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露寶寨近嵩州鳴皋地

作者:劉紹 朝代:元代

河南露寶寨近嵩州鳴皋地原文

搏壁上層峰,乘雲躡天關。

風濤鼓群有,九野何漫漫。

二氣無端倪,陰陽自循環。

河山拱中區,萬古情不刊。

而我一粟微,覽之意茫然。

天地則瘡痍,風塵暗荊蠻。

連山黯巫衡,殺氣回飛翰。

感往豈不戚,悲來愴朱顏。

詩詞問答

問:河南露寶寨近嵩州鳴皋地的作者是誰?答:劉紹
問:河南露寶寨近嵩州鳴皋地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注釋

1. 押詞韻第七部 出處:元音遺響卷十

參考注釋

層峰

層層重疊的山峰

乘雲

(1).駕雲;馭雲。《楚辭·離騷》:“吾令 豐隆 乘雲兮,求 宓妃 之所在。” 唐 韓愈 《李花》詩之二:“夜領 張徹 投 盧仝 ,乘雲共至 玉皇 家。”《鏡花緣》第十三回:“當日小弟聞 大人國 只能乘雲而不能走,每每想起,恨不能立刻見之,今果至其地,真是天從人願。”

(2).升天,仙去。 宋 蘇舜欽 《感興》詩:“吾朝三聖人,乘雲不可覩。”

天關

(1).猶天門。 北周 庾信 《周祀圜丘歌·雍樂》:“迴日轡,動天關。” 唐 孟郊 《杏殤》詩之七:“靈鳳不銜訴,誰為叩天關。” 宋 葉適 《贈祈雨妙闍黎》詩:“旁搜潭洞攪龍蟄,鞭雷走電開天關。”

(2).指地勢險要的關隘。 唐 杜甫 《後苦寒行》之一:“蠻夷長老畏苦寒, 崑崙 天關凍應折。”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二:“ 胡書巢 ……《朝天峽》云:‘側目望天關,閣道更渺茫。’”

(3).指宮廷。 唐 皎然 《覽史》詩:“嘉謀匡帝道,高步游天關。” 宋 陳鵠 《耆舊續聞》卷九:“天關啟鑰趨朝後,侍史焚香起草初。” 清 唐孫華 《舟雨遣悶》詩之二:“卻笑儒生思獻賦,欲持片紙撼天關。”

(4).星名。稱角星。《晉書·天文志上》:“二十八舍東方角二星為天關,其間天門也,其內天庭也。”

(5).星名。北辰。《文選·揚雄<長楊賦>》:“ 高祖 奉命,順斗極,運天關。” 李善 註:“《天官星占》曰:‘北辰一名天關。’又《星經》曰:‘牽牛神一名天關。’”

(6).星名。稱春三月的斗星。《太公金匱》:“春三月斗星為天關。”

(7).星名。稱冬月的奎星。《太公金匱》:“冬月奎星為天關。”

風濤

(1).風浪。 南朝 宋 顏延之 《車駕幸京口侍游蒜山作》詩:“春江壯風濤,蘭野茂荑英。” 唐 杜甫 《曲江三章章五句》詩:“ 曲江 蕭條秋氣高,菱荷枯折隨風濤。” 何其芳 《樹陰下的默想》:“但我卻甘願冒著風濤,帶著渴望,獨自在無涯的海上航行。”

(2).比喻艱險的遭遇。 唐 項斯 《欲別》詩:“歸期無歲月,客路有風濤。” 元 劉因 《人情》詩:“人情雲雨 九疑山 ,世路風濤 八節灘 。” 明 唐順之 《與楊虞坡司馬書》:“風濤兵戈倥傯中,因差人入京謝恩。”

(3).比喻規模大而氣勢猛烈的事件或現象。 魯迅 《二心集·“民族主義文學”的任務和運命》:“須到無產階級革命的風濤怒吼起來,刷洗山河的時候,這才能脫出這沉滯猥劣和腐爛的運命。”《人民文學》1977年第9期:“過去一年裡,億萬 中國 人民經受了一生中最大最複雜的感情的風濤。”

九野

(1).猶九天。《呂氏春秋·有始》:“天有九野,地有九州。”《列子·湯問》:“八紘九野之水,天漢之流,莫不注之。” 張湛 註:“九野,天之八方中央也。” 三國 魏 曹植 《七啟》:“揮袂則九野生風,慷慨則氣成虹蜺。” 清 顧炎武 《詠史》詩:“中夜視百辰,九野何茫茫?”

