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滋館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華滋館原文

孟月中旬過華滋,望雨謂如之何好。

下旬三日雨渥沾,今識華滋愜懷抱。

夏華繞砌傲春芳,雨滋林葉都回槁。

濛濛露氣沃花心,習習風輕拂樹杪。

眼前景實副館名,館付不知人則曉。

詩詞問答

問:華滋館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華滋館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押詞韻第八部 出處:御製詩五集卷四十

2. 四月既望自香山回蹕過此一憩

參考注釋

孟月

四季的第一個月,即農曆正月、四月、七月、十月。《周禮·地官·黨正》:“黨正,各掌其黨之政令教治。及四時之孟月吉日,則屬民而讀邦法以糾戒之。” 晉 潘尼 《皇太子社》詩:“孟月涉初旬,吉日唯上酉。” 唐 元稹 《表夏》詩之四:“孟月夏猶淺,奇雲未成峰。”

中旬

一個月的中間十天,即十一日至二十日

華滋

(1).形容枝葉繁茂。《古詩十九首·庭中有奇樹》:“庭中有奇樹,緑葉發華滋。” 宋 王安石 《今日非昨日》詩:“仰看青青葉,亦復少華滋。” 清 方文 《送三兄仁植先生 * 北上》詩之四:“受氣本不殊,華滋有先後。”

(2).潤澤。 唐 李白 《大獵賦》:“誕金德之淳精兮,漱玉露之華滋。” 明 劉基 《述志賦》:“漱飛泉之華滋兮,浥灝露之醇英。”

(3).形容容色豐美滋潤。 唐 駱賓王 《同辛簿簡仰酬思玄上人林泉》詩之二:“坐嘆華滋歇,思君誰為言?” 鄭澤 《贈鈍根游海上》詩:“歸期準如燕,顏色當華滋。”

(4).比喻優美的文辭。 清 吳定 《祭家蕙川文》:“子之文章,具體吾師,灌 歐 沃 蘇 ,獻其華滋。”

如之何

(1).怎么;為什麼。《詩·王風·君子於役》:“君子於役,如之何勿思!”《孟子·梁惠王上》:“如之何其使斯民飢而死也?”《禮記·檀弓上》:“ 子柳 曰:‘如之何其粥人之母以葬其母也?不可。’”

(2).怎么樣;怎么辦。《詩·齊風·南山》:“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娶妻如之何?匪媒不得。” 唐 柳宗元 《師友箴》:“不師如之何?吾何以成?不友如之何?吾何以增?”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二本第三折:“如若此子至,其事將如之何?”

下旬

每月二十一日到月底的日子

三日

(1).三天。《易·蠱》:“利涉大川,往有事也,先甲三日,後甲三日。”

(2).一個月的第三天。 三國 魏 曹丕 《與吳質書》:“二月三日, 丕 白:歲月易得,別來行復四年。”

(3).指三月三日上巳節。 晉 潘尼 《三月三日洛水》詩:“聊為三日游,方駕結龍旂。”

愜懷

感到滿足;稱心

春芳

(1).春天的花草。 三國 魏 應璩 《與從弟君苗君胄書》:“結春芳以崇佩,折若華以翳日。” 唐 司空圖 《春山》詩:“可是 武陵溪 ,春芳著路迷。” 宋 歐陽修 《禁火》詩:“火禁開何晚,春芳半已凋。” 明 楊慎 《與方思道別》詩:“幸駛星駕期,共玩春芳緑。”

(2).春天的花香。 唐 李白 《懼讒》詩:“眾女妬蛾眉,雙花競春芳。”

濛濛

1.迷茫貌。《詩·豳風·東山》“零雨其濛” 漢 鄭玄 箋:“歸又道遇雨,濛濛然。” 漢 嚴忌 《哀時命》:“霧露濛濛,其晨降兮。” 唐 吉師老 《鴛鴦》詩:“江島濛濛煙靄微,緑蕪深處刷毛衣。” 明 陳恭尹 《登祝融峰》詩:“濛濛在太古,乾坤猶未判。” 冰心 《最後的安息》:“對面山峰上,雲氣濛濛,草色越發的青綠了。”

