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洪瑹的《浪淘沙(別意)》
全文:
花霧漲冥冥。
欲雨還晴。
薄羅衫子正宜春。
無奈今宵鴛帳里,身是行人。
別酒不須斟。
難洗離情。
絲鞘如電紫騮鳴。
腸斷畫橋芳草路,月曉風清。
參考注釋
羅衫
絲織衣衫。 唐 韋應物 《白沙亭逢吳叟歌》:“龍池宮裡上皇時,羅衫寶帶香風吹。” 唐 章孝標 《柘枝》詩:“柘枝初出鼓聲招,花鈿羅衫聳細腰。” 唐 溫庭筠 《黃曇子歌》:“羅衫褭迴風,點粉金鸝卵。”
宜春
(1).適宜於春天;適應春天。 唐 施肩吾 《春日餐霞閣》詩:“灑水初晴物候新, 餐霞閣 上最宜春。” 後蜀 閻選 《八拍蠻》詞:“憔悴不知緣底事,遇人推道不宜春。” 郁達夫 《將之日本別海裳》詩之三:“知儂棹向 吳江 過,託買宜春半幅裳。”
(2).指 宜春*宮 。《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蹷 石闕 ,歷 封巒 ,過 鳷鵲 ,望 露寒 ,下 棠棃 ,息 宜春 。” 郭璞 註:“ 宜春 ,宮名,在 渭 南 杜縣 東。”《漢書·東方朔傳》:“北至 池陽 ,西至 黃山 ;南獵長 楊 ,東遊 宜春 。” 顏師古 註:“ 宜春 ,宮也,在 長安 城東南。” 唐 王維 《登樓歌》:“卻瞻兮 龍首 ,前眺兮 宜春 。”參見“ 宜春*宮 ”。
(3).舊時立春及春節所剪或書寫的字樣。民間與宮中將其貼於窗戶、器物、彩勝等之上,以示迎春。 南朝 梁 宗懍 《荊楚歲時記》:“立春之日,悉剪綵為燕,戴之,帖‘宜春’二字。” 唐 崔道融 《春閨》詩之二:“欲剪‘宜春’字,春寒入剪刀。”《遼史·禮志六》:“立春,婦人進春書,刻青繒為幟,像龍御之,或蟾蜍,書幟曰‘宜春’。” 清 陳維崧 《齊天樂·早春壽魏塘柯素培先生》詞:“小樓人倚,梅花天氣,正院貼‘宜春’,釵搖燕子。”《廿載繁華夢》第十六回:“過了祀灶之期,不久又是除夕,家家貼起‘宜春’。” 郁達夫 《立春日》詩:“閒來剪個‘宜春’字,貼上蘭花小瓦盆。”
(4).指 宜春院 。 唐 杜甫 《<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詩序》:“自高頭 宜春 梨園 二伎坊內人,洎外供奉舞女,曉是舞者, 聖文神武皇帝 初, 公孫 一人而已。” 清 余懷 《<板橋雜記>序》:“餘生也晚,不及見南部之煙花, 宜春 之子弟。”參見“ 宜春院 ”。
洪瑹名句,浪淘沙(別意)名句
名句推薦
夜宿精藍百慮清,晨移祠下勺涵亭
唐仲溫《三井潭報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