(2).九州的土地。《後漢書·馮衍傳下》:“疆理九野,經營五山。” 李賢 註:“九野,謂九州之野。” 唐 王勃 《梓州元武縣福會寺碑》:“皇業未昌,九野被豺狼之毒。” 宋 蘇軾 《江上值雪》詩:“霍然一麾遍九野,吁此權柄誰執持。”

漫漫

(1) 廣遠無際

水漫漫

(2) 長;久

漫漫人生路

夜漫漫

(3) 平緩

海流漫漫

(4) 遍布

草漫漫

春霧漫漫

(5) 眾多

漫漫群生

(6) 昏憒糊塗

縣官漫漫

二氣

(1).指陰、陽。《易·鹹》:“柔上而剛下,二氣感應以相與。” 宋 曾慥 《高齋漫錄》:“天地尊位,二氣合而萬物生;日月並明,四時敍而百度正。”《兒女英雄傳》第九回:“以二氣言,則鬼者,陰之靈也;神者,陽之靈也。”

(2).二節氣。《宋書·律曆志下》:“ 沖之 曰:‘《四分志》,立冬中影長一丈,立春中影九尺六寸。尋冬至去南極,日晷最長,二氣去至,日數既同,則中影應等,而前長後短,頓差四寸,此歷景冬至後天之驗也。’”

無端

(1) 沒來由;沒道理

無端滋事

(2) 品性不端正

無端賤婢

(3) 沒有盡頭

陰陽

(1)

(2) 古代哲學概念。古代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家把矛盾運動中的萬事萬物概括為“陰”、“陽”兩個對立的範疇,並以雙方變化的原理來說明物質世界的運動

陰陽易位。——《楚辭·屈原·涉江》

(3) 日月運轉之學

陰陽曆算。——《後漢書·張衡傳》

研核陰陽。

(4) 天氣的變化

陰陽之變。——《呂氏春秋·察今》

循環

以環形、迴路或軌道運行;沿曲折的路線運行;特指運行一周而回到原處

河山

河流和山嶺,指國家疆土

大好河山

中區

(1).區中,人世間。 漢 蔡邕 《釋誨》:“納玄策於聖德,宣太平於中區。”《文選·陸機<文賦>》:“佇中區以玄覽,頤情志於典墳。” 李善 註:“中區,區中也。” 南朝 宋 鮑照 《河清頌》:“曜德中區,黎庶知讓。” 明 馮班 《雜詩》之二:“盛譽冠中區,膏明惟自煎。”

(2).中心區域。《文選·左思<蜀都賦>》:“於是金城石郭,兼匝中區。” 劉良 註:“區,區域也。” 南朝 梁簡文帝 《蜀國弦歌篇》:“銅梁指 斜谷 , 劍道 望中區。”《宋史·律曆志三》:“國家飛運於 宋 ,作京於 汴 ,誠萬國之中區矣。”

(3).指中原地區。 宋 歐陽修 《南省試策五道》:“國家守承平之基,御中區之廣。” 章炳麟 《論漢字統一會》:“彼以己國為主,而 震旦 、 朝鮮 皆其賓從,斯則無責爾矣。若欲旁達中區,從其節度……亦不自量度哉。”

(4).指心胸之中。 唐 李賀 《酒罷贈張大徹詩》:“ 隴西 長吉 摧頽客,酒闌感覺中區窄。” 王琦 註:“中區窄,謂心事不舒。”

萬古

萬世

萬古長青

不刊

不可改易。古代的文書刻在竹簡上,錯了就削去,這叫“刊”

此地學不刊之說也。——赫胥黎著、嚴復譯《天演論》

一粟

(1).古代長度和重量單位。《淮南子·天文訓》:“律之數十二,故十二蔈而當一粟,十二粟而當一寸……其以為量,十二粟而當一分,十二分而當一銖,十二銖而當半兩。”

(2).喻物之細微渺小。 宋 歐陽修 《憎蚊詩》:“惟爾於其間,有形纔一粟。” 宋 蘇軾 《赤壁賦》:“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兒女英雄傳》第三回:“但恐太倉一粟,無濟於事。”

茫然

(1) 模糊不清的樣子

拔劍四顧心茫然。——唐· 李白《行路難》

茫然無知

(2) 失意的樣子

茫然不知所措

天地

(1) 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會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天地之聞。——清· 黃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動天地。——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2) 比喻人們活動的範圍

(3) 指天地之間,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呂氏春秋·慎行論》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調劑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養人也。

瘡痍

創傷,也比喻遭受災禍後凋敝的景象

乾坤含瘡痍,憂虞何時畢?——杜甫《北征》

風塵

(1) 比喻旅途的艱辛勞累

國步初返正,乾坤尚風塵。——杜甫《贈別賀蘭銛》

風塵僕僕

(2) 比喻紛亂的社會或漂泊江湖的境況

風塵知己

(3) 舊指娼妓生涯

淪落風塵

荊蠻

古代中原人對 楚 越 或南人的稱呼。《左傳·昭公二十六年》:“茲不穀震盪播越,竄在 荊 蠻 ,未有攸厎。”《史記·吳太伯世家》:“ 太王 欲立 季歷 以及 昌 ,於是 太伯 、 仲雍 二人犇 荊 蠻 ,文身斷髮,示不可用。” 唐 白居易 《晉謚恭世子議》:“ 周 之衰也, 楚子 以 霸王 之器,奄有 荊 蠻 ,光啟土宇,赫赫 楚國 ,由之而興。”《西湖佳話·西湖隱跡》:“ 荊 蠻 之隱,是讓國也。” 爐魂 《對於張之洞死後之湖南人》:“夫 楚 號雄區,人多忠節……以 荊 蠻 之餘氣,鬱百年之奇氣,奮能獨立,強足一國。”

