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徐璣的《登三層樓與王仲言聯句》
全文:
南州冬日佳,風和霜氣收。
出門訪良友,散策尋清游。
負郭有野趣,荒草帶寒流。
信步任所止,款扉得深幽。
初若隱者居,忽上雲中樓。
攪以三層顛,恍與萬象浮。
綠野寬作圍,青山遠相蟉。
凌然欲輕舉,久乃思冥搜。
團團荔枝林,往往業葉稿。
時於陰木間,略見碧瓦溝。
蒼然晚煙集,紅者楓樹頭。
原立思轉賒,顧盼目不周。
何意城中身,而對海上州。
要須千幅盡,未可一語酬。
時已梅萼春,景邁浙水秋。
遠地得心賞,良會非宿籌。
黃柑況可餐,綠酒方出篘。
十年真契闊,再見方綢繆。
矧茲天一方,無異水上漚。
把箋不知暮,論文殊未休。
俄驚庭葉落,始覺昏鴉投。
獨憐下弦月,未掛初旬鉤。
絕景尚可揖,歸途諒匪修。
何當雁盪間,相與老一丘。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何意
(1).為什麼,何故。 宋玉 《神女賦》:“晡夕之後,精神怳忽,若有所喜,紛紛擾擾,未知何意?” 南朝 梁 任昉 《奏彈劉整》:“ 整 聞聲仍打 逡 , 范 喚問:‘何意打我兒?’”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教子》:“﹝ 瑯瑘王 ﹞遂大怒,詢曰:‘至尊已有,我何意無?’”
(2).豈料;不意。《後漢書·申屠蟠傳》:“ 蟠 勃然作色曰:‘始吾以子為可與言也,何意乃相拘教樂貴之徒邪?’” 三國 魏 吳質 《答魏太子箋》:“自謂可終始相保,並騁材力,效節明主,何意數年之閒,死喪略盡。”《醒世恆言·灌園叟晚逢仙女》:“吾姊妹居此數十餘年,深蒙 秋公 珍重護惜,何意驀遭狂奴,俗氣薰熾,毒手摧殘。” 清 顧炎武 《王征君潢具舟小坐柵洪橋下》詩:“何意多同心,合沓來諸方?”
中身
(1).中年。《書·無逸》:“ 文王 受命惟中身,厥享國五十年。” 鄭玄 註:“中身謂中年。” 南朝 宋 顏延之 《陶徵士誄》:“年在中身,疚維痁疾。” 唐 柳宗元 《唐故邕管招討副使鄧君墓志銘》:“年極中身,葬茲高岸。” 章炳麟 《悲先戴》:“壽不中身,憤時以隕,豈無故耶?”
(2).身體的中部。《戰國策·魏策四》:“有虵於此,擊其尾,其首救;擊其首,其尾救;擊其中身,首尾皆救。”
海上
(1).海邊;海島。《呂氏春秋·恃君》:“ 柱厲叔 事 莒敖公 ,自以為不知而去,居於海上,夏日則食菱芡,冬日則食橡栗。”《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 公孫弘 ﹞家貧,牧豕海上。”《後漢書·荀爽傳》:“﹝ 荀爽 ﹞後遭黨錮,隱於海上,又南遁 漢 濱。” 明 陸深 《春雨堂隨筆》:“予家海上,園亭中喜種雜花。”
(2).指湖濱。《文選·江淹<恨賦>》:“遷客 海 上,流戍 隴 陰。” 李善 注引《漢書》:“ 匈奴 乃徙 蘇武 北海 上無人處。”
(3).海面上。《漢書·郊祀志上》:“及 秦始皇 至海上,則方士爭言之。” 南朝 梁 沉約 《夕行聞夜鶴》詩:“愍海上之驚鳧,傷雲閒之離鶴。” 唐 皮日休 《奉酬崔璐進士見寄次韻》:“意超海上鷹,運跼轅下駒。”
(4).指 上海 。猶言 滬 上。《海上花列傳》第一回:“只因 海 上自通商以來,南部煙花日新月盛。” 馮自由 《中國教育會與愛國學社》:“壬寅春,旅 滬 志士 餘杭 章炳麟 ……因聯絡 海 上有志之士,發起中國教育會為策動機關。” 王旡生 《論小說與改良社會之關係》:“吾聞 海 上諸君子,發大願合大力,既賡續此報,復求所以改良者,吾未嘗不為之距躍三百,喜而不寐也。”
徐璣名句,登三層樓與王仲言聯句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