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劉均國所藏燕公山水圖

作者:蘇過 朝代:宋代

題劉均國所藏燕公山水圖原文

江湖半此生,老去徒見畫。

看山眼已足,涉險夢猶怕。

老燕久黃壤,遺墨獨未化。

胸中有丘壑,故遣意匠寫。

會逢知音人,契此筆端話。

故山當早歸,誰是知津者。

詩詞問答

問:題劉均國所藏燕公山水圖的作者是誰?答:蘇過
問:題劉均國所藏燕公山水圖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注釋

1. 押詞韻第十部

參考注釋

此生

這輩子。 唐 李商隱 《馬嵬》詩之二:“海外徒聞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兒女英雄傳》第一回:“這十年裡,我便課子讀書,成就出一個兒子來,也算不虛度此生了。”

老去

(1).謂人漸趨衰老。 唐 杜甫 《往在》詩:“歸號故松柏,老去苦飄蓬。” 宋 歐陽修 《贈王介甫》詩:“老去自憐心尚在,後來誰與子爭先。” 明 汪循 《老去》詩:“老去心還競,春來花又新。”

(2).引申為老年;晚年。 沉從文 《<沉從文選集>題記》:“現在過去了二十多年,我和我的讀者,都共同將近老去了。”

(3).死去。 元 房皞 《思隱》詩:“情知老去無多日,且向閒中過幾年。” 明 李東陽 《柳岸垂綸》詩:“老去祗應家在此,不須盤石更垂蘿。”

山眼

山間泉眼。 唐 李白 《雨後望月》詩:“出時山眼白,高后海心明。” 唐 孟郊 《山中送從叔簡赴舉》詩:“石根百尺杉,山眼一片泉。”

涉險

冒險

下次不可再來涉險

黃壤

(1).即黃土。《書·禹貢》:“ 雍州 ……厥土惟黃壤,厥田惟上上。” 晉 潘岳 《西征賦》:“蹈 秦 郊而始闢,豁爽塏以宏壯,黃壤千里,沃野彌望。”參見“ 黃土 ”。

(2).分布在熱帶、 * 帶潮濕地區的黃色土壤,含有大量鐵的氧化物,有黏性和強酸性,缺乏磷分。我國南方和西南有這種土壤。俗稱“黃泥”。

(3).猶黃泉。《三國志·吳志·孫晧傳》“以濟元元” 裴松之 注引 晉 虞溥 《江表傳》:“天匪亡 吳 ,孤所招也。瞑目黃壤,當復何顏見四帝乎!” 唐 杜牧 《池州李使君歿後十一日處州新命始到後見歸妓感而成詩》:“黃壤不知新雨露,粉書空換舊銘旌。” 清 洪楝園 《懸岙猿·島別》:“休思量,灘頭戲嬉枝頭望,故山風月任徜徉,只怕你主人不日歸黃壤。”參見“ 黃泉 ”。

(4).地中;地底下。 唐 高彥休 《唐闕史·薛氏子為左道所悞》:“左道曰,家童暨役客輩,悉命具畚鍤之類,俟擇日發土,須臾可以目驗矣。無術以制,則逃匿黃壤,不復能追。”

遺墨

死者留下來的親筆書札、文稿、字畫等

中有

即中陰。《俱舍論·分別世品》:“死生二有中,五藴名中有;未至應至處,故中有非生。”《大乘義章》卷八:“兩身之間,所受陰形,名為中有。” 呂澂 《中國佛學源流略講》第四講:“ 犢子 主張有‘中有’(‘生有’與‘死有’之間的狀態),此論也有‘中間涅槃’即在中有中入滅的說法。”詳“ 中陰 ”。

丘壑

(1).山陵和溪谷。 宋 王安石 《九井》詩:“山川在理有崩竭,丘壑自古相盈虛。”

(2).泛指山水幽美的地方。 清 方文 《廬山詩·白鶴觀》:“時時過 江 來, 廬山 訪丘壑。”

(3).鄉村;幽僻之地。《北史·魏收傳》:“不養望於丘壑,不待價於城市。” 宋 蘇軾 《乞罷學士除閒慢差遣札子》:“臣多難早衰,無心進取,得歸丘壑以養餘年,其甘如薺。” 明 梁辰魚 《浣紗記·遊春》:“你既無婚,我亦未娶。即圖同居丘壑,以結姻盟。”

(4).謂隱逸。 南朝 宋 謝靈運 《齋中讀書》詩:“昔余游京華,未嘗廢丘壑。” 金 王若虛 《茅先生道院記》:“予世之散人也,才能無取於人,而功名不切於己,雖寄跡市朝,而丘壑之念未嘗一日忘。” 清 方文 《訪林青仲兄弟》詩之二:“丘壑本繇性,漁樵豈為名。”

(5).喻困境。 宋 范仲淹 《進故朱寀所撰春秋文字及乞推恩與弟寘狀》:“伏望聖慈,特霑一命……使其幼孤,不墮丘壑,亦天地之造也。”

(6).喻深遠的意境。 宋 黃庭堅 《題子瞻枯木》詩:“胸中元自有丘壑,故作老木蟠風霜。”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藝二·世祖御筆》:“上以武功定天下,萬幾之餘,遊藝翰墨,時以奎藻頒賜部院大臣,而胸中丘壑又有 荊 、 關 、 倪 、 黃 輩所不到者。” 清 沉復 《浮生六記·浪遊記快》:“而觀其或亭或臺,或牆或石,或竹或樹,半隱半露間,使遊人不覺其觸目;此非胸有丘壑者斷難下手。”

遣意

指寫文章、說話時的構思立意。 金鳳 《難忘的一課》:“她果然仔細閱讀和反覆推敲了文稿的結構、布局、用詞和遣意。”

知音

(1) 古代伯牙善於彈琴,鍾子期善於聽琴,能從伯牙的琴聲中聽出他寄託的心意

子期死, 伯牙絕弦,以無知音者。——《列子·湯問》

(2) 後來用知音稱知己,能賞識的人

(3) 知心朋友

筆端

指寫文章、寫字、繪畫時筆的運用以及所表現出來的意境

一一呈諸筆端

故山

舊山。喻家鄉。 漢 應瑒 《別詩》之一:“朝雲浮四海,日暮歸故山。” 唐 司空圖 《漫書》詩之一:“逢人漸覺鄉音異,卻恨鶯聲似故山。” 宋 秦觀 《呂與叔挽章》之一:“追惟獻歲發春間,和我新詩憶故山。” 凌景堅 《寄十眉》詩:“應被故山猿鶴笑,我偏無計渡 汾 南。”

知津

認識渡口。猶言識途。《論語·微子》:“ 長沮 、 桀溺 耦而耕。 孔子 過之,使 子路 問津焉。 長沮 曰:‘夫執輿者為誰?’ 子路 曰:‘為 孔丘 。’曰:‘是 魯 孔丘 與?’曰:‘是也。’曰:‘是知津矣!’” 唐 許敬宗 《安德山池宴集》詩:“獨嘆 高陽 晚,歸路不知津。”

詩詞推薦

題劉均國所藏燕公山水圖原文_題劉均國所藏燕公山水圖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