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原迷畔岸,徑畛失分畫

袁燮喜雪謝東林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袁燮的《喜雪謝東林》

全文:
去冬雪意慳,稍稍臘三白。
飛霙才到地,轉盼已消釋。
緬懷大有年,兆見瓊玉積。
今茲杳難期,春信亦已迫。
天公豈不仁,拙政難感格。
何時愜人意,四顧苦無策。
東林惠佳句,似慶平地尺。
見戲唯何甚,余方自刻責。
東林達余心,精禱凱有獲。
瀋水煙未收,冰花已如席。
皓皓埋群山,霏霏連數夕。
郊原迷畔岸,徑畛失分畫
兒童見未曾,耆老記疇昔。
幾年無此瑞,驚喜欲折屐。
皆雲窮臘中,得此夜光璧。
莫言不堅牢,究竟多利益。
端能殄遺蝗,亦復滋宿麥。
歡聲沸閭里,和氣蠲癘疫。
老宋差自*慰,足寄孤危跡。
小已不足道,吾民幸安宅。
作詩謝東林,至誠動金石。

袁燮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郊原

原野。 南朝 梁 蕭子范 《東亭極望》詩:“郊原共超遠,林野雜依菲。” 宋 蘇軾 《過雲龍山人張天驥》詩:“郊原雨初足,風日清且好。” 明 梁辰魚 《浣紗記·送餞》:“國破山河在,城傾草樹迷。看縱橫白骨郊原蔽。” 郭沫若 《星空·孤竹君之二子》:“地上是百花燦爛的郊原,眼前是原始的林木蕭森。”

畔岸

(1).放縱任性。《漢書·司馬相如傳下》:“沛艾赳螑仡以佁儗兮,放散畔岸驤以孱顏。” 顏師古 註:“畔岸,自縱之貌也。”

(2).邊際。 唐 韓愈 《上襄陽於相公書》:“閤下負超卓之奇材,蓄雄健之俊德,渾然天成,無有畔岸。” 宋 蘇軾 《荀卿論》:“茫乎不知其畔岸而非遠也,浩乎不知其津涯而非深也。” 清 惲敬 《讀<孟子>二》:“ 孟子 皆以仁義言之,言良知良能亦然,則言實矣,豈如後儒之無畔岸哉!”

(3).範圍,限制。 清 曾國藩 《孫芝房侍講<芻論>序》:“嘗欲集鹽漕賦稅國用之經,別書一編,傅於 秦 書之次,非徒廣己於不可畔岸之域,先聖製禮之體之無所不賅,固如是也。” 黎庶昌 《<續古文辭類纂>序》:“ 曾氏 之學,蓋出於 桐城 ,固知其與 姚先生 之旨合,而非廣己於不可畔岸也。”

徑畛

田間道路。語本《周禮·地官·遂人》:“凡治野,夫間有遂,遂上有徑;十夫有溝,溝上有畛。”《詩·周頌·噫嘻》“亦服爾耕,十千維耦” 唐 孔穎達 疏:“一夫之間有通水之遂,廣深各二尺也,此遂上即有一步徑以通牛馬;其十夫有通水之溝,廣深各四尺也,此溝上即有一徑畛,以通大車。” 清 林頤山 《經述·釋井田一》:“ 漢 魏 時井田之制雖亡,其溝洫徑畛或有存者。”

分畫

(1).亦作“ 分劃 ”。區分;劃分。《管子·明法解》:“故君臣相與,高下之處也,如天之與地也;其分畫之不同也,如白之與黑也。” 唐 元稹 《有酒》詩之一:“胡為沉濁以升清,矗然分畫高下程。” 宋 葉夢得 《石林詩話》卷上:“ 元豐 初,虜人來議地界, 韓丞相 名 縝 自樞密院都承旨出分畫。” 李新魁 《古音概說》第五章一:“韻圖中,等列的安排主要是按韻母元音發音狀況的不同來分劃的。”

(2).部署;調配。《三國志·魏志·武帝紀》:“兵多而分畫不明,將驕而政令不一。” 宋 司馬光 《論錢穀宜歸一札子》:“故能知其(天下錢穀)大數,量入為出,詳度利害,變通法度,分畫移用,取彼有餘,濟此不足。”

袁燮名句,喜雪謝東林名句

詩詞推薦

郊原迷畔岸,徑畛失分畫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