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趙蕃的《二十七日既浴於乾明庵負暄久之詩示住庵》
全文:
天公於人元不負,書生何用深追咎。
無衣還可卒歲無,我有大裘聽汝覆。
吾家縛屋依山址,晏齋之前僅盈咫。
霜飈卷席不畏渠,羲馭停車吾事已。
有時攜書喚兒曹,坐來和氣生髮毛。
眼眵豈待金篦刮,背癢不借麻姑搔。
今年誰令落湖尾,塞向墐戶殊未止。
移床也擬傍晨光,蓬勃如煙紛欲眯。
今我懷抱不自聊,歸爇生薪翻緼袍。
人間萬事固絕望,天賜一暖誰相要。
茲晨歸悶忽念浴,試覓僧廬渡喬木。
道人見客如昔游,為煮清泉注萬斛。
須臾一洗垢且空,漸覺表里俱沖融。
清虛日來滓穢去,吾貌可瘠神當豐。
起尋冠服風動腋,卻向茅檐親野日。
恍然墮我晏齋前,鳥語不聞山四寂。
道人領客殊忘仙,茗盌爐共閒燕。
為言炙背頗樂否,此味可須天子獻。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天公
(1) 天。以天擬人,故稱
(2) 神話傳說中指自然界的主宰者
天公不作美
人元
夏 歷的歲首。亦借指夏曆。元,歲之始。《漢書·李尋傳》:“蓋聞《尚書》‘五曰考終命’,言大運壹終,更紀天元人元,考文正理,推歷定紀,數如甲子也。”《後漢書·陳寵傳》:“ 寵 奏曰:‘夫冬至之節,陽氣始萌,故十一月有蘭、射干、芸、荔之應……天以為正, 周 以為春。十二月陽氣上通,雉雊雞乳,地以為正, 殷 以為春。十三月陽氣已至。天地已交,萬物皆出,蟄蟲始振,人以為正, 夏 以為春。三微成著,以通三統。 周 以天元, 殷 以地元, 夏 以人元。’” 李賢 註:“十三月今正月也,天子迎春東郊,陰陽交合,萬物皆出於地,人始初見,故曰‘人以為正, 夏 以為歲首’也。”
書生
(1) 讀書人
白面書生
(2) 指抄寫的人
何用
(1).為什麼。《詩·小雅·節南山》:“國既卒斬,何用不監?” 孔穎達 疏:“何以不監察之而令相伐也?”《穀梁傳·莊公六年》:“何用弗受也?為以王命絶之也。”
(2).憑什麼;用什麼。《穀梁傳·僖公元年》:“是 齊侯 與? 齊侯 也。何用見其是 齊侯 也?” 漢 王充 《論衡·骨相》:“人曰命難知。命甚易知。知之何用?用之骨體。” 唐 韓愈 《食曲河驛》詩:“殺身諒無補,何用答生成?”
(3).用反問的語氣表示不用、不須。《後漢書·孔融傳》:“ 文舉 舍我死,吾何用生為?” 唐 王泠然 《題河邊枯柳》詩:“今日摧殘何用道!數里曾無一株好。”《續資治通鑑·帝顯德元年》:“今皆國家臣子也,何用致疑!”《二刻拍案驚奇》第十七卷:“﹝ 景小姐 ﹞遂也回他一首,和其末韻雲……知音已有新裁句,何用重挑焦尾琴。” 魯迅 《故事新編·奔月》:“如果那時不去射殺它,留到現在,足可以吃半年,又何用天天愁飯菜?”
追咎
追究責怪。 晉 王羲之 《遺殷浩書》:“追咎往事,亦何所復及!” 唐 柳宗元 《上嶺南鄭相公所著文啟》:“追咎既往,自以終身沉廢,無跡自明。” 宋 蘇軾 《代張方平諫用兵書》:“且意陛下他日親見用兵之害,必將哀痛悔恨,而追咎左右大臣未嘗一言。” 明 陸垹 《簣齋雜著·濕潤》:“ 文襄 周公 之畫,識者不能無追咎焉。”
趙蕃名句,二十七日既浴於乾明庵負暄久之詩示住庵名句