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孤三時勞,幸逢一旦此

乾隆題耕作蠶織二圖即用程

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題耕作蠶織二圖即用程》

全文:
有竹亦有木,胥當排釘齒。
其下承以石,磨礱成粒子。
轉軸如風鳴,植架擬山峙。
不孤三時勞,幸逢一旦此

乾隆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不孤

(1).古時幼年喪父為孤,孤子受到長輩父親般的照顧稱為不孤。 宋 邵伯溫 《聞見前錄》卷二十:“ 康節 先公既捐館,二 程 先生於 伯溫 有不孤之意,所以教載甚厚。”

(2).不孤單,不單獨。《論語·里仁》:“德不孤,必有鄰。” 沉兼士 《<積微居國小金石論叢>序》:“今讀此編,深幸吾道之不孤。”

三時

(1).指春、夏、秋三季農作之時。《左傳·桓公六年》:“潔粢豐盛,謂其三時不害而民和年豐也。” 杜預 註:“三時,春、夏、秋。” 唐 元稹 《茅舍》詩:“我欲他郡長,三時務耕稼。”《新唐書·劉蕡傳》:“願陛下廢百事之用,以廣三時之務,則播植不愆矣。”

(2).夏至後半個月。 北周 庾信 《奉和夏日應令》詩:“五月炎蒸氣,三時刻漏長。” 明 周之璵 《農圃六書·占候·五月占》:“夏至後半月為三時,頭時三日,中時五日,三時七日。”

(3).早、午、晚。 唐 高適 《燕歌行》:“殺氣三時作陣雲,寒聲一夜傳刁斗。” 明 劉若愚 《酌中志·大內規制紀略》:“各有佛堂以供香火,三時鐘磬,宛如梵宮。” 清 龔自珍 《尊隱》:“日有三時,一曰蚤時,二曰午時,三曰昏時。”

(4). 印度 分一年為熱、雨、寒三時。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印度總述》:“ 如來 聖教,歲為三時:正月十六日至五月十五日,熱時也;五月十六日至九月十五日,雨時也;九月十六日至正月十五日,寒時也。”

(5).佛教謂 釋迦牟尼佛 逝世後,佛法將經歷的正*法、像法和末法三大時期。一般認為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萬年。見 南朝 陳 慧思 《立誓願文》。 唐 窺基 《大乘法苑義林章》卷六:“佛滅度後,法有三時,謂正、像、末。具行教、行、證三,名為正*法;但有教、行,名為像法;有教無餘,名為末法。”

一旦

(1) 不確定的時間

一旦工作完成,我們就沒有什麼可擔心的

一旦山陵崩。——《戰國策·趙策》

一旦為將。——漢·劉向《列女傳》

一旦不能有(指一旦國家滅亡不能占有這些珍寶)。——唐·杜牧《阿房宮賦》

一旦異於今日…必致失所。——宋·司馬光《訓儉示康》

一旦運窮。——明·劉基《誠意伯劉文成公文集》

一旦抵罪。——明·張溥《五人墓碑記》

一旦事變。——清·周容《芋老人傳》

(2) 一天之間,表示在非常短的時間內

毀於一旦

乾隆名句,題耕作蠶織二圖即用程名句

詩詞推薦

  • 掃花游 落紅

    張翥元代〕洗春簾雨急,碎簾萬點胭脂簾,盪空無影。館娃骨冷。悵香銷麝土,淚殷玉井。莫怨東風,自古佳人薄命。掩鸞鏡
  • 惜交詩贈束孝先

    王令宋代〕千金得寶刀,不若得鍤歸。寶刀雖雲利,邂逅傷瘡痍。傷瘡有復日,傷皮無完時。不若遠所傷,取鍤安自持。一鑿
  • 雪·其三

    乾隆清代〕既密還疏飄散漫,雖寒不濕靜便娟。便教收取三清煮,武帳由來有宿緣。
  • 初秋登樓

    朱鼎延明代〕東來岱色入蒼茫,望里煙嵐接太行。遠浦平沙棲雁鶩,高原落日下牛羊。庾公月底耽清興,王粲樓頭憶故鄉。況是
  • 南紅門行宮疊舊韻

    乾隆清代〕昔曾分付月多情,照我今宵軒檻清。未必較前詩思減,不妨如是道芽生。篆凝芝字檀煙細,燄剪瓊葩玉檠明。古寺
  • 送張朴翁歸盩厔

    文同宋代〕山曲水曲處,其間皆美田。夫君別桑梓,此地卜林泉。壯歲可立事,明時方尚賢。何當再就詔,便忍說終焉。
  • 題白蓮堂

    徐評宋代〕一法圓融萬法該,白蓮香社應時開。淵明不解同方便,何事攢眉不肯來。
  • 十八日逾牽羊坂南達伊川墳上

    邵雍宋代〕三尺荒墳百尺山,生身慈愛在其間。此情至死不能盡,日暮徘徊又且還。
    不孤三時勞,幸逢一旦此 詩詞名句
  • 題十二月人物畫冊·其十一·六月

    乾隆清代〕微風細雨柳垂絲,荷芰香中語翠眉。小立船頭渾不定,碧波新漲一篙時。
  • 戲題洞霄

    鍾震宋代〕之徑縈紆略彴橫,松風和作步虛聲。泉流珠玉千年潤,山作靈丹九轉成。瓊館向曾迎帝輦,冰銜今尚帶朝纓。若非
不孤三時勞,幸逢一旦此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