連山

(1).古《易》名。《周禮·春官·大卜》:“掌三易之灋,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 賈公彥 疏:“其卦以純艮為首,艮為山,山上山下是名連山,雲氣出內於山,故名《易》為《連山》。” 唐 韓愈 《毛穎傳》:“﹝ 蒙恬 ﹞召左右庶長與軍尉,以《連山》筮之,得天與人文之兆。” 羅惇曧 《文學源流·三代以上文學》:“《連山》、《歸藏》,簡編並沒。”

(2).連綿的山嶺。 南朝 梁 吳均 《至湘洲望南嶽詩》:“重波淪且直,連山糾復紛。” 唐 王維 《終南山》詩:“ 太乙 近天都,連山接海隅。” 宋 蘇轍 《同王適賦雪》:“重樓復閤爛生光,絶澗連山漫不見。”

(3).滿山。 唐 盧綸 《春日臥病示趙季黃》詩:“黃埃滿市圖書賤,黑霧連山虎豹尊。” 清 王凱泰 《台灣雜詠》:“好竹連山覺筍香,馬蹄入市許先嘗。”

(4).見“ 連山眉 ”。

殺氣

(1) 兇惡嚇人的氣勢

殺氣騰騰

(2) 發泄氣憤;出氣

你有委屈就說出來,不該拿別人殺氣

(3) 陰氣;寒氣

匈奴處北地,寒,殺氣早降。——《史記·匈奴列傳》

(4) 戰場上殺伐之氣,借指戰事

殺氣騰空

飛翰

(1).迅速遞送書信。《後漢書·孔融傳》:“馳檄飛翰,引謀州郡。”

(2).指飛鳥。 晉 陸機 《擬古》詩之十:“思駕歸鴻羽,比翼雙飛翰。” 唐 柳宗元 《東蠻》詩:“王卒如飛翰,鵬騫駭群龍。”

(3).迅速書寫。 清 鈕琇 《觚賸·七月天》:“竊駢語以飛翰,操丹鉛何工四六。”

豈不

難道不…?怎么不…?

豈不容易?

朱顏

(1).紅潤美好的容顏。《楚辭·大招》:“嫮目宜笑,娥眉曼只。容則秀雅,穉朱顏只。” 王夫之 通釋:“穉朱顏者,肌肉滑潤,如嬰穉也。” 南朝 宋 鮑照 《芙蓉賦》:“陋 荊 姬之朱顏,笑 夏 女之光髮。” 南唐 李煜 《虞美人》詞:“雕欄玉砌依然在,只是朱顏改。” 宋 魏慶之 《詩人玉屑·詩評》:“ 元卿 年十八第進士,其叔 正叟 賀之云:‘月中丹桂輸先手,鏡里朱顏正後生。’” 清 劉大櫆 《祭吳文肅公文》:“我初見公,公在內閣,皓髮朱顏,笑言磊磊。”

(2).和悅的臉色。表示親熱信任。《漢書·淮陽王劉欽傳》:“ 博 自以棄捐,不意大王還意反義,結以朱顏,願殺身報德。”

(3).美色;美女。 三國 魏 曹植 《雜詩》之四:“時俗薄朱顏,誰為發皓齒?” 余冠英 註:“朱顏為美色。” 南朝 梁簡文帝 《美女篇》:“朱顏半已醉,微笑隱香屏。” 明 葉憲祖 《碧蓮繡符》第七折:“欲覓佳姻,須索放還,強羈留,空絮煩,算除非為覓朱顏,算除非為覓朱顏。” 清 方文 《王抑之招集齋中有贈》詩:“翠幙出朱顏,清謳發皓齒。”

(4).指青春年少。 唐 郎士元 《聞蟬寄友人》詩:“朱顏向華髮,定是幾年程。” 宋 曾鞏 《孔教授張法曹以曾論薦特示長箋》詩:“緑髮朱顏兩少年,出倫清譽每相先。” 元 曾瑞卿 《留鞋記》第一折:“[梅香雲]姐姐,你纔一十八歲,慌怎么的![正旦唱]我則怕一去朱顏喚不回,誤了我這佳期。” 清 顧炎武 《薊門送子德歸關中》詩:“與子窮年長作客,子非朱顏我頭白。”

(5).臉紅。形容酒醉的面容。 晉 潘岳 《金谷集作》詩:“玄醴染朱顏,但愬杯行遲。” 宋 司馬光 《和子華招潞公暑飲》:“閒來高韻渾如鶴,醉里朱顏卻變童。” 清 唐孫華 《國學進士題名碑》詩:“自古纓冕無醜士,酸寒一洗朱顏酡。”

(6).臉紅。羞赧之色。《北齊書·王晞傳》:“丞相西閤祭酒 盧思道 謂 晞 曰:‘昨被召朱顏,得不以魚鳥致怪。’”

詩詞推薦

河南露寶寨近嵩州鳴皋地原文_河南露寶寨近嵩州鳴皋地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