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杜牧的《昔事文皇帝三十二韻》
全文:
昔事文皇帝,叨官在諫垣。
奏章為得地,齚齒負明恩。
金虎知難動,毛釐亦恥言。
撩頭雖欲吐,到口卻成吞。
照膽常懸鏡,窺天自戴盆。
周鍾既窕槬,黥陣亦瘢痕。
鳳闕觚稜影,仙盤曉日暾。
雨晴文石滑,風暖戟衣翻。
每慮號無告,長憂駭不存。
隨行唯跼蹐,出語但寒暄。
宮省咽喉任,戈矛羽衛屯。
光塵皆影附,車馬定西奔。
億萬持衡價,錙銖挾契論。
堆時過北斗,積處滿西園。
接棹隋河溢,連蹄蜀棧刓。
漉空滄海水,搜盡卓王孫。
鬥巧猴雕刺,夸趫索掛跟。
狐威假白額,梟嘯得黃昏。
馥馥芝蘭圃,森森枳棘藩。
吠聲嗾國猘,公議怯膺門。
竄逐諸丞相,蒼茫遠帝閽。
一名為吉士,誰免吊湘魂。
間世英明主,中興道德尊。
崑岡憐積火,河漢注清源。
川口堤防決,陰車鬼怪掀。
重雲開朗照,九地雪幽冤。
我實剛腸者,形甘短褐髡。
曾經觸蠆尾,猶得憑熊軒。
杜若芳洲翠,嚴光釣瀨喧。
溪山侵越角,封壤盡吳根。
客恨縈春細,鄉愁壓思繁。
祝堯千萬壽,再拜揖余樽。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崑岡
亦作“ 崑崗 ”。亦作“崐岡”。1.即 崑崙山 。《書·胤征》:“火炎 崐岡 ,玉石俱焚。”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諸子》:“暨於暴 秦 烈火,勢炎 崐岡 ,而煙燎之毒,不及諸子。” 唐 杜牧 《昔事文皇帝三十二韻》:“ 崑岡 憐積火, 河 漢 注清源。”
(2). 蜀岡 的異名。在 江蘇省 江都縣 西北。為 廣陵 古城所在。 南朝 宋 鮑照 《蕪城賦》:“柂以漕渠,軸以 崑崗 。” 清 李斗 《揚州畫舫錄·蜀岡錄》:“ 蜀岡 一名 崑岡 。”
即 崑岡 。古代對 崑崙山 的別稱。 元 周霆震 《喜雪》詩:“玄冥振轡 祝融 遁,怒勢欲遣 崑岡 摧。”
積火
(1).積久焚燒的大火。 晉 乾寶 《搜神記》卷一:“ 封子 積火自*燒,而隨煙氣上下,視其灰燼,猶有其骨。” 唐 韓愈 孟郊 《贈劍客李園聯句》:“天地有靈術,得之者惟君;築爐地區外,積火燒氛氳。” 唐 杜牧 《杭州新造南亭子記》:“其尤怪者,獄廣大千百萬億里,積火燒之,一日凡千萬生死,窮億萬世無有間斷。”
(2).邪火內積。中醫謂火為致病因素之一。 清 查慎行 《齒痛借用昌黎韻》:“寧知衰老候,疾苦不由己。積火壞陳齦,浮陽發頽骫。”
漢注
漢 代學者對以儒家經典為主的古籍所作的註解。 漢 注對古代注釋、訓詁等有重大的影響。 清 皮錫瑞 《經學歷史·經學復興時代》:“ 漢 注古奧, 唐 疏繁複,初學先看註疏,人必畏難,當以近人經説先之。” 張舜徽 《中國古代史籍校讀法》第一編第一章第四節:“我們考證一名一物,乃至經濟、宗法等方面的深入研究,都非倚靠傳注,不容易了解書中內容。參考舊的解釋,首先必須鑽研 漢 注。”
清源
亦作“ 清原 ”。1.清理本源。謂從根本上加以整頓。《漢書·刑法志》:“豈宜惟思所以清原正本之論,刪定律令,籑二百章,以應大辟。” 清 林則徐 《體察洋面堵截情形折》:“第既經開動,其為畏憚可知,亟應宣示天威,乘勢盡行驅逐,以為清源之計。”
(2).清澈的水源。《楚辭·遠遊》:“軼迅風於清源兮,從 顓頊 乎增冰。” 蔣驥 註:“清源,水源。謂 北海 也。”《後漢書·張衡傳》:“旦余沐於清原兮,晞余髮於朝陽。” 唐 賈島 《南池》詩:“蕭條微雨絶,荒岸抱清源。”
杜牧名句,昔事文皇帝三十二韻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