2.紛雜貌。 漢 枚乘 《梁王菟園賦》:“羽蓋繇起,被以紅沫,濛濛若雨委雪。” 唐 賈島 《送神邈法師》詩:“柳絮落濛濛, 西州 道路中。” 宋 晏殊 《踏莎行》詞之五:“春風不解禁楊花,濛濛亂撲行人面。” 清 陳維崧 《點絳唇·和成容若韻》詞:“西風惡,數聲城角,冷雁濛濛落。” 曹禺 《王昭君》第一幕:“黃鸝低鳴,飛絮濛濛。”

3.濃盛貌。 唐 張籍 《惜花》詩:“濛濛庭樹花,墜地無顏色。” 元 無名氏 《小尉遲》第一折:“愁雲靄靄,殺氣濛濛。”

露氣

水汽。《禮記·月令》“﹝孟春之月﹞東風解凍” 唐 孔穎達 疏:“謂之寒露,言露氣寒將欲凝結。” 唐 李百藥 《秋晚登古城》詩:“霞景煥餘照,露氣澄晚清。” 清 納蘭性德 《採桑子》詞:“涼生露氣湘絃潤,暗滴花梢。”

花心

(1).即花蕊。亦泛指花之中部。 前蜀 毛文錫 《紗窗恨詞》之二:“雙雙蝶翅塗鉛粉,咂花心。綺窗繡戶飛來穩,畫堂陰。” 宋 蘇軾 《墨花》詩:“花心起墨暈,春色散毫端。” 元 郝經 《瓊花賦》:“噴蕊蝶於花心,引輕絲而不狂。”

(2).燭花之心。 南朝 梁 劉孝威 《禊飲嘉樂殿詠曲水中燭影》:“火浣花心猶未長,金枝密焰已流芳。”

習習

(1).頻頻飛動貌。《楚辭·九辯》:“驂白霓之習習兮,歷群靈之豐豐。” 朱熹 集註:“習習,飛動貌。” 晉 左思 《詠史》之八:“習習籠中鳥,舉翮觸四隅。” 唐 盧照鄰 《釋疾文·命曰》:“野有鹿兮其角兟兟,林有鳥兮其羽習習。”

(2).微風和煦貌。《詩·邶風·谷風》:“習習谷風,以陰以雨。” 毛 傳:“習習,和舒貌。” 唐 吳筠 《遊仙》詩之十六:“靈風生太漠,習習吹人襟。”《儒林外史》第三三回:“趁著這春光融融,和風習習,憑在欄桿上,留連痛飲。” 冰心 《寄小讀者》七:“涼風習習,舟如冰上行。”

(3).盛多貌。 漢 蔡邕 《陳留太守胡公碑》:“祁祁我君,習習冠蓋。”《文選·左思<魏都賦>》:“習習冠蓋,莘莘蒸徒。” 張銑 註:“習習,盛也。”

(4).清雅和諧貌。 漢 傅毅 《舞賦》:“或有矜容愛儀,洋洋習習。”《文選·嵇康<琴賦>》:“洋洋習習,聲烈遐布。” 李周翰 註:“洋洋習習,清雅貌。”

(5).形容辛辣、痛癢等感覺。 宋 沉括 《夢溪筆談·藥議》:“細辛出 華山 ,極細而直,深紫色,味極辛,嚼之習習如﹝生﹞椒,其辛更甚於椒。”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武孝廉》:“ 石 覺森寒如澆氷水,喉中習習作癢。”

(6).象聲詞。 唐 陳潤 《宿北樂館》詩:“溪流潺潺雨習習,燈影山光滿窗入。” 沉從文 《邊城》十一:“草叢裡綠色蚱蜢各處飛著,翅膀搏動空氣時,習習作聲。”

輕拂

輕輕地拂過

他用餐巾輕拂這塊污點

樹杪

樹梢。《陳書·儒林傳·王元規》:“ 元規 自執檝棹而去,留其男女三人,閣於樹杪。” 唐 王維 《送梓州李使君》詩:“山中一夜雨,樹杪百重泉。”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一》:“是夕月明,餘步階上,仰見樹杪兩紅衣人向余磬折拱揖,冉冉漸沒。”

前景

(1) 將要出現的景象和情形

鬥爭的前景

美好的前景

(2) 景象中繪得最近並位於看畫人面前的那部分

不知人

不省人事,失去了知覺。 晉 乾寶 《搜神記》卷十五:“ 會稽 賀瑀 ,字 彥琚 ,曾得疾,不知人,惟心下溫,死三日,復蘇。”《兒女英雄傳》第六回:“那 安公子 此時已是魂飛魄散,背了過去,昏不知人。”

詩詞推薦

華滋館原文_華滋館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