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梁顥的《寒食值雨》
全文:
春波微綠草連門,寒食煙光可斷魂。
細雨隔簾煙火滅,落花風動欲黃昏。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春波
(1).春水的波瀾。 南朝 宋 謝靈運 《孝感賦》:“荑柔葉於枯木,起春波於寒川。” 唐 張泌 《春晚謠》:“ 蕭關 夢斷無尋處,萬疊春波起南浦。”
(2).指春水。 唐 杜牧 《送張判官歸兼謁鄂州大夫》詩:“江雨春波闊,園林客夢催。” 宋 王安石 《元珍送緑石硯》詩:“久埋瘴霧看猶濕,一取春波洗更鮮。”《冷廬雜識·瑀華妹》引 清 陸瑀華 《過蠡澤》詩:“橋邊煙影淡無痕,橋外春波緑到門。”
綠草
綠油油的草,綠色的小草
連門
門挨門。猶鄰近。 唐 韓愈 《答張徹》詩:“ 浚 郊避兵亂, 睢 岸連門停。” 錢仲聯 集釋:“ 魏 本引 孫汝聽 曰:‘是歲公至 彭城 ,節度使 張建封 居之於 睢水 上。時 徹 亦來 徐 ,與公連居。’” 明 徐弘祖 《徐霞客遊記·粵西遊日記三》:“於是東岸則峰排崖拓,穹洞連門。”
寒食
(1).節日名。在清明前一日或二日。相傳 春秋 時 晉文公 負其功臣 介之推 。 介 憤而隱於 綿山 。 文公 悔悟,燒山逼令出仕, 之推 抱樹焚死。人民同情 介之推 的遭遇,相約於其忌日禁火冷食,以為悼念。以後相沿成俗,謂之寒食。按,《周禮·秋官·司烜氏》“中春以木鐸修火禁於國中”,則禁火為 周 的舊制。 漢 劉向 《別錄》有“寒食蹋蹴”的記述,與 介之推 死事無關; 晉 陸翽 《鄴中記》、《後漢書·周舉傳》等始附會為 介之推 事。寒食日有在春、在冬、在夏諸說,惟在春之說為後世所沿襲。 南朝 梁 宗懍 《荊楚歲時記》:“去冬節一百五日,即有疾風甚雨,謂之寒食。禁火三日,造餳大麥粥。” 唐 韓翃 《寒食》詩:“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元 仙村人 《春日田園雜興》詩:“村村寒食近,插柳遍檐牙。” 清 吳蘭修 《黃竹子傳》:“臨行,﹝ 竹子 ﹞執生手曰:‘此歸又罹虎口!若得了儂業債,則寒食梨花,求麥飯一盂、紙錢一束,上 真孃 墓一弔;薄命人死無恨耳!’”又,有的地區亦稱清明為寒食。 明 張煌言 《舟次清明拈得青字》詩:“欲隱尚違慚 介子 ,年年寒食臥江汀。” 清 富察敦崇 《燕京歲時記·清明》:“清明即寒食,又曰禁菸節。古人最重之,今人不為節,但兒童戴柳祭掃墳塋而已。” 郁達夫 《釣台的春晝》:“繞了一個大彎,趕到故鄉,卻正好還在清明寒食的節前。”參閱《太平御覽》卷三十、 宋 洪邁 《容齋三筆·介推寒食》、 清 袁枚 ,《隨園隨筆·寒食不必清明》。
(2).吃冷的食物。《後漢書·周舉傳》:“ 太原 一郡,舊俗以 介子推 焚骸,有龍忌之禁。至其亡月,鹹言神靈不樂舉火,由是士民每冬中輒一月寒食,莫敢煙爨,老小不堪,歲多死者。” 晉 陸翽 《鄴中記》:“寒食三日,作醴酪,又煑粳米及麥為酪,杏仁煮作粥。”《北堂書鈔》卷一四三引 晉 孫楚 《祭介子推文》:“ 太原 鹹奉 介君 之靈,至三月清明,斷火寒食,甚若先後一月。”
(3).猶冷食。指寒食節吃的冷的食物。《歲時廣記·寒食上·凍薑豉》引 宋 呂原明 《歲時雜記》:“寒食:煑豚肉並汁露頓,候其凍取之,謂之薑豉,以薦餅而食之。或剜以匕,或裁以刀,調以薑豉,故名焉。”《歲時廣記·寒食上·凍薑豉》引 宋 呂原明 《歲時雜記》:“寒食以糯米合採蒻葉裹以蒸之。或加以魚鵝肉鴨卵等。又有置艾一葉於其下者。” 清 潘榮陛 《帝京歲時紀勝·時品》:“香椿芽拌麪筋,嫩柳葉拌豆腐,乃寒食之佳品。”
煙光
亦作“煙光”。1.雲靄霧氣。 唐 元稹 《飲致用神麴酒三十韻》:“雪映煙光薄,霜涵霽色冷。” 宋 黃庭堅 《題宗室大年畫》詩之一:“水色煙光上下寒,忘機鷗鳥恣飛還。” 金 元好問 《九月晦日玉村道中》詩:“煙光藏落景,山骨露清秋。” 清 於養志 《不寐》詩:“小苑煙光薄,疏簾月影清。”
(2).指春天的風光。 唐 黃滔 《祭崔補闕》:“ 閩 中二月,煙光秀絶。”
斷魂
靈魂從肉體離散,指愛得很深或十分苦惱、哀傷
看山欲斷魂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唐· 杜牧《清明》
梁顥名句,寒食值雨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