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胡直鈞的《太常觀閱驃國新樂》
全文:
異音來驃國,初被奉常人。
才可宮商辨,殊驚節奏新。
轉規回繡面,曲折度文身。
舒散隨鸞吹,喧呼雜鳥春。
襟衽懷舊識,絲竹變恆陳。
何事留中夏,長令表化淳。
參考注釋
異音
(1).不同的聲音或聲調。《淮南子·說林訓》:“異音者不可聽以一律,異形者不可合於一體。”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聲律》:“異音相從謂之和,同聲相應謂之韻。”《文獻通考·經籍十三》:“僧 道英 撰述 吳 蜀 異音及辨析指法。”
(2).指不同的讀音。 唐 司馬貞 《<史記索隱>序》:“殘文錯節,異音微義……欲使後人從何準的!”
(3).指不同的語言。 晉 支敏度 《合維摩詰經序》:“此三賢者,竝博綜稽古,研機極玄,殊方異音,兼通開解,先後譯傳,別為三經。”
驃國
古國名。在今 緬甸 境內。 唐 元稹 《驃國樂》:“ 驃 之樂器頭象駝,音聲不合十二和。”《舊唐書·南蠻西南蠻傳·驃國》:“ 驃國 ,在 永昌 故郡南二千餘里,去 上都 一萬四千里。其國境,東西三千里,南北三千五百里。” 清 魏源 《聖武記》卷六:“﹝ 緬甸 ﹞於 唐 為 驃國 。”
奉常
(1). 秦 九卿之一。《漢書·百官公卿表》:“奉常, 秦 官,掌宗廟禮儀,有丞。 景帝 中六年更名太常。” 顏師古 註:“太常,王者旌旗也。畫日月焉,王有大事則建以行,禮官主持之,故曰奉常也。後改曰太常,尊大之義也。”
(2).保持恆久。 宋 范成大 《古鼎作香爐》詩:“雲雷縈帶古文章,子子孫孫永奉常。”
胡直鈞名句,太常觀閱驃國新樂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