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顏送酒銅鞮歌,金管留人石頭宿

韓翃送中兄典邵州

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韓翃的《送中兄典邵州》

全文:
官騎連西向楚雲,朱軒出餞晝紛紛。
百城兼領安南國,雙筆遙揮王左君。
一路諸侯爭館穀,洪池高會荊台曲。
玉顏送酒銅鞮歌,金管留人石頭宿
北雁初回江燕飛,南湖春暖著春衣。
湘君祠對空山掩,漁父焚香日暮歸。
百事無留到官後,重門寂寂垂高柳。
零陵過贈石香溪,洞口人來飲醇酒。
登樓暮結邵陽情,萬里蒼波煙靄生。
他日新詩應見報,還如宣遠在安城。

韓翃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玉顏

(1).形容美麗的容貌。多指美女。 戰國 楚 宋玉 《神女賦》:“貌豐盈以莊姝兮,苞溫潤之玉顏。” 南朝 宋 鮑照 《擬古·擬<青青河畔草>》詩:“明志逸秋霜,玉顏艷春紅。” 唐 王昌齡 《長信秋詞》之三:“玉顏不及寒鴉色,猶帶 昭陽 日影來。” 清 鄭文焯 《謁金門》詞:“早是君心難恃,恨不玉顏先悴。”

(2).對尊長容顏的敬稱。《燕丹子》卷中:“ 丹 得侍左右,覩見玉顏,斯乃上世神靈保佑 燕國 ,令先生( 田光 )設降辱焉。”

(3).形容不老的容顏。 唐 元稹 《台中鞫獄憶舊事》詩:“憶在 開元觀 ,食柏練玉顏。” 明 宋濂 《雜體詩·效陸平原》:“君餐發靈和,神滋生玉顏。” 清 朱彝尊 《壽孟叟》詩:“玉顏長可駐,不藉蘂珠經。”

(4).形容和顏悅色。 宋 蘇軾 《戎州》詩:“何足爭強弱,吾民盡玉顏。”

送酒

(1). 南朝 宋 檀道鸞 《續晉陽秋》:“ 陶潛 九月九日無酒,於宅邊菊叢中摘盈把,坐其側,人望見白衣人,乃 王弘 送酒,即便就酌而後歸。”後因以為典。 唐 李嘉佑 《答泉州薛播使君重陽日贈酒》詩:“共知不是 潯陽郡 ,那得 王弘 送酒來。” 元 盧摯 《沉醉東風·重九》曲:“衰柳寒蟬一片愁,誰肯教白衣送酒。” 明 何景明 《登堅山寺絕頂真武廟》詩之二:“不盡登高興,無人送酒來。”

(2).奉酒;敬酒。 唐 張鷟 《遊仙窟》:“ 十娘 曰:‘遣 緑竹 取琵琶彈,兒與少府公送酒。’” 元 史九敬先 《莊周夢》第一折:“小生平生愛的是花酒,不知怎么説,若是有彈唱的送酒,小生也吃不醉。”《官場現形記》第一回:“這裡送酒安席,一應規矩, 趙老頭兒 全然不懂。”

(3).下酒;佐酒。 唐 裴鉶 《傳奇·寧茵》:“及局罷而飲,數巡, 寅 請備脩脯以送酒。” 葉靈鳳 《能不憶江南·碧玉一般的萵苣》:“這是我們家鄉獨有的特產,是送粥的妙品,同時也是一種可以送酒的小吃。”

銅鞮

(1). 春秋 晉 邑名。在今 山西省 沁縣 南。 晉平公 曾築 銅鞮宮 於此。 漢 置縣,治所在今 山西省 沁縣 南。 北魏 以後屢有遷移。 明 洪武 初廢入 沁州 。《左傳·成公九年》:“秋, 鄭伯 如 晉 , 晉 人討其貳於 楚 也;執諸 銅鞮 。” 杜預 註:“ 銅鞮 , 晉 別縣,在 上黨 。” 楊伯峻 註:“據《嘉慶一統志》, 銅鞮 在今 山西 沁縣 南。”

(2). 春秋 晉 離宮名。《左傳·襄公三十一年》:“今 銅鞮 之宮數里,而諸侯舍於隸人。” 杜預 註:“ 銅鞮 , 晉 離宮。” 楊伯峻 註:“ 銅鞮宮 在 山西 沁縣 南二十五里。”

(3).指 襄陽 。 唐 李端 《代棄婦答賈客》詩:“ 玉壘城 邊爭馬走, 銅鞮 市里共乘舟。” 宋 張孝祥 《醉落魄》詞:“桃花庭院光陰速, 銅鞮 誰唱大堤曲。歸時想是櫻桃熟。”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藝一·公文介公詩》:“《襄陽》雲……林鶯送客巖花笑,曾見 銅鞮 歌舞無?”

(4).曲名。 明 徐復祚 《投梭記·敘飲》:“唱罷《銅鞮》日欲脯,花前醉樽前起舞。”參見“ 銅鞮曲 ”。

(5).亦作“ 銅鍉 ”。複姓。 春秋 時有 銅鍉伯華 。見《史記·仲尼弟子列傳》。

金管

(1).亦作“ 金琯 ”。指金屬制的吹奏樂器。 南朝 梁 江淹 《蕭被侍中敦勸表》:“結象弭於前衡,奏金管於後陣。” 南朝 梁 沉約 《四時白紵歌·秋白紵》:“白露欲凝草已黃,金琯玉柱響洞房。” 唐 李白 《江上吟》:“木蘭之枻沙棠舟,玉簫金管坐兩頭。” 清 龔自珍 《賀新涼·憶菊》詞:“何處簾櫳何處院?金管玉簫濃醉。”

(2).指飾金的毛筆管。《太平廣記》卷二百引 宋 孫光憲 《北夢瑣言·韓定辭》:“昔 梁元帝 為 湘東王 時,好學著書,常記録忠臣義士及文章之美者。筆有三品,或以金銀雕飾,或用斑竹為管。忠孝全者用金管書之,德行清粹者用銀筆書之,文章贍麗者以斑竹書之。故 湘東 之譽,振於 江 表。”

石頭

(1) 大小、形狀不定的礦物質凝結物;岩石

滾下山的石頭

(2) 石頭城,今之南京

韓翃名句,送中兄典邵州名句

詩詞推薦

玉顏送酒銅鞮歌,金管留人石頭宿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