭,與里人 李嶠 俱以文翰顯,時號 蘇 李 。”《新唐書·蘇頲傳》:“時 李乂 對掌書命,帝曰:‘前世 李嶠 、 蘇味道 文擅當時,號 蘇 李 ;今朕得 頲 及 乂 ,何愧前人哉!’” 清 趙翼 《陔餘叢考·蘇李》:“ 漢 時 蘇武 、 李陵 稱‘ 蘇 李 ’; 唐 時 蘇味道 、 李嶠 亦稱‘ 蘇 李 ’; 明皇 時, 蘇頲 、 李乂 對掌文翰, 明皇 亦稱為‘ 蘇 李 ’。”
陶唐
(1).古帝名。即 唐堯 。 帝嚳 之子,姓 伊祁 ,名 放勛 。初封於 陶 ,後徙於 唐 。《書·五子之歌》:“惟彼 陶唐 ,有此 冀 方。今失厥道,亂其紀綱,乃厎而亡。”《孔子家語·五帝德》:“ 宰我 曰:‘請問 帝堯 。’ 孔子 曰:‘ 高辛氏 之子,曰 陶唐 ,其仁如天,其智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雲。’” 唐 吳兢 《貞觀政要·刑法》:“ 太宗 謂侍臣曰:‘昔 陶唐 大聖, 柳下惠 大賢,其子 丹朱 甚不肖,其弟 盜跖 為巨惡。’” 明 宋應星 《天工開物·乃粒》:“ 神農 去 陶唐 ,粒食已千年矣;耒耜之利,以教天下,豈有隱焉?”
(2).古部族名。《史記·夏本紀》:“ 陶唐 既衰,其後有 劉累 ,學擾龍於 豢龍氏 ,以事 孔甲 。” 唐 杜甫 《敬寄族弟唐十八使君》詩:“與君 陶唐 後,盛族多其人。聖賢冠史籍,枝派羅源津。” 朱鶴齡 註:“《唐·宰相世系表》: 杜 氏出 祁 姓, 帝堯 裔孫 劉累 之後,在 周 為 唐杜氏 。 成王 滅 唐 ,以封弟 叔圉 ,改封 唐氏 子孫於 杜城 , 京兆 杜陵 是也。然則 唐 與 杜 蓋同族也。”參見“ 陶唐氏 ”。
(3). 陶唐 為古代傳說中的聖主,後指稱賢明的帝王。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設朝》:“久著仁賢聲譽重,中外推戴 陶唐 。”
(4).指 陶唐 之世。 晉 左思 《魏都賦》:“鑒茅茨於 陶唐 ,察卑宮於 夏禹 。”
(5).借指開明盛世。 唐 鮑溶 《讀李相心中樂》詩:“果聞丞相心中樂,上贊 陶唐 一萬春。” 清 錢謙益 《山西布政使文翔鳳授朝議大夫制》:“以 河汾 之學,教 陶唐 之人,士習之淳,文體之正,胥自 晉 始。”
(6).指《擊壤歌》。 宋 陸游 《示兒子》詩:“父子扶攜返故鄉,欣然擊壤詠《陶唐》。” 清 黃鷟來 《詠懷》之五:“枝榦雖不廣,亦足蔽一鄉。野人時就坐,鼓腹歌《陶唐》。”參見“ 陶唐歌 ”。
(7).借指 中國 。 清 呂履恆 《許由冢》詩:“青山頂上一孤邱,俯視 陶唐 十二州。”
甫白
唐 代詩人 杜甫 、 李白 的並稱。 唐 韓愈 《酬司門盧四兄雲夫院長望秋作》詩:“高揖群公謝名譽,遠追 甫白 感至誠。” 宋 梅堯臣 《還吳長文舍人詩卷》詩:“有 唐 文最盛, 韓 伏 甫 與 白 ; 甫 白 無不包,甄陶鹹所索。” 宋 王安石 《次韻陸定遠以謫往來求詩》:“可但風流追 甫 白 ,由來家世出 機雲 。”
曆元
被選來作為被考察的已知數據之參考
方回名句,贈葉宗貴一山名句
名句推薦
祿與名俱靳,身宜壽且康
張孺子《挽趙秋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