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唐士恥的《庭下青書帶》
全文:
庭下青書帶,書帶瑞康成。
康成還遁世,行藏理則明。
六經具縑冊,儒先效勳績。
誰知百世下,其功明且亟。
易首純乾稱六龍,六龍御天風雲從。
書始唐堯大中世,蕩蕩如天莫可蹤。
詩則二南淵且奧,春秋賞罰王道通。
禮樂灰於秦火酷,然其遺意和且雍。
漢儒掇拾無遺力,兀守章句非從容。
二京之末康成出,六經將出逢此翁。
然而本無超俗姿,猶寄視聽於盲聾。
豈如先生一理貫,洞照六籍羅心胸。
歷數帝王如一二,天地由我方全功。
仲尼春秋欲成日,麟出魯郊殊超軼。
孔道大哉雖不用,所感亦大非凡質。
區區一康成,書帶瑞已形。
先生非此比,況茲道既行。
當使麟鳳輩,雜沓更縱橫。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先生
(1)
(2) 一般在一個男子姓氏後所用的一個習慣性的表示禮貌的稱呼
對杜先生講話
(3) 稱別人的丈夫或對人稱自己的丈夫
(4) 舊時稱管帳的人
在商號當先生
(5) 舊時稱以說書、相面、算卦、看風水等為職業的人
算命先生
(6) 對長者的尊稱
和碩豫親王以先生呼之。——清· 全祖望《梅花嶺記》
(7) 老師
從先生授經。——清· 袁枚《祭妹文》
(8) 醫生
一理
(1).同一準則。《呂氏春秋·審分》:“夫治身與治國,一理之術也。” 高誘 註:“身治則國治,故曰一理之術也。”《文選·陸機<五等諸侯論>》:“然則八代之制,幾可以一理貫。” 劉良 註:“一理謂合典則也。”《二程遺書》卷十八:“天下物皆可以理照,有物必有則,一物須有一理。” 明 胡居仁 《居業錄·心性》:“天地人物,分雖不同,同此一理。”
(2).一個道理。 南朝 梁 劉孝標 《辨命論》:“非可以一理徵,非可以一途驗。” 宋 真德秀 《問格物致知》:“萬物各具一理,萬理同出一原。”《宣和遺事》前集:“看破治亂兩途,不出陰陽一理。”
(3).同一地理區域。 漢 趙曄 《吳越春秋·夫差內傳》:“且 吳 與 越 同音共律,上合星宿,下共一理,而 吳 侵伐,大過五也。”
(4).溫習一次。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勉學》:“吾七歲時,誦《靈光殿賦》,至於今日,十年一理,猶不遺忘。”
洞照
(1).明察。 晉 袁宏 《三國名臣序贊》:“英英 文 若 ,靈鑒洞照,應變知微,探賾賞要。”《舊唐書·李德裕傳》:“陛下至聖至明,細微洞照。”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二九章:“ 張大經 趕快說:‘ 敬軒將軍 所言學生苦衷,洞照肺腑。’”
(2).明照。《宋書·符瑞志下》:“黃暉洞照,宇宙開朗。”《南齊書·高逸傳·徐伯珍》:“館東石壁夜忽有赤光洞照,俄爾而滅。” 明 張綸 《林泉隨筆》:“明霄洞照,安行無為?”
六籍
(1).即六經。《文選·班固<東都賦>》:“蓋六籍所不能談,前聖靡得言焉。” 李善 註:“六籍,六經也。” 晉 陶潛 《飲酒》詩之二十:“如何絶世下,六籍無一親。” 明 張煌言 《陳文生未焚草序》:“ 祖龍 一炬,六籍煙飛,然博士掌故,猶未焚也。” 清 龔自珍 《送夏進士序》:“大哉斯言!是其炳六籍,訓萬祀矣。”
(2).佛教著作《大般若經》、《金剛經》、《維摩詰經》、《楞伽經》、《圓覺經》、《楞嚴經》,號稱禪家六籍。
心胸
猶“心中”,“內心”
唐士恥名句,庭下青書帶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