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蘇轍的《送琳長老還大明山》
全文:
身老與世疏,但有世外緣。
五年客江西,掃軌謝往還。
依依二三老,示我馬祖禪。
身心忽明曠,不受垢污纏。
偶成江東遊,欲別空悽然。
緣散眾亦去,飄若風中煙。
華陽本荒邑,緇素明星懸。
偶然得老尉,舊依育王山。
璉公善知識,不見十九年。
我昔未聞道,問以所入門。
告我從信入,授我普眼篇。
冉冉百尺松,起自一寸根。
南歸發盡白,尺書今始傳。
不知鄰邑中,乃有門人賢。
百里走相訪,觸熱汗雨翻。
懷中出詩卷,清紀如斷蟬。
我適病寒熱,氣力才綿綿。
空齋默相向,欲語不能宣。
未暇答佳意,歸錫鏘金環。
空有維摩病,愧無維摩言。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百里
(1).一百里。謂距離甚遠。《易·震》:“震驚百里,不喪匕鬯。”《詩·大雅·桑柔》:“維此聖人,瞻言百里。”《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將。” 宋 蘇軾 《明君可與為忠言賦》:“心苟無邪,既坐瞻於百里;人思其效,將或錫之十朋。”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二》:“乃知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多有收目前之效而貽後日之憂者,始服 永公 ‘熟慮其後’一言,真‘瞻言百里’也。”
(2).古時諸侯封地範圍。《孟子·萬章下》:“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後用以稱諸侯國。參見“ 百里之命 ”。
(3).亦謂地小。《孟子·公孫丑上》:“然而 文王 ( 周文王 )猶方百里起,是以難也。”《荀子·仲尼》:“故善用之,則百里之國足以獨立矣。”
(4).古時一縣所轄之地。因以為縣的代稱。《漢書·百官公卿表上》:“縣大率方百里。” 漢 蔡邕 《太尉陳公贊》:“公在百里,有西產之惠,賜命方伯,分 陝 餘慶。” 晉 陶潛 《酬丁柴桑》詩:“秉直司聰,惠於百里。” 唐 王勃 《上明員外啟》:“三冬文史,先兆跡於青衿;百里絃歌,即馳芳於墨綬。”
(5).借指縣令。《後漢書·循吏傳·仇覽》:“ 渙 ( 王渙 )謝遣曰:‘枳棘非鸞鳳所棲,百里豈大賢之路。’” 李賢 註:“時 渙 為縣令,故自稱百里也。”《南齊書·文學傳·崔慰祖》:“帝( 明帝 )欲試以百里, 慰祖 辭不就。” 宋 王禹偁 《畬田詞》序:“苟擇良二千石暨賢百里,使化天下之民如斯民之義,庶乎污萊盡闢矣。”
(6).寶劍名。 晉 崔豹 《古今注·輿服》:“ 吳大帝 有寳刀三,寳劍六。寳劍六:一曰白虹……六曰百里。”
(7).複姓。 春秋 秦 有 百里奚 。見《孟子·萬章上》。
走相
失去原來的相貌
胖嫂大病一場,這一走相就成瘦嫂了
觸熱
(1).冒著炎熱。 漢 崔駰 《博徒論》:“﹝博徒﹞乃謂曰:‘子觸熱耕耘,背上生鹽。’” 唐 杜甫 《送高書記》詩:“借問今何官,觸熱向 武威 ?” 清 無名氏 《燕台口號》之十六:“往來觸熱人告許,一晌心涼恐未能。”
(2).比喻煩躁易怒。 元 關漢卿 《謝天香》第一折:“從今後無倒斷嗟呀怨咨,我去這觸熱也似官人行將禮數使。”
汗雨
汗流如雨。 宋 陸游 《六月十夜風月佳甚起坐中庭有作》詩:“曼膚汗雨不勝揮,夜景泠然暫解圍。”《水滸傳》第三九回:“此時正是六月初旬天氣,蒸得汗雨淋漓,滿身蒸濕。” 清 黃遵憲 《玄武湖歌和龍松岑》:“城南暑鬱蒸如瓮,汗雨橫流濕衣縫。” 賀敬之 《桂林山水歌》:“呵!汗雨揮灑彩筆畫, 桂林 山水--滿天下!”
蘇轍名句,送琳長老還大明山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